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含氢乙烯基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及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文峰 赵彤杰 +2 位作者 谢于辉 梅毅 谢德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随着国防工业、电子信息工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含有硅-氢键和硅-乙烯键的烷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在酸性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热稳定性较好的含氢乙烯基有机硅树脂。研究... 随着国防工业、电子信息工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含有硅-氢键和硅-乙烯键的烷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在酸性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热稳定性较好的含氢乙烯基有机硅树脂。研究了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并采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分析了其热解机理。结果显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摩尔比5/1投料,控制盐酸水溶液的pH值为1、水解温度为30℃、水解时间为3 h制备的有机硅树脂在800℃下残炭率达到97.84%,远高于一般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能。对有机硅树脂的热解机理分析表明,含氢乙烯基有机硅树脂主要经历两个热分解阶段:首先是253℃左右的由有机硅树脂侧链连接部分引起的乙烯基氧化降解;其次是578℃左右有机硅树脂末端的硅羟基回咬导致有机硅树脂骨架的随机断裂和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改性 有机硅树脂 热降解机理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量子点在水合盐相变材料中对碳钢缓蚀作用研究
2
作者 夏海明 谢德龙 +2 位作者 孟杨 梅毅 谢于辉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以木质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碳量子点(CDs-1和CDs-2),将其作为Q235碳钢在熔融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水合盐相变材料中的缓蚀剂,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能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s-1和CDs-2的表... 以木质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碳量子点(CDs-1和CDs-2),将其作为Q235碳钢在熔融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水合盐相变材料中的缓蚀剂,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能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s-1和CDs-2的表面有氮、硫元素基团,平均粒径分别为3.25 nm和4.25 nm,碳量子点的阻抗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200 mg/L的浓度下浸泡24 h,CDs-1的缓蚀效率为64.92%,CDs-2的缓蚀效率为7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碳钢 水热法 碳量子点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改性苯基硅树脂合成及高温热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超逸 代广富 +3 位作者 冯东 谢于辉 吴枫 谢德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Zr-O-Si结构的锆改性苯基有机硅树脂(ZSR),并深入探究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及机理。通过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表征手段的综合应用,发现Zr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有...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Zr-O-Si结构的锆改性苯基有机硅树脂(ZSR),并深入探究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及机理。通过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表征手段的综合应用,发现Zr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能,其残余质量大幅增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Zr元素的作用机理可能包括形成致密的SiO_(2)-ZrO_(2)陶瓷相以及猝灭自由基,有效地维持了树脂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改性 有机硅树脂 耐高温 缩合反应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改性聚磷酸铵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4
作者 裴玉杰 胡艳丽 +3 位作者 冯东 谢于辉 吴枫 谢德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制备了哌嗪改性聚磷酸铵(PAPP),采用聚磷酸铵(APP)和PAPP对聚丙烯(PP)进行阻燃改性。结果表明:PAPP对PP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APP。APP和PAPP对PP的初始降解温度影响较小;PAPP能够提高PP的最高降解温度,而APP对其影响不大。当阻燃剂用量相... 制备了哌嗪改性聚磷酸铵(PAPP),采用聚磷酸铵(APP)和PAPP对聚丙烯(PP)进行阻燃改性。结果表明:PAPP对PP的阻燃效果明显优于APP。APP和PAPP对PP的初始降解温度影响较小;PAPP能够提高PP的最高降解温度,而APP对其影响不大。当阻燃剂用量相同时,PAPP阻燃PP的拉伸强度大于APP阻燃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哌嗪 聚磷酸铵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和TiO_(2)(R)对LDPE复合材料阻燃性的影响及机理
5
作者 唐凯 蒋阳 +1 位作者 谢于辉 谢德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6,140,共11页
本文探讨了采用刻蚀法制备的碳化钛(Ti_(3)C_(2)T_(x))和商用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_(2)(R)]作为阻燃添加剂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DPE)阻燃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Ti_(3)C_(2)T_(x)的添加使LDPE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了29.8%,烟... 本文探讨了采用刻蚀法制备的碳化钛(Ti_(3)C_(2)T_(x))和商用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_(2)(R)]作为阻燃添加剂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DPE)阻燃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Ti_(3)C_(2)T_(x)的添加使LDPE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了29.8%,烟释放速率(SPR)降低了34.2%,而TiO_(2)(R)虽然也提高了热稳定性,但其降低效果不如Ti_(3)C_(2)T_(x)显著。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结果表明,Ti_(3)C_(2)T_(x)添加的LDPE的LOI提高了5%,达到18.7%,而添加质量分数8%TiO_(2)(R)的LDPE的LOI最高达到了19.7%。锥形量热测试进一步证实了Ti_(3)C_(2)T_(x)在阻燃方面的优越性,其添加使得LDPE的热释放总量(THR)降低了7.5%。相比之下,TiO_(2)(R)虽然提高了LDPE的热稳定性,但其对降低热释放速率和烟释放速率的效果不如Ti_(3)C_(2)T_(x)显著。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仪(TG-FTIR)的结果表明,Ti_(3)C_(2)T_(x)和TiO_(2)(R)均未改变LDPE的热分解路径,但在凝聚相中,Ti_(3)C_(2)T_(x)通过形成残炭层更有效地阻碍了燃烧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EDS)显示Ti_(3)C_(2)T_(x)在燃烧后部分维持了其片层结构,表明其在催化成炭和物理屏障方面的双重作用。本研究突出了Ti_(3)C_(2)T_(x)作为新型阻燃剂在提高LDPE阻燃性方面的潜力,并为开发新型高效阻燃聚合物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碳化钛 阻燃改性复合材料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 凝聚相阻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东 郝思语 +2 位作者 谢于辉 谢德龙 曾天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其中,电解质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关键材料之一,承担着电池内部电荷传递的功能,对电池的各项使用性能有... 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其中,电解质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关键材料之一,承担着电池内部电荷传递的功能,对电池的各项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对电解质的分类、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现研究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电解质未来面临的挑战,并对电解质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供电部件 电解质 电荷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树脂耐高温改性方法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代广富 裴勇兵 +4 位作者 褚俊涵 罗勇 谢于辉 谢德龙 梅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有机硅树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在耐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国防工业等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有机硅树脂热防护涂层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从有机硅树脂的结... 有机硅树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在耐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国防工业等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有机硅树脂热防护涂层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从有机硅树脂的结构和特性出发,分析有机硅树脂的热稳定性机理及热降解机理。硅树脂的热降解主要来自于侧链降解、解链降解和重排降解。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侧链改性、主链改性、填料改性、封端、协同改性等方法对有机硅树脂耐热改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耐高温改性有机硅树脂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树脂 热稳定性机理 热降解机理 耐高温改性 热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协同本征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丙烯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姜豪 朱苗苗 +3 位作者 朱远蹠 谢于辉 谢德龙 梅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85,91,共6页
以苯膦酰二氯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出一种氮磷协同本征阻燃剂1,3-二丙烯酰-苯基磷酰胺(BPOAM)。利用FT-IR、1H和31P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乳液聚合法将BPOA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聚... 以苯膦酰二氯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出一种氮磷协同本征阻燃剂1,3-二丙烯酰-苯基磷酰胺(BPOAM)。利用FT-IR、1H和31P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乳液聚合法将BPOA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聚合制备阻燃型丙烯酸酯共聚物。采用TG、LOI值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BPOAM质量分数为14%时,其残炭量达到21.8%,LOI值增加了4.8%,火灾性能指数提高了55%,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28.53%和4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阻燃 共聚物 丙烯酸酯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二十烷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军 陈人杰 +3 位作者 谢德龙 谢于辉 朱远蹠 梅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7-953,共7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胶体团聚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再通过自扩散获得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二十烷(r-GO aerogel/eicosane)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采用热重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胶体团聚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再通过自扩散获得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二十烷(r-GO aerogel/eicosane)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采用热重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二十烷和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确认了二十烷质量分数与复合材料焓值的关系,探讨了相变循环次数对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焓值与二十烷的质量分数成正比;经过50次相变循环后,二十烷的理论质量分数为95%的样品(PCM4)的储能性能仍然保持稳定。热导性能分析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可以改善二十烷的热导率。此外,通过太阳光模拟测试计算出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复合相变材料 热性能 光热转换效率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依文 李冲 +3 位作者 江慧 谢于辉 谢德龙 梅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3-1678,共16页
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易燃性往往容易引发火灾,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利用阻燃剂改性是提升高分子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生物基阻燃剂由于具有原料易得及绿色环保等特性,成为近年来阻燃剂... 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易燃性往往容易引发火灾,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利用阻燃剂改性是提升高分子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生物基阻燃剂由于具有原料易得及绿色环保等特性,成为近年来阻燃剂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几种主流的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方法,随后介绍了其他应用较少的生物基阻燃剂以及全生物基阻燃剂的发展情况,并对生物基阻燃剂的应用及其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展望了生物基阻燃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阻燃 生物基阻燃剂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锂二次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冲 谢德龙 +3 位作者 谢于辉 朱远蹠 吴华 梅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1,56,共5页
针对金属锂负极在恒电流充放过程中面临的SEI膜破裂和锂枝晶生长会极大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倍率性能,并且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分别从SEI膜设计、电解质改性和金属锂负极结构设计3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高容量金属锂电池... 针对金属锂负极在恒电流充放过程中面临的SEI膜破裂和锂枝晶生长会极大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倍率性能,并且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分别从SEI膜设计、电解质改性和金属锂负极结构设计3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高容量金属锂电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枝晶 SEI膜 电解质 锂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江慧 唐玲玲 +3 位作者 葛明华 谢于辉 梅毅 谢德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5-1617,共13页
首先,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为45%的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随后向其中加入复合阻燃剂哌嗪改性聚磷酸铵(Pa-APP)、季戊四醇(PER)和α-磷酸锆(α-ZrP)制备了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并测定其阻燃效率,分析其阻燃机制。通... 首先,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为45%的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随后向其中加入复合阻燃剂哌嗪改性聚磷酸铵(Pa-APP)、季戊四醇(PER)和α-磷酸锆(α-ZrP)制备了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并测定其阻燃效率,分析其阻燃机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复合阻燃体系的最佳配方为:复合阻燃剂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添加量为25%(以聚丙烯酸酯乳液固体质量计,下同),其中α-ZrP添加量为2%(以聚丙烯酸酯乳液固体质量计,下同),m(Pa-APP)∶m(PER)=4.5∶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极限氧指数达30.4%,UL-94测试达V-1等级,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比纯聚丙烯酸酯分别降低了77.65%和39.73%。通过SEM-EDS、XPS、FTIR表征了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燃烧后的残炭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能够有效抑制聚丙烯酸酯燃烧过程中的熔滴,提高残炭量并改善炭层结构,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总产烟量,从而提高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的阻燃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聚丙烯酸酯 Α-磷酸锆 聚磷酸铵 哌嗪改性 季戊四醇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改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金艳 李冲 +3 位作者 谢德龙 谢于辉 吴华 梅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60,共4页
单斜晶型的Li_(3)V_(2)(PO_(4))_(3)材料具有197mAh/g的理论容量、4.1V的工作电压,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几年来Li_(3)V_(2)(PO_(4))_(3)材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改性研究过程... 单斜晶型的Li_(3)V_(2)(PO_(4))_(3)材料具有197mAh/g的理论容量、4.1V的工作电压,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几年来Li_(3)V_(2)(PO_(4))_(3)材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改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3)V_(2)(PO_(4)_(3)) 正极材料 晶体结构 充放电机理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状聚合物药物载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赛刚 蒋阳 +4 位作者 郑光亚 陈人杰 谢于辉 谢德龙 梅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3,共6页
聚合物药物载体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中,但其较差的体内循环和分布特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而红细胞状聚合物具有高弹性和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载体颗粒的生物学性能。综述了红细胞状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分析比对了... 聚合物药物载体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中,但其较差的体内循环和分布特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而红细胞状聚合物具有高弹性和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载体颗粒的生物学性能。综述了红细胞状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分析比对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进一步探讨了红细胞状聚合物药物载体在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状 聚合物 药物载体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