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评估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9
1
作者 谌绍林 丁敏 朱健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编制并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评估量表的信、效度,为评估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状况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评估量表,用方便抽样法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90名急性心肌... 目的编制并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评估量表的信、效度,为评估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状况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评估量表,用方便抽样法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9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量表各条目的CVI值为0.85~1.0,整个量表及知、信、行三个分量表全部条目平均CVI值为0.964、0.887、0.967、0.97。对三个分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累积解释变异量分别为66.720%、71.405%、64.6%,因子负荷在0.402~0.848,与设计量表的结构基本吻合。各分量表与整个量表总分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771~0.993,且明显高出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这些指标均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整个量表及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59、0.955、0.771、0.761。结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作为评估或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状况较可靠的调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知、信、行 调查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护士开展冠心病健康教育实验性研究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谌绍林 丁敏 朱健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3-795,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健康教育 质量评价 实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护理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燕南 彭艾莉 +3 位作者 周利容 姚珺 岳琳 谌绍林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7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OTD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2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人。观察组实施OTD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实验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对教学实效性... 目的探讨OTD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2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人。观察组实施OTD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实验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对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学习效果各维度、教学效果评价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OTD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利于教师的角色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OTD模式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评判性思维与人格倾向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缪爱凤 谌绍林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925-1927,共3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士人格倾向的关系,为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个性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量表)对南通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CTDI-CV总分平... 目的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士人格倾向的关系,为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个性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量表)对南通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CTDI-CV总分平均为(276.41±26.107)分。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等,与E量表成正相关,与P、N量表成负相关。结论护士的人格倾向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有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可采取个性化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 人格倾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姚珺 谌绍林 +1 位作者 张玲 陈英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湖南医药学院附属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行中心静脉置... 目的探讨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湖南医药学院附属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CVC-RI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的10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化干预策略并将其运用于治疗护理中。比较两组患者CVC-R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者分别为16例(16.33%)和5例(4.90%),感染率分别为12.09例/千导管日和4.07例/千导管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局部感染发生率[3.92%(4/102)]低于对照组[13.27%(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将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能有效减少穿刺处病原菌侵入、降低CVC-R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分析 导管相关感染 集束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的实施 被引量:33
6
作者 蒋玉兰 禹斌 +3 位作者 代友华 李晓晓 尹辉明 谌绍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97-98,102,共3页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定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护理上经多学科协作评估,应...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定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护理上经多学科协作评估,应用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握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能显著缩短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性脱机成功率,帮助患者恢复肌力,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ICU 早期阶段性 护理程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标准化防控ICU纤维支气管镜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策略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蒋玉兰 谌绍林 +2 位作者 谢立琴 李思思 朱慷阔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2-1736,共5页
目的:研究全程标准化防控ICU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相关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7年1-12月及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有人工气道且行纤支镜诊治患者分别设... 目的:研究全程标准化防控ICU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相关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7年1-12月及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有人工气道且行纤支镜诊治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n=322)和实验组(n=330)。对照组采用常规纤支镜操作及清洗消毒方法;实验组采用全程标准化防控纤支镜相关MDRO感染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纤支镜检查后第3日痰培养MDRO检出率及细菌分布、下呼吸道MDRO定植/感染率、备用纤支镜及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液采样细菌培养结果及两组医护人员操作时手卫生及自身防护措施依从性、护士MDRO防控知识合格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MDRO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检出率最多(3.94%),而实验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MDRO感染率/定植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操作时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自身防护措施依从性、护士对纤支镜标准化清洗消毒流程及MDRO防控知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标准化防控纤支镜相关MDRO感染策略,可降低纤支镜相关MDRO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全程标准化防控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数据融合评估新生儿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南希 杨柳 +3 位作者 谌绍林 王刚 王靖茜 邓仁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1,共4页
阐述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概念,描述当前多模态(行为及生理模态)数据融合在新生儿疼痛评估技术中的应用,提出多模态数据融合可使新生儿疼痛评估更高效、准确,未来的多模态智能疼痛识别技术在成熟的基础上应丰富不同疼痛类型识别的算法,抓住... 阐述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概念,描述当前多模态(行为及生理模态)数据融合在新生儿疼痛评估技术中的应用,提出多模态数据融合可使新生儿疼痛评估更高效、准确,未来的多模态智能疼痛识别技术在成熟的基础上应丰富不同疼痛类型识别的算法,抓住新生儿疼痛的共性反应,并在新生儿的疾病发生中检验疼痛对病情进展的预警价值。此外,护理人员应与大数据研究人员交叉合作,资源互补,以提升研究的临床实用性,解决临床新生儿疼痛评估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疼痛评估 行为模态 生理模态 多模态数据融合 大数据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及自动化婴儿疼痛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月华 谌绍林 +2 位作者 朱南希 易俊儒 潘秋丹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23期2158-2162,共5页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婴儿疼痛管理的基础,由于婴儿无法语言表达疼痛,现有量表评估有一定的主观性、费时费力。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及自动化疼痛评估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新型评估方法,已取得较大进展,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综...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婴儿疼痛管理的基础,由于婴儿无法语言表达疼痛,现有量表评估有一定的主观性、费时费力。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及自动化疼痛评估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新型评估方法,已取得较大进展,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面部表情、声音信号、生理信号、多模态融合等婴儿信息化及自动化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旨在分析其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医护人员及其交叉学科人员开展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疼痛评估 表情识别 自动化评估 啼哭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