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南柚木中龄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1
作者
吴俊多
谌红辉
+9 位作者
庞靖云
薛光宇
劳庆祥
杨保国
周炳江
谢先金
赵宏鹏
付志高
李运兴
李莲芳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验结果,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硫酸镁和缓释肥对其中第1次施肥试验6个重复中的3个重复进行第2次施肥,连续观测4 a。【结果】(1)施肥4年后,处理组合的林木胸径和材积总增长率分别为3.4%~6.7%和6.9%~16.0%,对照则分别为3.8%和7.7%,胸径和材积增长率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较对照提高89.6%和88.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施肥1次后的第1年,硫酸镁和复合肥对柚木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林木胸径生长,不同硼砂和硫酸锌施用量对林木胸径生长影响较小,施石灰抑制了林木生长;施肥第2年,仅施硫酸镁可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生长(P<0.05)。施肥2次,不同肥料均对胸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05)。(3)施1次和2次肥后当年的胸径生长量均高于次年,肥效随时间降低,施肥2次略优于施1次,但不明显。(4)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组合投入产出比达1∶3.5,施肥2次降低效益。【结论】柚木中龄林施肥可促进林木生长,最优处理组合为每10 cm胸径施有机肥2 kg,复合肥0.25 kg,硼砂5 g,硫酸锌10 g和硫酸镁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中龄林
施肥
大径材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被引量:
66
2
作者
谌红辉
方升佐
+2 位作者
丁贵杰
许基煌
温恒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91,共8页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000~3400株·hm-2)并在15~17年生时采伐效益较好,培育大、中径材林分保存在A~B(约1200~2000株·hm-2)间的密度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
87
3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8,共7页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 (3333~ 5 0 0 0株·hm- 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6 6 7~ 3333株·hm- 2 )间的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造林密度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
73
4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3 位作者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伐措施对各器官碳贮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均表现为树干(53.38%~ 60.12%)>树根(15.70%~ 16.74%)>树皮(12.88%~ 14.38%)>树枝(7.53%9.12%)>树叶(2.27%~ 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马尾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贮量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被引量:
60
5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5 位作者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3,共15页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濒危植物
天然种群
表型多样性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马尾松木材
木材性质
木材基本密度
解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氮素水平对米老排苗期生长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刘福妹
韦菊玲
+3 位作者
庞圣江
劳庆祥
陈建全
谌红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4,共5页
为明确米老排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时期和施氮量,观测了1年米老排苗期的生长节律,并拟合获得Logistic生长方程;分析了100mg/株、200mg/株、400mg/株、600mg/株和800mg/株5个氮素营养水平对米老排苗木5-10月份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明确米老排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时期和施氮量,观测了1年米老排苗期的生长节律,并拟合获得Logistic生长方程;分析了100mg/株、200mg/株、400mg/株、600mg/株和800mg/株5个氮素营养水平对米老排苗木5-10月份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米老排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R_H^2=0. 990,R_D^2=0. 978,P<0. 005),生长节律表现出"慢-快-慢"的阶段性节律;(2)氮素营养对米老排苗高生长的影响要早于地径;(3)米老排的速生期始于6月中旬,最佳施氮量为200m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氮素营养
Logistic生长方程
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尾松近熟林的间伐效应
被引量:
5
8
作者
白灵海
谌红辉
+2 位作者
温恒辉
安宁
蒙明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4,共6页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近熟林
间伐密度
密度效应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1代和第2代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比较
被引量:
3
9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3-709,共7页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第1代和第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年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对象,对第1代和第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第1代和第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年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对象,对第1代和第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相同层次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第2代均高于第1代,且幼龄林0~20 cm土壤细菌、真菌及2个层次土壤微生物总数、中龄林0~20 cm土壤真菌、20~40 cm土壤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在第1代和第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在第1代和第2代幼龄林、中龄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连栽后,幼龄林、中龄林不同层次土壤硝化作用强度第2代较第1代有所上升,而氨化作用强度则趋于下降,且中龄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在第1代和第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马尾松连栽对其幼龄林、中龄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及生化作用强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马尾松
人工林
连栽
微生物
生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顶果木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
8
10
作者
马跃
刘志龙
+1 位作者
谌红辉
林天龙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2,共2页
以顶果木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对母株产穗量影响显著,最适宜截干高度为20~30cm;生根促进剂浓度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采用GGR的适宜浓度为800~1 000mg/kg;扦插时间同样影响插穗生根,一...
以顶果木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对母株产穗量影响显著,最适宜截干高度为20~30cm;生根促进剂浓度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采用GGR的适宜浓度为800~1 000mg/kg;扦插时间同样影响插穗生根,一年中适宜的扦插时间为3—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果木
扦插
截干高度
萌条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
4
11
作者
何佩云
谌红辉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通过配对样地法,对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N、全K、全Ca和全Mg含量2代低于1代,而有机质、碱解N、速效P、全P和速效K含量2代却高于1代,且有机质、碱解N和速效P含量在1、...
通过配对样地法,对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N、全K、全Ca和全Mg含量2代低于1代,而有机质、碱解N、速效P、全P和速效K含量2代却高于1代,且有机质、碱解N和速效P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根际土壤全Al、全Cu和全Zn含量2代高于1代,而全Fe和全Mn含量2代却低于1代,且全Mn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非根际土壤除全Cu含量2代高于1代外,其余全Fe、全Al、全Zn、全Mn含量2代均低于1代,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2代均高于1代,且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2代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连栽
土壤养分
酶活性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肥对马尾松针叶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周运超
谌红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2期99-103,112,共6页
通过分析施肥后马尾松针叶的养分状况 ,研究了施肥对针叶营养元素的作用 ,结果表明 ,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均能显著提高针叶含N量 ,提高针叶含K量则以施用过磷酸钙再配合施尿素或氯化钾作用最大 ,而针叶P、Ca、Mg含量则要施用过...
通过分析施肥后马尾松针叶的养分状况 ,研究了施肥对针叶营养元素的作用 ,结果表明 ,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均能显著提高针叶含N量 ,提高针叶含K量则以施用过磷酸钙再配合施尿素或氯化钾作用最大 ,而针叶P、Ca、Mg含量则要施用过磷酸钙达 576 0kg/hm2 以上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施肥对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为 :N、P、K、Mg、Ca均达到 0 0 5以上水平差异 ,而其中K、Mg持续 3年内均有显著差异 ,N、P、Ca则仅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中龄林
针叶养分
肥效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
5
13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辽宁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指标总体表现为2代好于1代,2代较1代总体分别上升0.61%、3.17%、3.85%和23.82%,但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连栽并未导致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出现下降趋势,林分生产力水平不但没下降,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连栽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14
作者
娄清
谌红辉
+1 位作者
丁贵杰
安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5,163,共8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初植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的长期影响,以广西凭祥伏波实验场31 a生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造林密度(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林下物种组成、物...
为研究不同造林初植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的长期影响,以广西凭祥伏波实验场31 a生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造林密度(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林下植物96种,隶属52科90属,灌木层物种种类多于草本层,不同密度下灌木、草本层中的优势种植物变化不显著。(2)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随造林密度增大逐渐降低,各指数以A密度下最大。(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酶活性在A密度最大外,其余各项土壤养分指标均是B密度最大;土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密切。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在3333株/hm^(2)及以下更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土壤肥力长期维持,可为合理造林密度确定及马尾松人工林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造林密度
林下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反学校文化的成因浅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谌红辉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1年第1期92-93,共2页
教师反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针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反学校文化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师生关系、文化课教师待遇、文化课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五个...
教师反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针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反学校文化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师生关系、文化课教师待遇、文化课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学校文化
师生关系
师地位
职业归属感
职业成就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南柚木中龄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1
作者
吴俊多
谌红辉
庞靖云
薛光宇
劳庆祥
杨保国
周炳江
谢先金
赵宏鹏
付志高
李运兴
李莲芳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600602-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凭祥国家西南桦、柚木良种基地补贴项目
红锥优良家系生长、形质和材质性状变异及其稳适性研究(2023GXNSFAA026497)。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验结果,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硫酸镁和缓释肥对其中第1次施肥试验6个重复中的3个重复进行第2次施肥,连续观测4 a。【结果】(1)施肥4年后,处理组合的林木胸径和材积总增长率分别为3.4%~6.7%和6.9%~16.0%,对照则分别为3.8%和7.7%,胸径和材积增长率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较对照提高89.6%和88.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施肥1次后的第1年,硫酸镁和复合肥对柚木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林木胸径生长,不同硼砂和硫酸锌施用量对林木胸径生长影响较小,施石灰抑制了林木生长;施肥第2年,仅施硫酸镁可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生长(P<0.05)。施肥2次,不同肥料均对胸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05)。(3)施1次和2次肥后当年的胸径生长量均高于次年,肥效随时间降低,施肥2次略优于施1次,但不明显。(4)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组合投入产出比达1∶3.5,施肥2次降低效益。【结论】柚木中龄林施肥可促进林木生长,最优处理组合为每10 cm胸径施有机肥2 kg,复合肥0.25 kg,硼砂5 g,硫酸锌10 g和硫酸镁5 g。
关键词
柚木
中龄林
施肥
大径材
效益分析
Keywords
Tectona grandis
middle-aged plantation
fertilization
large diameter timber
benefits analysis
分类号
S79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被引量:
66
2
作者
谌红辉
方升佐
丁贵杰
许基煌
温恒辉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贵州大学林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91,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马尾松大径材与高产脂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广西子专题(2006BAD24B0301-3)
贵州优秀人才基金课题"马尾松优质工业用材林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及技术研究"(TZDF-2007.20)的部分内容
文摘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000~3400株·hm-2)并在15~17年生时采伐效益较好,培育大、中径材林分保存在A~B(约1200~2000株·hm-2)间的密度效益较好。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Keywords
massom pine
thinning density
density effects
economic analysis
mill run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
87
3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贵州大学造林生态研究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8,共7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马尾松纸浆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专题编号 :96-0 11-0 1-0 1)内容之一
文摘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 (3333~ 5 0 0 0株·hm- 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6 6 7~ 3333株·hm- 2 )间的密度。
关键词
马尾松
造林密度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Planting density, Density effects, Economic analysis, Mill run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
73
4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南宁树木园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06)
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广西子专题(2006BAD24B03013)
+1 种基金
"十一五"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桂林科字2009[0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主任基金项目(RL2011-02)
文摘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伐措施对各器官碳贮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均表现为树干(53.38%~ 60.12%)>树根(15.70%~ 16.74%)>树皮(12.88%~ 14.38%)>树枝(7.53%9.12%)>树叶(2.27%~ 2.88%)。
关键词
抚育间伐
马尾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贮量
分配
Keywords
thinning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biomass
carbon storag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53.5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被引量:
60
5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梧州市林政稽查支队
北海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博白县林业局
北流市民乐镇林业站
陆川县沙坡镇林业站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3,共15页
基金
热林中心科学计划项目"广西格木种质资源收集与基因库营建"(RL2017-02)
文摘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格木
濒危植物
天然种群
表型多样性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Keywords
Erythrophleum fordii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natural population
phenotypic diversity
phenotypic traits
germplasm resources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系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专题"马尾松纸浆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96 0 11 0 1 0 1)
贵州大学基金项目"主要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材性材质的影响"的部分内容
文摘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响。
关键词
造林密度
马尾松木材
木材性质
木材基本密度
解剖特性
Keywords
Masson pine, Planting density, Wood property, Wood basic density, Anatomical feature
分类号
S781.82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氮素水平对米老排苗期生长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刘福妹
韦菊玲
庞圣江
劳庆祥
陈建全
谌红辉
机构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友谊关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4,共5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BB2017QA027)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主任基金项目(RL2015-07)
文摘
为明确米老排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时期和施氮量,观测了1年米老排苗期的生长节律,并拟合获得Logistic生长方程;分析了100mg/株、200mg/株、400mg/株、600mg/株和800mg/株5个氮素营养水平对米老排苗木5-10月份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米老排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R_H^2=0. 990,R_D^2=0. 978,P<0. 005),生长节律表现出"慢-快-慢"的阶段性节律;(2)氮素营养对米老排苗高生长的影响要早于地径;(3)米老排的速生期始于6月中旬,最佳施氮量为200mg/株。
关键词
米老排
氮素营养
Logistic生长方程
生长节律
Keywords
Mytilaria laosensis
nitrogen fertilization
Logistic equation
growth rhythm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尾松近熟林的间伐效应
被引量:
5
8
作者
白灵海
谌红辉
温恒辉
安宁
蒙明君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4,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马尾松大径材与高产脂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广西子专题(编号:2006BAD24B0301-3)
文摘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关键词
马尾松
近熟林
间伐密度
密度效应
经济评价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near-mature plantation
thinning density
density effects
economic analysis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1代和第2代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比较
被引量:
3
9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机构
贵州大学造林生态研究所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3-709,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203)
贵州省人才基地建设项目(黔人领发[2009]9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创新团队课题(黔科合人才团队[2011]4003)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J字[2009]2084号)
文摘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第1代和第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年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对象,对第1代和第2代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相同层次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第2代均高于第1代,且幼龄林0~20 cm土壤细菌、真菌及2个层次土壤微生物总数、中龄林0~20 cm土壤真菌、20~40 cm土壤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在第1代和第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在第1代和第2代幼龄林、中龄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连栽后,幼龄林、中龄林不同层次土壤硝化作用强度第2代较第1代有所上升,而氨化作用强度则趋于下降,且中龄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在第1代和第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马尾松连栽对其幼龄林、中龄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及生化作用强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正效应。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马尾松
人工林
连栽
微生物
生化作用
Keywords
silviculture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successive rotation
microorganism
biochemical role
分类号
S7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顶果木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
8
10
作者
马跃
刘志龙
谌红辉
林天龙
机构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2,共2页
基金
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珍贵热带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编号:CAFYBB2011005-8)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桂科攻10100012)
文摘
以顶果木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对母株产穗量影响显著,最适宜截干高度为20~30cm;生根促进剂浓度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采用GGR的适宜浓度为800~1 000mg/kg;扦插时间同样影响插穗生根,一年中适宜的扦插时间为3—7月。
关键词
顶果木
扦插
截干高度
萌条
生根
Keywords
Acrocarpus fraxinifolius
cutting
truncation height
truncation
rootage
分类号
S793.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
4
11
作者
何佩云
谌红辉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一
二代马尾松人工林稳定性及地力维护研究"(黔科合J字[2009]2084号)
文摘
通过配对样地法,对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N、全K、全Ca和全Mg含量2代低于1代,而有机质、碱解N、速效P、全P和速效K含量2代却高于1代,且有机质、碱解N和速效P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根际土壤全Al、全Cu和全Zn含量2代高于1代,而全Fe和全Mn含量2代却低于1代,且全Mn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非根际土壤除全Cu含量2代高于1代外,其余全Fe、全Al、全Zn、全Mn含量2代均低于1代,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2代均高于1代,且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2代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马尾松
连栽
土壤养分
酶活性
根际土壤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successive rotation
soil nutrient
enzyme activity
rhizosphere soil
分类号
S714.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肥对马尾松针叶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周运超
谌红辉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林学系
中国林科院热林试验中心
出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2期99-103,112,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马尾松纸浆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编号 96 - 0 1 1 - 0 1 - 0 1 )
贵州省"九五"攻关项目!"马尾
文摘
通过分析施肥后马尾松针叶的养分状况 ,研究了施肥对针叶营养元素的作用 ,结果表明 ,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均能显著提高针叶含N量 ,提高针叶含K量则以施用过磷酸钙再配合施尿素或氯化钾作用最大 ,而针叶P、Ca、Mg含量则要施用过磷酸钙达 576 0kg/hm2 以上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施肥对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为 :N、P、K、Mg、Ca均达到 0 0 5以上水平差异 ,而其中K、Mg持续 3年内均有显著差异 ,N、P、Ca则仅只
关键词
马尾松
中龄林
针叶养分
肥效
作用机理
Keywords
Masson Pine
middleage of stand
fertilizing
foliar nutrient
changed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3.53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
5
13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大学造林生态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8,共5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09]2084号)
文摘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指标总体表现为2代好于1代,2代较1代总体分别上升0.61%、3.17%、3.85%和23.82%,但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连栽并未导致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出现下降趋势,林分生产力水平不但没下降,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连栽
生产力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successive rotation
productivity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8.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14
作者
娄清
谌红辉
丁贵杰
安宁
机构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5,163,共8页
基金
贵州省国家后补助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261)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2017YFD0600302)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102)。
文摘
为研究不同造林初植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的长期影响,以广西凭祥伏波实验场31 a生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造林密度(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林下植物96种,隶属52科90属,灌木层物种种类多于草本层,不同密度下灌木、草本层中的优势种植物变化不显著。(2)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随造林密度增大逐渐降低,各指数以A密度下最大。(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酶活性在A密度最大外,其余各项土壤养分指标均是B密度最大;土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密切。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在3333株/hm^(2)及以下更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土壤肥力长期维持,可为合理造林密度确定及马尾松人工林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造林密度
林下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planting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反学校文化的成因浅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谌红辉
机构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职业中专
出处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1年第1期92-93,共2页
文摘
教师反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针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反学校文化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师生关系、文化课教师待遇、文化课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反学校文化
师生关系
师地位
职业归属感
职业成就感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南柚木中龄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吴俊多
谌红辉
庞靖云
薛光宇
劳庆祥
杨保国
周炳江
谢先金
赵宏鹏
付志高
李运兴
李莲芳
《浙江林业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谌红辉
方升佐
丁贵杰
许基煌
温恒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谌红辉
丁贵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
明安刚
张治军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夏玉芳
谌红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同氮素水平对米老排苗期生长节律的影响
刘福妹
韦菊玲
庞圣江
劳庆祥
陈建全
谌红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马尾松近熟林的间伐效应
白灵海
谌红辉
温恒辉
安宁
蒙明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第1代和第2代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比较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顶果木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马跃
刘志龙
谌红辉
林天龙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连栽马尾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何佩云
谌红辉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施肥对马尾松针叶营养成分的影响
周运超
谌红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辽宁林业科技》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娄清
谌红辉
丁贵杰
安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反学校文化的成因浅析
谌红辉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