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岩石渗透率估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
作者 廖明光 李士伦 +1 位作者 付晓文 谈德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8,共4页
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储层岩石孔喉大小和分布 ,对于孔隙性储层而言 ,岩石绝对渗透率主要取决于孔喉分布。通过对来自吐哈、辽河、胜利、四川德阳新场气田等油气田不同砂岩储层岩样 393个和陕甘宁中部气田及加拿大等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岩... 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储层岩石孔喉大小和分布 ,对于孔隙性储层而言 ,岩石绝对渗透率主要取决于孔喉分布。通过对来自吐哈、辽河、胜利、四川德阳新场气田等油气田不同砂岩储层岩样 393个和陕甘宁中部气田及加拿大等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岩样 2 5 7个的压汞毛管压力数据的研究发现 ,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 (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 ;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文中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砂岩储层和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绝对渗透率估算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模型 估算 绝对渗透率 储集层 毛细管压力 双曲函数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薄互层低阻油层地质成因——以珠江口盆地A油藏M_1油组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明光 苏崇华 +3 位作者 唐洪 谈德辉 姜崴 陈小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珠江口盆地A油藏M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2油组进行对比... 珠江口盆地A油藏M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2油组进行对比。形成M1油组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集层细颗粒含量高,泥质含量高,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造成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增强了油层的导电性能;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主,呈薄膜状、絮状、分散状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附加导电能力;砂泥岩薄互层的发育使本身低阻的油层受围岩低电阻率的影响而变得更低。导电矿物和地层水矿化度虽对储集层电阻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低电阻率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孔隙结构 粘土矿物 附加导电性 薄互层 低阻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廖明光 李士伦 谈德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 ,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Fg 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 ,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Fg 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 ,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渗透率 砂岩 储层 压汞试验 双曲线 估算模型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压汞曲线估算储集层渗透率的模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廖明光 李仕伦 谈德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03-505,共3页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和Sb及孔喉几何因子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和Sb及孔喉几何因子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绝对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估算 模型 压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数据的神经网络处理及立体图形显示 被引量:5
5
作者 夏宏泉 洪庆玉 +2 位作者 孙良田 谈德辉 刘红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30,共5页
在油气藏三维精细描述工作中,常需要对一些三维四变量(X,Y,H,Z)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传统的处理方法多为方位近点距离加权模型和趋势回归模型及克里金模型等。基于现代神经网络信息处理新技术,提出一种简易可行的BP神经... 在油气藏三维精细描述工作中,常需要对一些三维四变量(X,Y,H,Z)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传统的处理方法多为方位近点距离加权模型和趋势回归模型及克里金模型等。基于现代神经网络信息处理新技术,提出一种简易可行的BP神经网络三维估值模型,由此可根据研究区域内的已知资料对其未知井点处的储层参数值进行高分辨率估值;采用立体等值线图可视化技术来实现该模型估值的直观图形显示,充分揭示三维地质体某种特征参数的纵横向变化规律。通过对S气田马家沟组的地层压力等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有效的高分辨率估值技术,在油气藏描述中值得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数据 三维模型 立体图 奥陶纪 油气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贴近度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国庆 李允 谈德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为了克服测井解释中通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决策分析导致信息丢失所引起的判别结果的偏差,将模糊数学中的非对称贴近度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分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神经网络识别法。通过临盘油田实际... 为了克服测井解释中通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决策分析导致信息丢失所引起的判别结果的偏差,将模糊数学中的非对称贴近度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分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神经网络识别法。通过临盘油田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在储层识别中采用该方法可大大改善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贴近度 神经网络 储集层 油田 油气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测井预测地层破裂压力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宏泉 谈德辉 +1 位作者 梁常宝 王映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8,共8页
在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中,灰色系统预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都可用来解决精细测井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模式识别和参数预测等问题。基于灰色GM(0,N)静态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估算方法即灰色神经网络判释法,... 在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中,灰色系统预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都可用来解决精细测井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模式识别和参数预测等问题。基于灰色GM(0,N)静态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估算方法即灰色神经网络判释法,由此分析了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可行性。以H盆地中部气田为实例,综合应用现场试采测压资料和测井资料,建立了该气田石盒子组马家沟组地层破裂压力的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成功地处理了该区25口气井(油井)资料。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好用,预测精度高,为应用测井资料预测地破裂层压力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测井 神经网络 地层破裂压力 油气田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测井曲线的沃尔什反演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国庆 谈德辉 夏宏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地球物理常用的沃尔什函数法基础上,提出了声波测井曲线的沃尔什反演法;对反演过程的具体技术问题作了细致、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了逐点反演法和逐段反演法;并对临盘油田L2-3井的声波测井曲线进行了反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沃尔什函数 声波测井 反演 测井解释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Warren-Root地质模型重正化群方法理论研究
9
作者 李云省 李士伦 谈德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43,共4页
首次利用重正化群方法对三维WarenRoot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求出其临界导通概率(Pc)值(0.0423)及单方向裂缝临界开启概率(Pfc)值(7.18‰),由此求出其分形维数(Df)值(0.871)。通过对这些... 首次利用重正化群方法对三维WarenRoot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求出其临界导通概率(Pc)值(0.0423)及单方向裂缝临界开启概率(Pfc)值(7.18‰),由此求出其分形维数(Df)值(0.871)。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探讨了该模型的意义和适用范围,认为对于有裂缝的碳酸盐岩这样的双重介质系统而言:①只要基质岩块的导通概率超过Pc值,系统趋于整体连通,有较好的开发潜力;②Pfc反映系统中开启裂缝所占比例,只要各方向裂缝开启概率大于Pfc值,整个系统趋于导通;③Df值较低,反映WarenRoot模型中裂缝很发育,分形充满程度不高,说明该模型适用于裂缝非常发育地区的致密岩性储集层评价。图3参6(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地质模型 重正化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