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
被引量:
9
1
作者
谈家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徽州家谱是中国家谱中的重要遗产。关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愈益受到学人的重视。学术界在馆藏徽谱资源的揭示,徽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谱法与谱体的理论阐析以及徽州家谱文献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家谱与...
徽州家谱是中国家谱中的重要遗产。关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愈益受到学人的重视。学术界在馆藏徽谱资源的揭示,徽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谱法与谱体的理论阐析以及徽州家谱文献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家谱与宗族社会研究、家谱的专题内容研究、民国徽州家谱研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家谱
宗谱
族谱
谱牒
宗族
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谈家胜
汪志国
《古今农业》
200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池州圩田大规模的开发始于清末,延至上世纪80年代。圩田开发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
池州圩田大规模的开发始于清末,延至上世纪80年代。圩田开发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池州的建设者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池州圩田
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谈家胜
方向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470-11472,共3页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至20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它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至20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它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生态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池州圩田
开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皖江区域文化研究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谈家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159,共9页
皖江区域文化是安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其内涵丰富,已成学界研究的热点,表现在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基础研究渐渐厚实、学术研讨十分频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同时也存在着尚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研究的方面,表现为理论研究需拓宽思路、基...
皖江区域文化是安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其内涵丰富,已成学界研究的热点,表现在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基础研究渐渐厚实、学术研讨十分频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同时也存在着尚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研究的方面,表现为理论研究需拓宽思路、基础研究需进一步深化、文献资料的整理亟待加强、比较性研究需开拓领域等,历史学在此方面应承担起主体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文化
理论研究
基础研究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史学起源新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谈家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0,共3页
学术界将远古神话与殷周史官和文牍纳入史学的“童年说”、“草创说”、“萌芽说”。笔者认为,商周及其以前的神话传说和文字资料只能说是先人无意识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殷周史官不可佩上史学工作者的标签,其所录的“官文书”也...
学术界将远古神话与殷周史官和文牍纳入史学的“童年说”、“草创说”、“萌芽说”。笔者认为,商周及其以前的神话传说和文字资料只能说是先人无意识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殷周史官不可佩上史学工作者的标签,其所录的“官文书”也不能拔高到史著的地位,只是到了西周晚期至迟在公元前841年,周室及各国史官已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时事,编排国史。他们从最初那种单纯的宗教神官和“掌官书以赞治”的宝座上渐渐地转轨到后世意义的史官位置上,开始将眼光投向历史,为史而作书,中国古代的史学当于此时萌芽。公元前841年的共和纪年,应是史学孕足而娩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
史官
史学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
被引量:
9
1
作者
谈家胜
机构
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基金
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建设项目
池州学院特色专业(历史学)建设项目的资助
文摘
徽州家谱是中国家谱中的重要遗产。关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愈益受到学人的重视。学术界在馆藏徽谱资源的揭示,徽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谱法与谱体的理论阐析以及徽州家谱文献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家谱与宗族社会研究、家谱的专题内容研究、民国徽州家谱研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关键词
徽州
家谱
宗谱
族谱
谱牒
宗族
徽学
分类号
K295.54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谈家胜
汪志国
机构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出处
《古今农业》
200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45)
池州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
文摘
池州圩田大规模的开发始于清末,延至上世纪80年代。圩田开发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池州的建设者深思。
关键词
近代
池州圩田
生态环境
影响
Keywords
Modern Times, Dyke - Building in Chizhou Prefecture of Anhui Provin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谈家胜
方向明
机构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池州市水务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470-11472,共3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7sk345)
池州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05xk03)
文摘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至20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它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生态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近现代
池州圩田
开发
影响
分类号
S277.4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皖江区域文化研究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谈家胜
机构
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159,共9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皖江文化研究”(SK2015ZD3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皖江区域文化是安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其内涵丰富,已成学界研究的热点,表现在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基础研究渐渐厚实、学术研讨十分频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同时也存在着尚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研究的方面,表现为理论研究需拓宽思路、基础研究需进一步深化、文献资料的整理亟待加强、比较性研究需开拓领域等,历史学在此方面应承担起主体责任。
关键词
皖江文化
理论研究
基础研究
比较研究
Keywords
WanJiang Culture
academic discussion
basic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史学起源新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谈家胜
机构
池州师专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0,共3页
文摘
学术界将远古神话与殷周史官和文牍纳入史学的“童年说”、“草创说”、“萌芽说”。笔者认为,商周及其以前的神话传说和文字资料只能说是先人无意识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殷周史官不可佩上史学工作者的标签,其所录的“官文书”也不能拔高到史著的地位,只是到了西周晚期至迟在公元前841年,周室及各国史官已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时事,编排国史。他们从最初那种单纯的宗教神官和“掌官书以赞治”的宝座上渐渐地转轨到后世意义的史官位置上,开始将眼光投向历史,为史而作书,中国古代的史学当于此时萌芽。公元前841年的共和纪年,应是史学孕足而娩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史
史官
史学起源
分类号
K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
谈家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析
谈家胜
汪志国
《古今农业》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谈家胜
方向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皖江区域文化研究述论
谈家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古代史学起源新论
谈家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