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债务关系之双向考察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朱英
许龙生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114,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14ZDB04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通过对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债务关系的双向考察,可以看出作为债务方的汉冶萍公司,在对日借款问题上备受"商业"与"国计"的困扰,直至最后于无奈之中背离"国计"初衷而不得不首选"商业"利益,但实际上两者均未完全达到目的。作为债权方的日本政府,通过本国金融机构不断向汉冶萍公司贷款,虽然缓解了铁矿石供应之不足,但也累积了诸多无法偿还的"不良贷款",在一时难以达到"中日合办"汉冶萍目标的情况下,只能转而继续以"汉冶萍模式"向其他海外矿业投资。
-
关键词
汉冶萍
日本
债务
张之洞
盛宣怀
-
分类号
H29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清末民初湖北官钱局向日本订印钞票述论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朱英
许龙生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6,共10页
-
文摘
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之后,设立湖北官钱局并发行官票,以推动货币改革。但由于国内印刷技术落后,伪造官票情况严重,张之洞遂向日本印刷局请求印刷钞票,首次订印成功后又多次续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辛亥之后湖北地方财政拮据,官钱局大量发行官票导致通货膨胀。吴佩孚主政湖北时再次向日商订印钞票,但其计划曝光之后,遭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民众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为了缓和中日关系,限制吴佩孚发展,也要求中止印刷契约,最后湖北政府不得不取消钞票印刷契约。钞票印刷事件的日趋政治化,反映出了不同历史环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民众,中国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
关键词
张之洞
湖北官钱局
钞票印刷
日本
-
Keywords
Zhang Zhi-dong
Hubei government bank
printing of banknote
Japan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开展的“葬礼外交”探析
- 3
-
-
作者
许龙生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9,共8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CNU20XJ035)项目资助。
-
文摘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尽快争取外国列强的承认成为了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优先课题,日本则在该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病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向日本驻华外交机构致以哀悼,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派遣正式代表赴日吊唁,意图借助于“葬礼外交”的舞台扩大中华民国的外交影响。由于日本当时还未承认民国政府,日本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向民国政府转达相关信息,并劝阻民国政府派遣代表赴日的计划。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在华的报纸媒体发表文章,安抚中国官民的不满情绪。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所展现的“迎”与“拒”,反映了外交手段与外交实践的分离,以及民国政府寻求列国承认与日本政府意图扩大在华利益之间的对立。
-
关键词
中华民国
承认问题
明治天皇
葬礼外交
-
Keywords
Republic of China
acquisition
Emperor Meiji
funeral diplomacy
-
分类号
K25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