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伸高速铣削对TC4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许鸿昊 左敦稳 +1 位作者 朱笑笑 王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4,共5页
提出采用拉伸高速铣削新方法来提高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TC4钛合金的拉伸高速干铣削试验,拉伸装夹应力从O~327MPa,铣削速度从190~570m/min,其他加工条件保持不变。对铣削件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建立疲劳裂纹监测系... 提出采用拉伸高速铣削新方法来提高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TC4钛合金的拉伸高速干铣削试验,拉伸装夹应力从O~327MPa,铣削速度从190~570m/min,其他加工条件保持不变。对铣削件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建立疲劳裂纹监测系统对疲劳裂纹进行在位停机拍摄,并用JSM-7001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高速铣削中采用拉伸装夹能使试件疲劳寿命提高8%~16%,这归因于拉伸铣削形成了更为有利的表层残余压应力层,延长了疲劳裂纹萌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疲劳试验 残余应力 拉伸装夹 高速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圆弧节曲线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许鸿昊 沈冰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1-695,共5页
建立了双圆弧节曲线设计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用Matlab7.0求解,确定了节曲线形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造了50mL/r排量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以1台进口SP-50液压马达为母体,以1.5%的水基乳化液为工作介质,在同种工况下对自制和原装齿轮机构... 建立了双圆弧节曲线设计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用Matlab7.0求解,确定了节曲线形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造了50mL/r排量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以1台进口SP-50液压马达为母体,以1.5%的水基乳化液为工作介质,在同种工况下对自制和原装齿轮机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300~800r/min的正常转速范围内,自制和原装齿轮机构的输出转矩及工作效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马达 非圆行星齿轮机构 节曲线 双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装夹改变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的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许鸿昊 左敦稳 +1 位作者 朱笑笑 王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3,100,共6页
基于平面应变的热弹塑性理论,分析了拉伸装夹铣削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变化过程,推导了装夹初始应变和最终铣削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应变叠加模型,认为如果拉伸装夹产生正的初始弹性应变,就会使残余压应力增大,否则会使残余压应... 基于平面应变的热弹塑性理论,分析了拉伸装夹铣削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变化过程,推导了装夹初始应变和最终铣削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应变叠加模型,认为如果拉伸装夹产生正的初始弹性应变,就会使残余压应力增大,否则会使残余压应力减小.开展了TC4钛合金的拉伸装夹铣削试验,铣削速度为38~566m/min,拉伸装夹产生的初始应变为0~0.003.铣削完成后,分别测量了在铣削面内与拉伸装夹方向呈0,°30,°90°和120°角的4个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试验结果表明,4个测量方向上拉伸装夹引起的残余应力变化量和产生的初始弹性应变是一致的,说明所提出的应变叠加模型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拉伸装夹铣削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装夹对TC4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鸿昊 左敦稳 +3 位作者 朱笑笑 张振金 赵灿 王珉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TC4钛合金铣削过程中采用拉伸装夹技术强化表面质量.建立平面应变的残余应力形成模型,分析了拉伸装夹改变加工表层残余应力的机理.采用单向机械式拉伸夹具,在HSM-600U型五轴超高速加工中心上进行了拉伸装夹铣削试验,铣削速度从38 m/mi... 在TC4钛合金铣削过程中采用拉伸装夹技术强化表面质量.建立平面应变的残余应力形成模型,分析了拉伸装夹改变加工表层残余应力的机理.采用单向机械式拉伸夹具,在HSM-600U型五轴超高速加工中心上进行了拉伸装夹铣削试验,铣削速度从38 m/min到566 m/min,拉伸装夹力从0到6330 N,其他加工条件保持不变.测量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层残余应力分布,讨论了拉伸装夹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拉伸装夹基本不影响表面粗糙度,但可以大大提高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并增大残余压应力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拉伸装夹铣削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联接销装配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鸿昊 成清校 沈银杰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在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中,有3根相互平行的圆柱形联接销,两端都被芯部组件和壳体的盲孔所包含。联接销在装配时处于密室中,按照现有的正向装配方法,芯部组件在壳体上方,联接销装配难度大。提出了逆向装配的新方法,将壳体调转到芯部组... 在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中,有3根相互平行的圆柱形联接销,两端都被芯部组件和壳体的盲孔所包含。联接销在装配时处于密室中,按照现有的正向装配方法,芯部组件在壳体上方,联接销装配难度大。提出了逆向装配的新方法,将壳体调转到芯部组件的上方,进行联接销的装配。根据马达的公差设计,计算了2种方法中联接销及其对应盲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结果表明联接销的装配工艺性得到有效的改善。开展了对比性的装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后,该工序的平均时长缩短了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行星齿轮 液压马达 装配工艺 联接销 盲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阶非圆行星齿轮系齿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鸿昊 许健 《煤矿机械》 2015年第10期37-39,共3页
分析了非圆轮系的基本参数对根切和重合度的影响,建立了齿数优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以齿顶高系数、压力角、行星轮齿数和齿数增量为设计变量,"不发生根切"和"重合度最小值>1.03"为约束条件,重合度最大值为目标函... 分析了非圆轮系的基本参数对根切和重合度的影响,建立了齿数优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以齿顶高系数、压力角、行星轮齿数和齿数增量为设计变量,"不发生根切"和"重合度最小值>1.03"为约束条件,重合度最大值为目标函数。相对于中国的标准化数值,取较小的齿顶高系数和较大的压力角值,并采用穷举法生成了24个设计点。通过对比这些设计点的目标函数值,找出了最优方案:齿顶高系数为0.7,压力角为22.5°,行星轮齿数为10,齿数增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行星齿轮系 齿数 根切 重合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和液氮蒸发率的比值
7
作者 许鸿昊 孙拥军 张华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6期7-11,25,共6页
根据Lockheed模型和文献数据得到了液氢、液氮的绝热层漏热之比;基于热传导模型,计算液氢、液氮的结构漏热之比;在此基础上求得液氢、液氮蒸发率的理论比值为5.72。使用1台4.0 m^(3)液氢储罐,参照GB/T 18443.5—2010先后开展了液氮、液... 根据Lockheed模型和文献数据得到了液氢、液氮的绝热层漏热之比;基于热传导模型,计算液氢、液氮的结构漏热之比;在此基础上求得液氢、液氮蒸发率的理论比值为5.72。使用1台4.0 m^(3)液氢储罐,参照GB/T 18443.5—2010先后开展了液氮、液氢的蒸发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氢、液氮蒸发率之比为5.21,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在工程计算中,建议取液氢蒸发率为液氮蒸发率的5.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液氮 蒸发率 漏热 Lockhee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合金激光熔覆MCrAlY涂层基体裂纹的成因与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宏宇 左敦稳 +1 位作者 陆英艳 许鸿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在分析激光熔覆涂层基体裂纹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镍基合金基体上制备MCrA lY涂层存在基体裂纹的问题,提出了缓冷处理的止裂措施,研究了将熔覆后的涂层置于300℃下保温30m in随炉缓冷和置于已预热至300℃的保温箱中... 在分析激光熔覆涂层基体裂纹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镍基合金基体上制备MCrA lY涂层存在基体裂纹的问题,提出了缓冷处理的止裂措施,研究了将熔覆后的涂层置于300℃下保温30m in随炉缓冷和置于已预热至300℃的保温箱中随箱缓冷两种缓冷工艺对基体裂纹的控制行为。结果表明:镍基合金激光熔覆MCrA lY涂层基体裂纹主要是由于熔覆过程中的快速冷却所致;两种缓冷工艺均能有效地避免基体裂纹的产生,但保温随炉缓冷处理会引起熔覆层组织粗大、枝晶特征明显等不良影响,而随箱缓冷处理涂层对熔覆层组织并未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基体裂纹 镍基合金 缓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绝热管道焊接连接段的温度及应力分布
9
作者 陶然 田乙玄 许鸿昊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2期21-24,39,共5页
在冷缩作用下,真空绝热管道的焊接连接段将产生热应力。以DN100PN16液氢管道为例,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有限元仿真。首先,建立了焊接连接段的力学模型,根据变形协调条件计算了内力和变形,发现轴向冷缩变形主要由大环板的变形来补偿;然后,在A... 在冷缩作用下,真空绝热管道的焊接连接段将产生热应力。以DN100PN16液氢管道为例,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有限元仿真。首先,建立了焊接连接段的力学模型,根据变形协调条件计算了内力和变形,发现轴向冷缩变形主要由大环板的变形来补偿;然后,在ANSYS 9.0中,采用PLANE13单元建立了焊接连接段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低温对材料物性的影响、管道内外表面的传热和压力,仿真结果与力学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仿真结果表明,该连接段绝热设计满足漏热要求,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最大等效应力处于大环板的外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绝热管道 焊接连接 温度 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