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倩怡 叶海标 +2 位作者 黎润仪 许锦冰 林春洁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9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予以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美金刚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对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9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予以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予以美金刚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痴呆病理行为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糖脂代谢状况. 结果 治疗12周末,两组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两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金刚联合奥氮平或喹硫平治疗伴精神行为症状老年痴呆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但相较于喹硫平而言,奥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盐酸美金刚 奥氮平 喹硫平 痴呆病理行为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体质量指数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彬 祁富生 +2 位作者 郑广恩 许锦冰 梁美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64-966,共3页
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 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8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研究组患者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精神病 喹硫平 奥氮平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副反应量表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联合家庭干预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锦冰 黄史青 +2 位作者 丁婉媚 刘志玲 黄炜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30)予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30)予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心理治疗与家庭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与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ANSS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AU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与家庭干预联合应用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首发精神分裂症 家庭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基因检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锦冰 黄炜 +4 位作者 郭华贵 黄史青 汤超华 梁嘉权 黎雪松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检测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药物基因检测报告建议并选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检测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药物基因检测报告建议并选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2),医生与患者协商后决定使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34)。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于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8周末,研究组HAMD-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4、4.316、5.760,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P<0.05)。结论基于药物基因检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检测 文拉法辛 抑郁症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