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原位植入式人工肛门括约肌样机及离体肠道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克磊 颜国正 +2 位作者 翁晓靖 刘华 许茜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6-852,共7页
设计一款基于生物信号反馈机制的智能化可遥控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所设计的蠕动式微型医用泵在3.3 V驱动电压下,最大流量为8.5 mL/min,最大封闭压可达170 kPa。新型括约肌假体在较小注水量(9~10.5 mL)的情况下,可实现对肠壁作用压... 设计一款基于生物信号反馈机制的智能化可遥控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所设计的蠕动式微型医用泵在3.3 V驱动电压下,最大流量为8.5 mL/min,最大封闭压可达170 kPa。新型括约肌假体在较小注水量(9~10.5 mL)的情况下,可实现对肠壁作用压的均匀分布(3.34~7.26 kPa),符合人体肠道生理结构和安全压力阈值的要求,避免由于局部高压导致的缺血性坏死。人工括约肌系统采用体内充电电池、体外无线经皮能量充电的供电方式,实现系统的完全植入式移植。离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肠道内容物渗漏,成功建立排便感知信号,从而为严重肛门失禁、结肠造口等肛门功能严重缺失的患者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括约肌 括约肌假体 经皮能量传输 医用微泵 生物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叶抗抑郁药理作用的实验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慧玲 郭三保 +4 位作者 赵晓娟 胡律江 胡志方 肖小梅 许茜茜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罗布麻叶提取物与纯化物抗抑郁作用,并比较总黄酮含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KM小鼠,每组10只,雌雄各半;罗布麻叶提取物(AT)、罗布麻叶纯化物(AC)及阳性对照物盐酸氟西汀(FH)均用1%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溶解或混... 目的:研究罗布麻叶提取物与纯化物抗抑郁作用,并比较总黄酮含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KM小鼠,每组10只,雌雄各半;罗布麻叶提取物(AT)、罗布麻叶纯化物(AC)及阳性对照物盐酸氟西汀(FH)均用1%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溶解或混悬至所需给药浓度。将AT和AC分别分为低、高剂量组,给药剂量按每kg小鼠相当的药材生药量计算分别为4g和8g,FH的剂量为20mg/kg,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1%CMC-Na,各组均连续灌胃(ig)给药10d,每天1次,末次给药1 h后,开展小鼠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开场实验(OFT)测试。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AC、AT高剂量组可使小鼠在TST及FST的不动时间均显著性缩短(P<0.05),而AT低剂量组对小鼠在TST及FST的不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AC在使TST不动时间显著缩短中成良好的量效关系;各组小鼠OFT穿格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布麻叶纯化液抗抑郁药理效应优于提取液,且抗抑郁效果与总黄酮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抗抑郁 总黄酮 悬尾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小麦中草酸青霉的分离鉴定及其侵染防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双双 陈亮 +2 位作者 许茜茜 孙云祥 薛战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3,79,共6页
采用梯度稀释法从不同来源小麦中分离青霉菌株;采用经典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和ITS序列比对鉴定青霉菌株种属;采用琼脂稀释平板法测定香茅醇对青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采用熏蒸法考察香茅醇对青霉侵染小麦的防控... 采用梯度稀释法从不同来源小麦中分离青霉菌株;采用经典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和ITS序列比对鉴定青霉菌株种属;采用琼脂稀释平板法测定香茅醇对青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采用熏蒸法考察香茅醇对青霉侵染小麦的防控效果。结果发现:草酸青霉是储藏小麦中的优势青霉;香茅醇对草酸青霉菌丝生长的MIC、MFC均为0.1250μL/mL;当香茅醇含量为0.250μL/mL时,草酸青霉侵染的小麦储藏5 d均未发生霉变,表明香茅醇对青霉侵染小麦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粮食储藏 草酸青霉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同时测定菊粉酶解产物中的单糖、双糖和低聚果糖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艳冰 郑兆娟 +3 位作者 徐颖 孙秀程 许茜茜 欧阳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建立了低聚果糖样品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阴离子交换柱Carboa Pac^(TM) PA10(250 mm×2 mm)脉冲安培法进行检测,以氢氧化钠和醋酸钠为淋洗液... 建立了低聚果糖样品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阴离子交换柱Carboa Pac^(TM) PA10(250 mm×2 mm)脉冲安培法进行检测,以氢氧化钠和醋酸钠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 L/min。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在质量浓度0.1~10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 1,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69%~7.21%之间。将此方法应用于菊粉酶解后反应产物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且灵敏度高,能满足反应样品中低聚果糖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 菊粉 低聚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陆日 王晨 +7 位作者 陈烨 许茜茜 胡玥 陈峥 曹镓玺 武曙红 李玲 高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3,共10页
【目的】探索我国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碳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及社区效益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以深圳市... 【目的】探索我国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碳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及社区效益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为例,运用PLUS模型Markov链方法,确定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基线情景及其各碳库碳储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情况,选用缺省因子计算自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建立起即1988—206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年)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效益。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实地走访、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评定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效益。【结果】1988—2060年,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效益为350 231.91 t,年均4 864.33 t·a^(-1)。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效益评定结果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为A类项目,无需对碳效益进行调整。【结论】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碳信用有效体现了保护活动的多重效益,即项目活动除具有固碳减排增汇能力外,还协同应对与解决其他全球性问题。红树林保护活动碳信用核算方法的开发,有助于利用碳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红树林保护活动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保护 碳信用 生物多样性 社区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粮堆中玉米象和黄曲霉发生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鑫 许茜茜 +3 位作者 孙奂一 王殿轩 陈亮 赵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75,共7页
构建4种模拟小麦粮堆(模拟自然带菌、模拟害虫发生、模拟霉菌发生、模拟虫霉发生),研究了25℃下不同水分(12.5%和15.0%)小麦粮堆CO_(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水质量分数为12.5%的自然带菌粮堆二氧化硕(CO_(2))浓度30 d内未出现显著变... 构建4种模拟小麦粮堆(模拟自然带菌、模拟害虫发生、模拟霉菌发生、模拟虫霉发生),研究了25℃下不同水分(12.5%和15.0%)小麦粮堆CO_(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水质量分数为12.5%的自然带菌粮堆二氧化硕(CO_(2))浓度30 d内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害虫发生粮堆第2天CO_(2)体积分数即超过0.5%,第15~17天后快速增长,于第23天达到4.5%;霉菌发生粮堆第30天时CO_(2)体积分数也未超过0.04%;虫霉共同发生粮堆第2天CO_(2)体积分数即超过0.6%,第13~17天后快速增长,于第26天达到4.5%。水质量分数15.0%的小麦的4种模拟粮堆中霉菌发生粮堆、虫霉共同发生粮堆的CO_(2)浓度增加更快、幅度更大。研究初步明确了虫霉发生与粮堆CO_(2)浓度变化的关系,为利用粮堆CO_(2)浓度变化来监测粮堆虫霉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粮堆 玉米象 黄曲霉 CO_(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