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电网负荷特性记录装置安装地点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鹏 邬颜鸿 +1 位作者 许翠娟 贺仁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8-32,共5页
基于统计信息与实际测辨数据相结合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思想在实践中可行的路线是以变电站聚类,并从中选择典型变电站安装负荷特性记录装置为核心的方法。在简述传统基于聚类分析的位置选择方法基础上,指出在位置选择中应重视各类负荷的... 基于统计信息与实际测辨数据相结合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思想在实践中可行的路线是以变电站聚类,并从中选择典型变电站安装负荷特性记录装置为核心的方法。在简述传统基于聚类分析的位置选择方法基础上,指出在位置选择中应重视各类负荷的特性差异对位置选择的影响,提出一个以静态指数负荷模型的特征量进行聚类分析的负荷测辨装置位置选择新方法。针对某地区电网的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建模 聚类分析 装置位置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对尾巨桉木材物理性质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媛 朱芸 +3 位作者 许翠娟 卢翠香 周维 陈健波 《桉树科技》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研究以5 a生尾巨桉木材为对象,分别对微波真空干燥和常规加热干燥后尾巨桉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指标包括木材密度、干缩性、湿胀性、吸水性。结果表明:尾巨桉木材气干密度为0.4777 g·cm-3,属2级;常规干燥处理材... 本研究以5 a生尾巨桉木材为对象,分别对微波真空干燥和常规加热干燥后尾巨桉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指标包括木材密度、干缩性、湿胀性、吸水性。结果表明:尾巨桉木材气干密度为0.4777 g·cm-3,属2级;常规干燥处理材的气干差异干缩与全干差异干缩值均高于微波干燥处理材,微波真空干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木材的差异干缩;微波干燥处理材吸水率均高于常规干燥处理材,微波干燥提高了速生桉木材的吸水性;微波真空干燥降低了木材湿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尾巨桉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生长遗传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升侃 李昌荣 +8 位作者 许翠娟 邓紫宇 郭东强 唐庆兰 任世奇 卢翠香 刘媛 伍琪 陈健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0,38,共7页
【目的】桉树人工林亟需发展补充更多优良无性系,对22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和遗传分析,以选出遗传稳定、生长优良的无性系,增加桉树人工林品种多样性,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风险,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方法】利用Excel软件计算无性系单株... 【目的】桉树人工林亟需发展补充更多优良无性系,对22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和遗传分析,以选出遗传稳定、生长优良的无性系,增加桉树人工林品种多样性,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风险,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方法】利用Excel软件计算无性系单株材积,通过SAS软件对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方差分量和重复力等遗传参数。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对2.5年生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无性系的总体生长情况生长较好,2.5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7.7 m、11.8 cm和9.96×10-2 m3;生长性状在各个林龄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明有必要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对各无性系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大于对照的无性系分别有2个、2个和3个。无性系遗传分析表明各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在86.30%到93.90%之间。以2.5年生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初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H12和P6,其中无性系H12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大于对照无性系,且单株材积达到显著水平,无性系P6的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对照无性系,而树高与对照无性系无显著差异。【结论】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并且受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控制较强,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初步筛选出H12和P6为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生长性状 遗传分析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率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翠娟 梁炜文 +5 位作者 陆绍锋 廖维建 吴玉华 尚正洁 黄安作 江德候 《桉树科技》 2020年第2期22-27,共6页
分析不同桉树无性系间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树皮率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树干高度间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树皮率的变化,掌握其变异规律,以期为优良无性系选育与木材和树皮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林龄为6 a的12个桉树无性系为材... 分析不同桉树无性系间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树皮率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树干高度间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树皮率的变化,掌握其变异规律,以期为优良无性系选育与木材和树皮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林龄为6 a的12个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分析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树皮率的差异性,估算遗传参数及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体积树皮率、质量树皮率不同无性系间及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体积树皮率、质量树皮率、不同树干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无性系重复力和单株重复力均最大,为0.98和0.95,质量树皮率无性系重复力和单株重复力均最小,为0.75和0.43;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03%(木材基本密度)~9.68%(质量树皮率)。木材基本密度与质量树皮率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树皮密度与体积树皮率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木材基本密度、树皮密度在树干高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体积树皮率、质量树皮率呈U型变化。5个性状不同无性间差异显著,可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无性系;无性系3号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均较大,可应用于优质纸浆材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基本密度 树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