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改进信噪比盲估计算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许维伟 叶江峰 胡茂海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6年第5期771-777,共7页
针对空间分解类信噪比(SNR)估计算法中子空间维数估计复杂度较高,低信噪比下估计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子空间维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样本自相关矩阵的奇异值序列进行后向差分得到梯度序列,对梯度序列每一项与后5项之... 针对空间分解类信噪比(SNR)估计算法中子空间维数估计复杂度较高,低信噪比下估计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子空间维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样本自相关矩阵的奇异值序列进行后向差分得到梯度序列,对梯度序列每一项与后5项之和的比值进行搜索,最大比值所对应的奇异值序号作为信号子空间维数,最后计算信噪比。合适数据长度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5 d B^20 d B范围内,常规通信信号的信噪比估计平均偏差小于0.5 d B,标准差小于1 d B;该算法提升了低信噪比下的估计性能,运算量较小,无需知道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符号率等先验信息,在低信噪比时对信噪比时变的跟踪估计更为准确,且对复杂高阶调制信号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估计 奇异值分解 差分准则 维数估计 信噪比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APSK和QAM信号信噪比估计的改进分段数据拟合算法 被引量:4
2
作者 许维伟 叶江峰 张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1-677,共7页
为提高幅相键控(APSK)信号和正交调幅(QAM)信号信噪比估计范围和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号信噪比估计算法。算法首先计算接收信号平方的均值和绝对值的均值之比,然后根据星座图特征,利用多项式拟合该比值与信噪比的关系。在拟合过... 为提高幅相键控(APSK)信号和正交调幅(QAM)信号信噪比估计范围和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号信噪比估计算法。算法首先计算接收信号平方的均值和绝对值的均值之比,然后根据星座图特征,利用多项式拟合该比值与信噪比的关系。在拟合过程中,对信噪比区间进行分段拟合来提高各段拟合精度,并用蒙特卡洛仿真经验值修正算法的固有偏差,从而得到信噪比的近似无偏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估计区间为-5~20 d B且数据长度合适时,16APSK和32APSK信号信噪比估计偏差均值小于0.5 d B,标准差小于2 d B;该算法对16QAM和32QAM信号信噪比估计的标准差小于传统数据拟合算法。该算法运算复杂度较低,便于实时应用和硬件实现,对恒模和非恒模信号均能实现信噪比宽范围精确盲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度相位键控 正交幅度调制 信噪比估计 分段数据拟合 盲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信噪比估计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维伟 叶江峰 +1 位作者 胡茂海 苏建中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6年第1期81-87,共7页
信噪比(SNR)估计是信道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先进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方法都将信噪比作为先验信息,因此对信噪比估计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基于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信号模型,对最大似然类、矩估计类和空间分解类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 信噪比(SNR)估计是信道估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先进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方法都将信噪比作为先验信息,因此对信噪比估计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基于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信号模型,对最大似然类、矩估计类和空间分解类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仿真。在一定条件下,上述算法的估计偏差在[0,20]d B区间内均小于1 d B,其中最大似然类算法估计精确度最高,但易受解调误码率影响;矩估计类算法在低信噪比时性能较好,高信噪比时易受算法自噪声影响;空间分解类算法适应性最强,但实时性较差。通过对上述算法一致性和差异性分析,总结了信噪比估计的研究进展和主要问题,明确了复杂调制信号宽范围信噪比估计和空间分解方法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解决思路和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估计 最大似然准则 统计量 奇异值分解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冲击压缩力学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颖 郑志涛 +2 位作者 许维伟 袁璞 邵彬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8-103,共6页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即PIP法)制备出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C_(sf))体积分数的圆柱形短切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通过高温加热装置和自组装功能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试件进行高温和动态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冲击...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即PIP法)制备出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C_(sf))体积分数的圆柱形短切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通过高温加热装置和自组装功能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试件进行高温和动态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冲击压缩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_(sf)/SiC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对试件的破坏形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P法制备的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中C_(sf)分布均匀,在外应力作用下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发生破坏,碳纤维和碳纤维束与SiC基体脱粘被不断拔出。试件的抗压强度随C_(sf)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_(sf)体积含量为21%的试件抗压强度最高,为96.55 MPa。与常温相比,在高温压缩试验中随着复合材料试件平均温度的升高,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破碎后的块度越来越大,整体性越来越好,当温度达到300℃时,C_(sf)体积含量对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碳纤维 单轴压缩 高温 冲击荷载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碳纤维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劈裂拉伸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颖 邵彬彬 +1 位作者 许维伟 杨建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2,共8页
为了探究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力学行为和破坏形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对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体积分数的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动态劈裂实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了C/SiC... 为了探究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力学行为和破坏形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对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体积分数的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动态劈裂实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了C/SiC复合材料试件的破坏界面,分析了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失效特征和增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在冲击劈裂实验过程中,同一短切碳纤维体积分数下试件的动态抗拉强度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大而增大;短切碳纤维体积分数为16.0%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最低;冲击后,试件的整体破坏情况与冲击气压、短切碳纤维体积分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碳纤维 体积分数 陶瓷基复合材料 动态劈裂拉伸测试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彬彬 徐颖 +1 位作者 许维伟 郑志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3-606,642,共5页
对三种不同短切碳纤维体积含量(16%、21%、24.8%)的C/SiC复合材料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了常温下的冲击力学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件破坏后的断口进行扫描。实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试件动态单轴抗压强... 对三种不同短切碳纤维体积含量(16%、21%、24.8%)的C/SiC复合材料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了常温下的冲击力学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件破坏后的断口进行扫描。实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试件动态单轴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较强的应变率效应。在各个复合材料试件的断口均有明显的纤维拔出,随着碳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断口处被拔出的纤维数量显著增多,且拔出后的长度也相对较长,说明试件制备过程中短切碳纤维与碳化硅基体的结合较紧密,增韧效果也就越理想,由此可以推断纤维拔出是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吸能和增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碳纤维 体积含量 陶瓷基复合材料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