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辉 俞诚波 +4 位作者 张蓓蓓 叶美华 蔡敏秋 许红苗 林敏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分别加入孢子型白色念珠菌(孢子组)和菌丝型白色念珠菌(菌丝组),另将单独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对口腔黏膜上...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分别加入孢子型白色念珠菌(孢子组)和菌丝型白色念珠菌(菌丝组),另将单独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对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黏附作用,并观察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作用。结果菌丝组黏附指数(7.63±1.39)显著高于孢子组(3.47±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丝组凋亡率[(3.49±0.4)%]显著高于孢子组[(2.07±0.15)%]和阴性对照组[(1.9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孢子组和阴性对照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丝组G0/G1期细胞比例[(38.17±7.83)%]显著低于孢子组[(49.47±11.41)%]和阴性对照组[(57.7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期[(8.54±4.03)%]、G2/M期[(20.18±9.59)%]细胞比例上升,且显著高于孢子组[(6.47±2.73)%、(10.71±3.19)%]和阴性对照组[(5.35±2.11)%、(12.38±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42.79±18.73)%]明显高于孢子组[(28.67±8.79)%]和阴性对照组[(26.87±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孢子组和阴性对照组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能够导致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发生凋亡和增殖周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RNA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辉 叶美花 +3 位作者 俞诚波 张蓓蓓 蔡敏秋 许红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ALS2及ALS3 m 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 m 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 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菌株黏附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其ALS2及ALS3基因情况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口腔上皮细胞 黏附能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维琼 许红苗 陈伟仕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儿童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治1年,观察治疗前后覆牙合覆盖变化、语音清晰度、依从性、口腔不良习惯改善、疗效等情... 目的探讨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儿童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治1年,观察治疗前后覆牙合覆盖变化、语音清晰度、依从性、口腔不良习惯改善、疗效等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随访6个月,前牙反牙合解除,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关系改善,语音清晰度升高,建立良好口腔习惯,面型有所改善,出现微笑美面容,依从性和疗效较好。结论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颌骨和牙弓发育,改善面型,较好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提高语音清晰度,破除口腔不良习惯,早期有效防治错牙合畸形,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矫治器 肌功能训练 儿童 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