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视野下的聂华苓后期离散写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燕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4-201,共8页
在汉语离散文学研究中,存在因不同研究身份视野而产生的研究模式:大陆学者最初关心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对离散者从“叶落归根”到“叶落生根”的发展轨迹的描述,指认文化身份从离散到冲突到认同/混乱的历程。思路表面顺理成章,实难... 在汉语离散文学研究中,存在因不同研究身份视野而产生的研究模式:大陆学者最初关心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对离散者从“叶落归根”到“叶落生根”的发展轨迹的描述,指认文化身份从离散到冲突到认同/混乱的历程。思路表面顺理成章,实难遮蔽其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对“花果凋零”凄情认定的民族主义情愫,以中西文化冲突/对抗为核心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离散 写作研究 聂华苓 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中西文化冲突 中华文化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回归中超越,在融合中突出——评《搏击俱乐部》 被引量:6
2
作者 许燕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89,共3页
《搏击俱乐部》取自20世纪40年代繁荣一时的黑色电影,又充分吸取发挥了现代主义的种种表现手法,更加上后现代暴力美学与视觉刺激的融入,在表现人类普遍的人性痛苦与绝望中,构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影片呈现了更为丰富的世界与... 《搏击俱乐部》取自20世纪40年代繁荣一时的黑色电影,又充分吸取发挥了现代主义的种种表现手法,更加上后现代暴力美学与视觉刺激的融入,在表现人类普遍的人性痛苦与绝望中,构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影片呈现了更为丰富的世界与理念,是在哲学、社会学与电影文学的有机交融,是畅销与深刻、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开出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现代主义 后现代 暴力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台”不演同“台”事——聂华苓与白先勇“台北人”主题小说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燕转 《电影评介》 2011年第6期99-102,共4页
通过比较聂华苓与白先勇"台北人"主题小说,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相似的迁移流散经验中,在选择同为台湾背景题材上如何看取不同层次的创伤经验人物,对人物的人生意义做了不同设定,使得形成不同主题,并产生了女性作家非女性化写... 通过比较聂华苓与白先勇"台北人"主题小说,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相似的迁移流散经验中,在选择同为台湾背景题材上如何看取不同层次的创伤经验人物,对人物的人生意义做了不同设定,使得形成不同主题,并产生了女性作家非女性化写作和男性作家女性化写作的风格和笔调。两者各呈异彩,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同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与创伤 放弃与救赎 缺失与虚妄 悲悯与嘲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时空的多重对话——《失去的金铃子》的诗学分析
4
作者 许燕转 《电影评介》 2011年第7期100-102,共3页
《失去的金铃子》是聂华苓在恐惧、寂寞、孤独的时空中借以与自我、外界对话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传统"与"现代"、"女性悲剧"与"主体成长"等矛盾对峙之外,还具有跨时空的多重对话的意义。通过... 《失去的金铃子》是聂华苓在恐惧、寂寞、孤独的时空中借以与自我、外界对话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传统"与"现代"、"女性悲剧"与"主体成长"等矛盾对峙之外,还具有跨时空的多重对话的意义。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对话、"经验主体"和"叙述主体"的抢话和交融、跨时空的自我对话等多重对话,小说实现了作者在离散之后,对"她"过去的历史或"无历史"处境的回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华苓 《失去的金铃子》 跨时空 多重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