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中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移动
1
作者 许照锦 张小虎 +2 位作者 张文纳 黄朝宏 沈礼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5-1400,共16页
为了获得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将Sm原子多步激发产生的光电离、自电离和场电离信号进行了区分,并研究了不同磁量子数Rydberg态Sm原子对第一电离阈的影响。首先,结合多步共振激发和偏振组合技术,将稀土Sm原子激发到第一电离阈附近具有特... 为了获得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将Sm原子多步激发产生的光电离、自电离和场电离信号进行了区分,并研究了不同磁量子数Rydberg态Sm原子对第一电离阈的影响。首先,结合多步共振激发和偏振组合技术,将稀土Sm原子激发到第一电离阈附近具有特定磁量子数的自电离或束缚Rydberg态。接着,通过反向静电场将光电离和自电离等过程产生的离子推出作用区。然后,通过施加延时脉冲电场对束缚Rydberg态Sm原子进行探测。最后,通过改变静电场强度获得了Sm原子第一电离阈随着静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拟合确定了零场下不同磁量子数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实验结果表明: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为45519.69±0.17 cm^−1;该结果与用其它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验证了延时场电离探测技术用于测量Sm原子第一电离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 场电离 第一电离阈 Sm原子 高激发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光谱
2
作者 许照锦 张小虎 +2 位作者 张文纳 黄朝宏 沈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9-1008,共10页
结合共振激发和场电离探测技术,通过总角动量量子数0→1→0→1的激发路径,研究了第一电离阈附近的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4f66snp(J=1)。首先,在45200~45500 cm^-1能量范围内共发现了94个奇宇称Rydberg能级。其次,通过对有效量子数和Rydb... 结合共振激发和场电离探测技术,通过总角动量量子数0→1→0→1的激发路径,研究了第一电离阈附近的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4f66snp(J=1)。首先,在45200~45500 cm^-1能量范围内共发现了94个奇宇称Rydberg能级。其次,通过对有效量子数和Rydberg能级结构特点的分析,将其中68个能级归属为3个束缚Rydberg系列,另外26个能级也给出了能级位置。然后,利用Rydberg-Ritz公式,对3个Rydberg系列分别进行了拟合,获得了Sm原子的电离阈为(45519.61±0.79)cm^-1。最后,采用6种偏振组合激发,由偏振选择定则,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奇宇称Rydberg态总角动量量子数为1。这些结果首次证实了场电离探测技术对Sm原子高激发Rydberg态的适用性,并且通过对奇宇称Rydberg系列拟合得到的Sm原子电离阈与文献中通过偶宇称Rydberg系列获得的值(45519.64±1.39)cm^-1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原子 奇宇称 RYDBERG态 场电离 偏振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和无机国画颜料漫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特征研究
3
作者 许照锦 李栋梁 沈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15-3921,共7页
国画颜料解混一直是古画颜料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光纤反射光谱(FORS)是无损化探测颜料类别的常用手段。通过CCD光纤光谱系统,从光谱线型对国画颜料进行了分类,分别探测了两种有机植物颜料藤黄和胭脂在不同比例混合下的漫反射光谱与吸收... 国画颜料解混一直是古画颜料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光纤反射光谱(FORS)是无损化探测颜料类别的常用手段。通过CCD光纤光谱系统,从光谱线型对国画颜料进行了分类,分别探测了两种有机植物颜料藤黄和胭脂在不同比例混合下的漫反射光谱与吸收光谱,并获取了不同色系无机矿物质颜料混合后的漫反射光谱。分析了单一颜料和混合颜料的光谱特征峰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以及一阶导数光谱法(FDS),通过全波段线性解混获得了各组分颜料的比例。经过实验与理论分析,藤黄与胭脂的漫反射光谱为S型,混合颜料一阶导数光谱中两特征峰的位置分别为536和649 nm,在漫反射光谱中多元线性回归基本适用于该混合颜料的解混并显示出一定的线性规律,但无法精确地解混。而混合颜料的吸收光谱与单色光谱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解混误差在5%左右。无机矿物质颜料中的漫反射光谱有S型(石黄和赭石)和钟型(石青和石绿)两种。首先,对于S型(石黄)与S型(赭石)混合颜料漫反射光谱,赭石的一阶导数光谱出现明显的“三峰”现象,并且混合颜料一阶导数光谱在534 nm处出现新的特征峰。多元线性回归理论虽适用于该混合颜料的解混,但由于不同颜料解混的权重因子不同,无法形成较为精准的线性模型。其次,对于S型(赭石)与钟型(石绿)混合颜料的反射光谱需要多元线性回归与导数光谱法共同判断混合比例的基本趋势,该光谱在400~800 nm范围内仅有一个交叉点。最后,利用钟型(石青)与钟型(石绿)混合颜料反射光谱的特征峰位置,即可判断出颜料混合比例的特征,随着混合比例的变化,反射光谱特征峰在457~524 nm出现了明显的横向移动,并且混合颜料光谱的峰值强度有明显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光谱 国画颜料 光谱特征 线性解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条件下气溶胶粒子在口腔模型中的沉淀率 被引量:2
4
作者 程红娟 张连众 +2 位作者 张陈兵 许照锦 叶建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以实际人体解剖学数据为基础,利用流体力学软件构建了口腔模型。由于口腔形状不规则,流场中会有湍流产生,所以本文选用的是k-ω方程。在此基础上,假设吸入空气流量为一个常量,改变吸入气体、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参数,以调整St数的变化,模... 以实际人体解剖学数据为基础,利用流体力学软件构建了口腔模型。由于口腔形状不规则,流场中会有湍流产生,所以本文选用的是k-ω方程。在此基础上,假设吸入空气流量为一个常量,改变吸入气体、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参数,以调整St数的变化,模拟不同情况下气溶胶粒子运动情况。由模拟结果可知:气溶胶粒子在口腔中的沉淀率受粒子半径、密度、及流速的影响,并随这些量的增加而增加;沉淀率可以视作St数的函数,并随St数的增加而增加;气溶胶粒子在口腔中的沉淀分布受模型几何形状和湍流的影响,在喉部附近沉淀较为明显;粒子在口腔中将沿怎样的轨迹运动则取决于粒子在入口处的初始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口腔模型 沉淀率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