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暴露对小鼠RANKL/NF-κB/NFATc1通路影响及骨代谢变化
1
作者 张娟 杨历新 +4 位作者 王叶 高淑珍 许海琦 樊宇 郭薇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探讨低氧暴露不同阶段对小鼠RANKL/NF-κB/NFATc1通路影响及骨代谢变化。方法将48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低氧组(hypoxia,H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24只/组,低氧组小鼠在低压氧舱中构建缺氧模型,进一步根据时间依赖性分... 目的探讨低氧暴露不同阶段对小鼠RANKL/NF-κB/NFATc1通路影响及骨代谢变化。方法将48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低氧组(hypoxia,H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24只/组,低氧组小鼠在低压氧舱中构建缺氧模型,进一步根据时间依赖性分为H1、H5、H14、H28四个亚组,同时为每个时间段设置对照组C1、C5、C14、C28。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通过ELISA检测IL-6、TNF-a及PINP、CTX-I水平;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变化;qRT-PCR检测促破骨细胞分化基因包括ACP5、CTSK、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IF-1a及RANKL、NF-κB、NFATc1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组小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氧暴露1、5、14、28 d分别较基础体重下降7.27%、8.67%、7.32%、18.78%;低氧暴露14 d后出现骨小梁数量、体积减少,连接稀疏等情况,28 d后这种改变进一步增加;低氧暴露增加了HIF-1a、RANKL、NF-κB、NFATc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H5、H28组蛋白表达更显著(P<0.05);低氧促进了ACP5、CTSK、MMP-9 mRNA的表达,且H14、H28组分别高于C14、C28组(P<0.05);低氧暴露导致IL-6、TNF-a、PINP、CTX-I水平升高,IL-6、TNF-a低氧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INP水平H5、H14、H28组分别高于C5、C14、C28组(P<0.05),CTX-I水平H5、H28组分别高于C5、C28组(P<0.05)。结论模拟海拔6000 m环境下,低氧暴露使小鼠应激性消耗减重,通过上调RANKL/NF-κB/NFATc1信号通路和促进炎症导致骨代谢活跃及骨质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NF-ΚB NFAT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成年居民血清25(OH)D水平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许海琦 杨历新 +4 位作者 李金娟 朱千君 朱沁芳 田雨 李金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89,402,共6页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海拔人口聚居区常驻居民冬季和夏季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与高原季节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关系,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观测本地区低温气候天数,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青海不同海拔地区同一批次常...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海拔人口聚居区常驻居民冬季和夏季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与高原季节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关系,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观测本地区低温气候天数,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青海不同海拔地区同一批次常住人群年龄21~45岁健康居民冬季303名(11月)及夏季253名(7月)采集基础数据并测定25(OH)D、PTH、β-CTX及PINP水平,评估不同海拔、不同季节常住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状况下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符合冬季气温天数为226 d,不同海拔常住人群夏季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占95.6%,冬季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占99%;不同海拔人群相比维生素D及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批人群,冬季和夏季比较,25(OH)D、骨代谢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PTH水平在不同季节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夏季25(OH)D与年龄、PTH呈负相关(P<0.05),冬季25(OH)D与年龄、PTH、βCTX、PINP呈负相关(P<0.05);冬夏两季25(OH)D与血Ca呈正相关(P<0.01)。结论青海高原常住成年居民维生素D水平受海拔影响不明显,但该地区为长冬季气候,受到有效日光照射时间过短的影响明显,人群全年维生素D呈缺乏或不足状态,女性维生素D水平更低,冬季本地区25(OH)D缺乏的人群,血钙降低,骨代谢呈亢进状态,近三分之一的人群出现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25羟基维生素D 骨代谢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许海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T2DM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T2DM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下降(P_均<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能够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冷暴露对肥胖大鼠模型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郜琨 杨历新 +1 位作者 王叶 许海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4-1279,共6页
目的探究低氧/冷暴露对肥胖大鼠模型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喂食构建肥胖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温组、低温低氧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体脂的变化,利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并比较... 目的探究低氧/冷暴露对肥胖大鼠模型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喂食构建肥胖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温组、低温低氧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体脂的变化,利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并比较脂肪细胞面积,利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2(PPAR-γ2)、PR结构域结合因子16(PRDM16)和解偶联蛋白1(UCP-1)基因的表达及UC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低温组、低温低氧组大鼠体质量、体脂均降低,且低温低氧组大鼠体质量、体脂低于低氧组、低温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低温组、低温低氧组大鼠脂肪细胞面积减小,且低温低氧组大鼠脂肪细胞面积低于低氧组、低温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低温组、低温低氧组大鼠肩胛棕色脂肪组织PPAR-γ2、PRDM16、UCP-1基因表达均升高(F=378.495、102.061、322.443,P<0.05),肾周白色脂肪组织PPAR-γ2基因表达均降低(F=4.555,P<0.05),PRDM16、UCP-1基因表达均升高(F=24.387、163.660,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低温组、低温低氧组大鼠肩胛棕色脂肪组织与肾周白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低温低氧组相比,低氧组、低温组大鼠肩胛棕色脂肪组织与肾周白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均更低(P<0.05)。结论低氧/冷暴露可通过调控脂肪内PPAR-γ2、PRDM16通路使UCP-1高表达,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并影响大鼠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冷暴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2 PR结构域结合因子 解偶联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进气道反压不起动的冲压级数学建模及再起动路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海琦 吕铖坤 +3 位作者 姜渭宇 王玉清 张至斌 常军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71,共11页
针对组合发动机冲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建模及再起动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根据进发流量匹配关系建立了一套可以定性反映不起动振荡过程的冲压级全工况模型。利用监测算法实现对发动机不起动状态的监测,并获得了模型在不同马赫数下的不起动... 针对组合发动机冲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建模及再起动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根据进发流量匹配关系建立了一套可以定性反映不起动振荡过程的冲压级全工况模型。利用监测算法实现对发动机不起动状态的监测,并获得了模型在不同马赫数下的不起动边界。提出了基于几何关系的快速再起动路径和基于性能参数的等推力再起动路径。比较了两种再起动路径和现有的单变量再起动路径的拉回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再起动路径其再起动效果与路径设计时的预期效果一致,在各不起动工况下均可以保证实现再起动拉回且相较于单变量路径具有显著优势;从再起动时间的角度,采用快速再起动路径的平均拉回速度最快,平均拉回时间1.275s;从再起动推力损失的角度,采用等推力再起动路径在较快拉回的同时可保证再起动推力损失最小,平均不超过0.43%,具有更好的再起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进气道 发动机建模 进气道不起动 再起动路径 不起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