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缩聚工艺与PET熔融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群华 王建丰 +8 位作者 肖维箴 成展 邱高 沈希军 张忠安 季平 王金堂 严治仁 许毓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较深入地研究了固相缩聚工艺流程对PET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低温干燥结晶、后结晶PET切片在高温预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固相缩聚使分子量提高的同时,结晶结构重整,熔点提高,结晶度增大。预热工艺过程使PET起始熔点...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较深入地研究了固相缩聚工艺流程对PET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低温干燥结晶、后结晶PET切片在高温预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固相缩聚使分子量提高的同时,结晶结构重整,熔点提高,结晶度增大。预热工艺过程使PET起始熔点提高,从而能有效防止切片在固相缩聚主反应器中的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固相缩聚 熔融行为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志良 许毓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8-49,8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灌胃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每组8只,小檗碱组给予盐酸小檗碱灌胃。1周后处死,观察肝细胞的凋亡情况、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灌胃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每组8只,小檗碱组给予盐酸小檗碱灌胃。1周后处死,观察肝细胞的凋亡情况、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肝细胞钙含量、血清内毒素水平,同时通过检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评价肝功能。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以及假手术组升高(P<0.05),而小檗碱组肝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细胞内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灌胃对模型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梗阻性黄疸 肠内营养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PUM1通过miR218-5p/IGF1调节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波 黄方杰 +1 位作者 张艺超 许毓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选择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ircPUM1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MCF-7组、空载体组、circPUM1干扰组;circPUM1干扰组使用circPUM1 siRNA转染干扰circPUM1表达,空载体组使用空载... 目的:选择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ircPUM1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MCF-7组、空载体组、circPUM1干扰组;circPUM1干扰组使用circPUM1 siRNA转染干扰circPUM1表达,空载体组使用空载体转染,MCF-7组不做其他处理;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miR218-5p/IGF1水平。结果:MCF-7组、空载体组和circPUM1干扰组3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ircPUM1干扰组细胞增殖、侵袭活性最低,迁移距离最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组、空载体组和circPUM1干扰组3组细胞miR218-5p、IGF1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ircPUM1干扰组细胞miR218-5p水平最高、IGF1水平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rcPUM1可能通过miR218-5p/IGF1调节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PUM1 miR218-5p/IGF1 乳腺肿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9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石岩 何建苗 +1 位作者 蒲永东 许毓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67-67,73,共2页
腋窝淋巴结清除(auxi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对切除转移淋巴结、确定肿瘤分期、估计预后、决定综合治疗方案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 早期乳腺癌 综合治疗方案 淋巴结清除 乳腺癌手术 转移淋巴结 常规术式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孔庆元 许毓敏 +1 位作者 王晓乐 贺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传统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肠内...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传统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Ig)指标(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IgA、IgG、IgM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较手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3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7,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