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白灵散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正杰 韩毅 +2 位作者 田原 于艳 樊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29-1629,共1页
目的:建立抗白灵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蜈蚣进行鉴别;采用TLC法对丹参、青黛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滴定法测定雄黄中二硫化二砷的含量。结论: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抗白灵散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显微鉴别法 薄层层析法 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胆排石散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正杰 田原 刘桂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制定利胆排石散的质量标准。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法对利胆排石散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方中甘草、延胡索、大黄定性检出;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0.0mg/g。结论:方法简便快... 目的:制定利胆排石散的质量标准。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法对利胆排石散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方中甘草、延胡索、大黄定性检出;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0.0mg/g。结论: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利胆排石散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延胡索乙素 薄层色谱法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诊治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正杰 孙科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346-348,共3页
从变应原和变态反应学指标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变应性鼻炎中医方药实验研究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 变应性鼻炎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UV法测定消白合剂中丹参素(C_9H_(10)O_5)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正杰 田原 +5 位作者 于艳 韩毅 樊晖 杨明 庞贺 刘桂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814-815,共2页
目的:建立消白合剂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LC-UV法,对方中的丹参中的丹参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本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可用于含有丹参类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 TLC—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诊治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正杰 孙科峰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12期2292-2294,共3页
从经典方剂、中西药对照、中药对比、临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 变应性鼻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初期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在角膜中的表达及其免疫防御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渠晓黎 赵桂秋 +4 位作者 许正杰 高昂 王楠 刘莹 林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背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NOD)样受体(NLRs)在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少见。目的研究NOD,在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72只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 背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NOD)样受体(NLRs)在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少见。目的研究NOD,在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72只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和AFK模型组,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正常对照组12只大鼠中选取6只仅刮取角膜上皮用于逆转录PCR(RT—PCR)实验,另6只大鼠制备角膜标本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共30只大鼠,仅刮除中央角膜上皮,AFK模型组大鼠共30只,刮除角膜上皮后接种烟曲霉菌标准株。分别于实验后4、8、16、24h选取各组6只大鼠刮取角膜上皮,采用RT—PCR法检测角膜中NOD2mRNA的表达,其他6只于实验后24h制备角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角膜中NOD2蛋白的表达,并将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后4、8、16、24h分别摘除各组大鼠右眼眼球,制作角膜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角膜情况,均造模成功。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角膜仅有微量NOD2mRNA的表达,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和AFK模型组大鼠角膜中NOD2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且在实验4、8、16、24h,AFK模型组大鼠角膜中NOD2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09、-0.439、-0.534、-0.618,均P=0.000)。大鼠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角膜结构完整;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可见到少部分角膜上皮缺损、前弹力层皱褶及角膜轻度水肿,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AFK模型组大鼠可见角膜溃疡,角膜水肿增厚,浅基质层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角膜上皮和内皮层仅有微弱NOD2蛋白的表达,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大鼠NOD2蛋白表达稍增强,AFK模型组大鼠NOD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3个组大鼠角膜中NOD2蛋白表达量(A值)分别为0.045±0.005、0.050±0.005和0.092±0.006,其中AFK模型组大鼠NOD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上皮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2,P=0.000)。结论NOD2参与了大鼠AFK的早期病变过程,可能在角膜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免疫阶段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菌 眼部感染 真菌 角膜炎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 天然免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