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例早期胃癌内镜诊断回顾分析
1
作者 许桦林 李道芬 +1 位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63-64,共2页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近年来,在胃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等研究领域中进展是令人鼓舞的。随着综合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近年来,在胃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等研究领域中进展是令人鼓舞的。随着综合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在某些有消化内科重点专业的医院可高达18.0%。我院1990~1994年间共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4831例,检出各期胃癌367例,其中早期胃癌35例,早期胃癌检出率9.54%(35/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 诊断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1 位作者 郑国荣 许桦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 3年来诊治的 1 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例病人中 ,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 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 ,提示为PMC ,其... 目的 :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 3年来诊治的 1 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例病人中 ,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 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 ,提示为PMC ,其中 4例患者粪便中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论 :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 ,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重症病患者 ,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 ,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 结肠镜检查 PMC 梭状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隆起性糜烂的临床病理学及其病因学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道芬 许桦林 +5 位作者 王一鸣 柯昌庶 王伟 李德忠 肖同浩 武晓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4-46,共3页
该研究对314例内镜下检出之胃粘膜隆起性糜烂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按内镜下特征分为4型:息肉型(53.5%),痘疹型(37.9%),混合型(4.5%),节段膨大型(4.1%)。68例粘膜活检材料光镜观察发现活动期病变占16.2%;29.4%的病例有萎缩性改变;伴... 该研究对314例内镜下检出之胃粘膜隆起性糜烂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按内镜下特征分为4型:息肉型(53.5%),痘疹型(37.9%),混合型(4.5%),节段膨大型(4.1%)。68例粘膜活检材料光镜观察发现活动期病变占16.2%;29.4%的病例有萎缩性改变;伴轻、中度肠化(35.3%)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9%)。对31例标记(LSAB法)发现P21蛋白阳性表达30/31,P53蛋白阳性表达3/31,而且P21蛋白和P53的表达方式与胃癌相似。同时免疫组化标记PCNA和CEA;发现粘膜上皮的增生活性明显高于普通浅表胃炎组(P<0.001)。 为探讨其发病机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中G细胞分布状况,与普通浅表性胃炎对照,无差异(P>0.05);进一步对50例病变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60%。邻近上皮细胞损伤。提示HP可能与此病发病有关,但G细胞无明显病因学意义。 根据上述结果,认为胃粘膜隆性糜烂是一种细胞增生活性较高,有P21和P53蛋白表达异常的粘膜增生病变,基因水平的异常可能是部分病变恶性转化的分子基础。发病与HP的感染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法 病因学 疣状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2 位作者 郑国荣 徐维田 许桦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该院2000年以来经结肠镜确诊的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38/4388.1%),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和便...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该院2000年以来经结肠镜确诊的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38/4388.1%),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和便秘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部痛、便血、腹泻三联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侧结肠,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增生性改变且与正常肠黏膜界限分明。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及血便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早行结肠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特点 内镜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1 位作者 郑国荣 许桦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胃镜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胃镜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4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PGML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5例,肿块型7例,弥漫浸...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胃镜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胃镜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4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PGML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5例,肿块型7例,弥漫浸润型2例,病变累及胃体14例,胃窦10例,多部位者8例。术前胃镜活检确诊者19例(79%)。结论PGML胃镜下具有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形态多样的特点。胃镜活检是确诊PGML的主要手段,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掌握胃镜下活检技巧,可提高胃镜对PGML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胃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3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饶智国 许桦林 +1 位作者 郑国荣 王一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0-391,共2页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低氧血症 肝硬化 临床研究 H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内镜下局部喷洒与注射联合治疗重症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鸣 许桦林 +2 位作者 郑国荣 熊毅敏 杨然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胃炎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忠 李道芬 +3 位作者 肖同浩 王一鸣 武晓华 许桦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13-416,共4页
对50例疣状胃炎组织及14例“正常”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在50例病变处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有形态改变的34例,其间有炎细胞浸润的40例,腺腔内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30例。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肥大细胞及巨... 对50例疣状胃炎组织及14例“正常”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在50例病变处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有形态改变的34例,其间有炎细胞浸润的40例,腺腔内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30例。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分别为42、39、38、30和28例。毛细血管扩张的41例,基质中多有不定形物及胶原原纤维。而14例“正常”组织的病变率和程度远低于病变处组织。提示疣状胃炎是一种有炎细胞浸润、血浆渗出为主的局部性慢性炎症。幽门螺旋菌感染可能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某种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幽门螺旋菌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结肠血管扩张的临床及内窥镜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秋 王一鸣 +1 位作者 许桦林 李道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35-36,共2页
结肠血管扩张是结肠的一种退行性血管病变,好发于老年人,国外认为其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该文总结了37例结肠镜诊断为结肠血管扩张者的临床及内窥镜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 结肠血管扩张是结肠的一种退行性血管病变,好发于老年人,国外认为其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该文总结了37例结肠镜诊断为结肠血管扩张者的临床及内窥镜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胀便秘交替。血管扩张好发部位依次为肝曲、横结肠近肝曲、升结肠、横结肠、回盲部、横结肠近脾曲、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结肠血管扩张内窥镜下表现主要为粘膜血管扩张为红色,主要呈树枝状、网状,扩张的血管内常可见蜘蛛痣样、蝌蚪样及蛇形样血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血管扩张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