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泥页岩成岩演化阶段及其对超压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许晨航 李军 +4 位作者 吴涛 吾尔妮萨罕·麦麦提敏 杜治伟 范佳怡 马鸿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080-7091,共12页
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是成岩体系、孔隙结构以及地层超压成因分析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X衍射、测井曲线、实测孔隙度等资料,定量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黏土矿物转化量,结合温度、测井曲线、孔隙度等厘定了泥页岩成岩演化阶段,并探讨... 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是成岩体系、孔隙结构以及地层超压成因分析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X衍射、测井曲线、实测孔隙度等资料,定量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黏土矿物转化量,结合温度、测井曲线、孔隙度等厘定了泥页岩成岩演化阶段,并探讨了超压发育机制。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泥页岩的成岩演化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0~2 400 m,机械压实主导阶段,该阶段黏土矿物含量主要受沉积物源影响,含量及转化量变化不大,声波测井计算孔隙度略大于密度测井计算孔隙度,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CNL)曲线均减小,电阻率(RT)曲线增大。在2 400~4 200 m,化学压实与机械压实过渡阶段,伊蒙混层开始向伊利石、绿泥石转化,密度测井计算孔隙度与声波测井计算孔隙度相当,AC、DEN、CNL曲线减小幅度变缓,RT曲线小幅反转。在4 200 m以下,化学压实主导阶段,黏土矿物开始大量转化,长石开始大量溶蚀。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压力逐渐升高,温度达到120℃左右时,高岭石向伊利石转化,钾长石含量几乎降为0%,密度测井计算孔隙度小幅偏离正常演化趋势,声波测井计算孔隙度大幅偏离正常演化趋势,AC、DEN、CNL、RT曲线均发生反转。超压成因为复合成因,化学压实是研究区超压的主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测井响应 超压 准噶尔盆地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