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_1代染色体及同工酶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贺刚 何力 +3 位作者 方春林 许映芳 费春平 丁立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共7页
采用肾细胞体内注射法分析了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F1代的染色体核型。三种龟染色体倍数为2 n=52,核型公式为18 m+10 st+24 t,臂数NF=80。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三种... 采用肾细胞体内注射法分析了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F1代的染色体核型。三种龟染色体倍数为2 n=52,核型公式为18 m+10 st+24 t,臂数NF=80。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三种龟的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和醇脱氢酶(ADH),分析了三种龟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共检测50个基因座位,其中中华草龟15个,中华花龟16个,杂种龟19个,多态位点3个(Ldh-3,Pod-2和Pod-3),多态座位百分比P分别为13.3%、12.5%和15.8%,平均观测杂合度(H0)分别为0.025 6、0.041 7和0.102 3,平均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0.041 6、0.040 7和0.074 6,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386 4、0.023 7和0.372 5。结果表明:杂种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亲本群体相对较低;在POD上,杂种F1代与母本中华草龟相近。对比发现,肝脏的POD和LDH及心脏的POD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以作为鉴别杂种F1代的生化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 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 杂种F1代 染色体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盲高原鳅种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贺刚 何力 +2 位作者 许映芳 张征 李晓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48,12m+16sm+12st+8t,臂数NF=7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谱存湘西盲高原鳅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 形态特征 染色体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鳢和乌鳢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彦 张燕 +1 位作者 许映芳 方耀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2951-12952,12964,共3页
[目的]了解月鳢和乌鳢的生化遗传特性,为其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电泳法对月鳢和乌鳢的眼、肌肉、心脏、脾、脑和肾中的2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月鳢肾脏、脾脏、脑和心脏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图谱... [目的]了解月鳢和乌鳢的生化遗传特性,为其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电泳法对月鳢和乌鳢的眼、肌肉、心脏、脾、脑和肾中的2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月鳢肾脏、脾脏、脑和心脏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图谱有很清晰的4条带,且带型相同、活性相当;其眼组织的MDH图谱有5条带,肌肉组织的MDH带型分布表现出明显活性区。乌鳢肾脏、脾脏、脑、肌肉和心脏的MDH图谱有很清晰的4条带;其眼组织的MDH图谱有5条带。月鳢和乌鳢不同组织中酶的图谱数量一样,但类型不同。在乌鳢6种组织中,眼睛的MDH表达量最大,而月鳢各组织的MDH表达量差异不大。乳酸脱氢酶(LDH)在乌鳢中的表达量高于月鳢。[结论]硬骨鱼类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其变化可更直接、正确地反映生物体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鳢 乌鳢 同工酶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和台湾鳖的同工酶初步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姚雁鸿 余来宁 +1 位作者 方耀林 许映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5,共2页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按凝胶电泳对中华鳖、台湾鳖的肝、肾、眼、肌等几种组织中几种同工酶系统(LDH、EST)进行了研究 ,首次发现了爬行类中台湾鳖LDH由A、B、C三其因编码并构建了 2种鳖的 2种同工酶酶谱。
关键词 中华鳖 台湾鳖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莉 许映芳 +3 位作者 方耀林 陶玲 李谷 詹会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9,共6页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侧:14~23,内侧:19~31;其染色体数为2n=132,核型为34m+30sm+24st+44t,臂数NF=19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6种同工酶谱在齐口裂腹鱼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形态特征 染色体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莉 张以芳 +3 位作者 曾令兵 许映芳 肖晶 童亮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99,共6页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均质性及来源稳定并可大量生产的优点,成为感染性疾病研究、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有力手段。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的深入,其在水产养殖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论文简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原理,对单克隆抗...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均质性及来源稳定并可大量生产的优点,成为感染性疾病研究、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有力手段。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的深入,其在水产养殖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论文简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原理,对单克隆抗体在水产病原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水产激素、水产药物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对单抗在水产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疾病 激素 药物残留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的建立(简报) 被引量:24
7
作者 左文功 钱华鑫 +2 位作者 许映芳 杜森英 杨先乐 《淡水渔业》 1984年第2期38-39,共2页
鱼类细胞系是研究鱼类病毒和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基础。自Wolf和Quimby(1962)报告建立RTG-2细胞系以后,国外相继报告来自冷水性和温水性鱼类组织的细胞系已有数十年。我国台湾省陈秀男和郭光雄(1931)曾报告建立了鱼卵巢组织细胞系。
关键词 细胞系 CIK 肾脏组织 卵巢组织 简报 细胞生物学 类病毒 草鱼 鱼类 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在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_1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桂伟 郑蓓蓓 +1 位作者 罗相忠 许映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野生鲢、养殖鲢和雄鲤的肝、肾、心、眼和肌肉5种组织的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发现:(1)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和野生鲢的同工酶谱基本一致,雄鲤明...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野生鲢、养殖鲢和雄鲤的肝、肾、心、眼和肌肉5种组织的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发现:(1)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和野生鲢的同工酶谱基本一致,雄鲤明显区别于鲢;(2)从酯酶图谱可发现,雌核发育近交鲢F1Ⅱ系的群体内有多态现象,肝、肾、肌肉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6000、0·3333、0·5000,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7485、0·6622、0·1139;(3)肝脏的乳酸脱氢酶中出现C带,且C带表现出多态性;(4)没有发现能区别鲢各群体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人工雌核发育 近交F1 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5种组织细胞的离体培养实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莉 曾令兵 +2 位作者 张燕 何力 许映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中华鳖(Trionyx sinesis)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皮肤及裙边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细胞均可从组织块中迁出并生长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初步建立了可连续传...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中华鳖(Trionyx sinesis)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皮肤及裙边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细胞均可从组织块中迁出并生长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初步建立了可连续传代的中华鳖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及皮肤组织细胞系;还对细胞的培养条件、冷冻保藏与复苏、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中华鳖细胞培养的条件为32℃,MEME或R1640培养基,血清浓度为20%(V/V)。二甲基亚砜(DMSO)冻存保藏后,细胞复苏生长良好,中华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