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国大型会展中心选址模式及场馆规划 |
许懋彦
张音玄
王晓欧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2
|
|
2
|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林徽因的住宅设计、研究与教学 |
崔婉怡
许懋彦
|
《建筑史学刊》
|
2024 |
0 |
|
3
|
日本年轻建筑师的现状——1960年代的这一群 |
许懋彦
徐锋
|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4
|
废墟·过程·群岛——世界主义者矶崎新的城市思想简析 |
王婉琳
许懋彦
|
《新建筑》
|
2024 |
0 |
|
5
|
从“批判的工学主义”看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社会性转向 |
弋念祖
许懋彦
|
《世界建筑》
|
2024 |
0 |
|
6
|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 |
许懋彦
弋念祖
|
《世界建筑》
|
2011 |
10
|
|
7
|
世界博览会150年历程回顾 |
许懋彦
|
《世界建筑》
|
2000 |
14
|
|
8
|
城市型大学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观察 |
许懋彦
刘铭
|
《城市建筑》
|
2012 |
6
|
|
9
|
由三个问题浅议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筑现象 |
许懋彦
邹晓霞
|
《城市建筑》
|
2005 |
3
|
|
10
|
“日本建筑·空间共享”主题沙龙 |
许懋彦
镜壮太郎
青山周平
王旭
唐康硕
程艳春
崔斌
|
《城市建筑》
|
2016 |
13
|
|
11
|
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利用趋势初探 |
许懋彦
张奕先
|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2
|
微观·叙事·自然——栖居中的涟漪 |
许懋彦
|
《世界建筑》
|
2013 |
1
|
|
13
|
伊姆雷·马科韦茨与他的有机建筑 |
许懋彦
|
《世界建筑》
|
1999 |
1
|
|
14
|
关注日本建筑中的“共享”思考 |
许懋彦
|
《城市建筑》
|
2016 |
1
|
|
15
|
独辟蹊径 自领风骚 |
许懋彦
张之洋
|
《世界建筑》
|
2014 |
0 |
|
16
|
中国民航学院新区一期图书馆、主教学楼工程设计 |
许懋彦
|
《华中建筑》
|
2009 |
0 |
|
17
|
社区营造——中国与日本 |
许懋彦
|
《城市建筑》
|
2018 |
0 |
|
18
|
国立中央大学新校园迁建事件考述(1933—1937) |
董笑笑
许懋彦
|
《建筑史学刊》
|
2022 |
1
|
|
19
|
上海近代私立大夏大学两易其稿的校园空间史细读(1929—1934年) |
董笑笑
许懋彦
|
《新建筑》
|
2022 |
3
|
|
20
|
水平感——西扎五个建筑的片段阅读 |
董笑笑
许懋彦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