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大型会展中心选址模式及场馆规划 被引量:32
1
作者 许懋彦 张音玄 王晓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9,48,共9页
德国作为一个会展业的大国 ,分布各地的大型会展中心是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基础性设施。在简述德国会展业状况和会展中心基本分布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不同时代和类型的会展中心与城市构成的四类不同关系。总结了德国在会展中心与包括城市... 德国作为一个会展业的大国 ,分布各地的大型会展中心是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基础性设施。在简述德国会展业状况和会展中心基本分布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不同时代和类型的会展中心与城市构成的四类不同关系。总结了德国在会展中心与包括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各类公路、航空水运及外部交通条件的联系方式及主要数据。分析比较了德国会展场馆的规模和功能组成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特别关注到德国会展场馆的几种改扩建模式 ,提出这是德国大型会展中心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会展中心 选址模式 场馆规划 公共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林徽因的住宅设计、研究与教学
2
作者 崔婉怡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现代住宅》的社会学思想、经济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理念基础上,林徽因形成了住宅设计是“特种的社会科学”的现代住宅设计思想。该思想将建筑学外延与社会学科融合,颇具前瞻性,为中国现代住宅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清华大学建筑教育也由此形成了重视住宅设计教学和人本关怀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住宅 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主义 实证主义 社会学 清华营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年轻建筑师的现状——1960年代的这一群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懋彦 徐锋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建筑师 日本 年代 现状 现代建筑 新陈代谢 建筑发展 成熟时期 黑川纪章 建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墟·过程·群岛——世界主义者矶崎新的城市思想简析
4
作者 王婉琳 许懋彦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围绕矶崎新1960年代以来主要的城市提案、展览装置和文字著述,对其城市思想进行简述。分析矶崎新如何从“废墟”的概念出发,逐渐形成“过程规划论”的方法,通过1990年代与海洋相关的3个提案,将“群岛”城市的未来构想具象化;并试图... 文章围绕矶崎新1960年代以来主要的城市提案、展览装置和文字著述,对其城市思想进行简述。分析矶崎新如何从“废墟”的概念出发,逐渐形成“过程规划论”的方法,通过1990年代与海洋相关的3个提案,将“群岛”城市的未来构想具象化;并试图呈现矶崎新对全球化时代的建筑、城市和社会形态的再思考及其背后的世界主义特征,以此追忆矶崎新始于废墟、终于大海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城市思想 群岛 过程规划 世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的工学主义”看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社会性转向
5
作者 弋念祖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24年第7期34-41,共8页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村龙至的“批判的工学主义”理论,是3·11大地震以后,观察日本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回应新命题、描绘新内涵、揭示新转向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基于对该理论框架的综合分析,以及3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公共空间营...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村龙至的“批判的工学主义”理论,是3·11大地震以后,观察日本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回应新命题、描绘新内涵、揭示新转向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基于对该理论框架的综合分析,以及3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公共空间营造的新设计主体、设计程序、设计组织3个重要层面,总结了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新生态。基于“批判的工学主义”的新生态,形成了与“共治”体系的目标与方法的价值对应,成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公共空间营造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批判的工学主义 设计主体 设计程序 设计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懋彦 弋念祖 《世界建筑》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日本后泡沫经济时期以来,出生于1970年代的建筑师开始活跃于日本建筑舞台。他们深深植根于日本建筑的基础,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变化,以往被强调的统一声音,被不同声调的优美合唱所取代。在当今复杂都市文化的背景下,他们以一种极度包容的... 日本后泡沫经济时期以来,出生于1970年代的建筑师开始活跃于日本建筑舞台。他们深深植根于日本建筑的基础,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变化,以往被强调的统一声音,被不同声调的优美合唱所取代。在当今复杂都市文化的背景下,他们以一种极度包容的姿态尝试着自己的建筑观察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都市 现象都市 建筑表达 师法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博览会150年历程回顾 被引量:14
7
作者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00年第11期19-21,共3页
本文概述了世界博览会的起源及发展进程。论述了以水晶宫、埃菲尔铁塔为代表的著名博览会建筑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博览会场馆规划设计的演变以及博览会展区为适应城市发展进行再生利用的新趋势。
关键词 世界博览会 现代建筑运动 展馆规划设计 展区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型大学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懋彦 刘铭 《城市建筑》 2012年第2期20-23,共4页
城市型的大学校区相对于城郊新校区拥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在近年国外大学的发展中,城市大学的再开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型大学是否可以作为未来中国大学校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值得学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国外城... 城市型的大学校区相对于城郊新校区拥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在近年国外大学的发展中,城市大学的再开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型大学是否可以作为未来中国大学校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值得学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国外城市型大学的相关研究,归纳出建筑布局和形态的集中化、建筑内容和功能的复合化、建造技术和运营的效率化等若干倾向,希望其凸显的集约化建设发展理念能为我国的相关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发展 集中化 复合化 效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三个问题浅议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筑现象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懋彦 邹晓霞 《城市建筑》 2005年第4期20-2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建筑是世界建筑舞台上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关注"Program"问题,探讨空间利用的多样性、自由度和集约性;关注建筑的透明性和表层,对建筑的内外空间进行重新定义;"Super Flat&qu...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建筑是世界建筑舞台上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关注"Program"问题,探讨空间利用的多样性、自由度和集约性;关注建筑的透明性和表层,对建筑的内外空间进行重新定义;"Super Flat"现象与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日本建筑师相伴而生。以上的研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世界建筑的思潮与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AM 表层 透明性 Super FL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建筑·空间共享”主题沙龙 被引量:13
10
作者 许懋彦 镜壮太郎 +4 位作者 青山周平 王旭 唐康硕 程艳春 崔斌 《城市建筑》 2016年第4期6-11,共6页
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城市、建筑、空间的共享,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各类资源,对于使用者也有着多方面的益处,物质资源和超凡思想通过共享获得了凝聚,甚至能够产生远超以往的巨大成效。共享活跃了空间形式和空间氛围,往往是一个建筑的灵魂所... 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城市、建筑、空间的共享,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各类资源,对于使用者也有着多方面的益处,物质资源和超凡思想通过共享获得了凝聚,甚至能够产生远超以往的巨大成效。共享活跃了空间形式和空间氛围,往往是一个建筑的灵魂所在;其由来已久,并在当今建筑设计呈现出人本、多元和创新势态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城市,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建筑 空间氛围 共享 物质资源 社会发展 空间形式 建筑设计 使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利用趋势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懋彦 张奕先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9-32,共4页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与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筑 地下空间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叙事·自然——栖居中的涟漪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13年第7期25-28,132,共4页
记得为《世界建筑》筹划2011年第1期“日本新锐建筑师”专辑,当约请好朋友日本新生代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教授商议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把选择的目光集中在了近年已在日本乃至国际建筑舞台倍受关注的藤本壮介、平田晃久、石上纯也、乾... 记得为《世界建筑》筹划2011年第1期“日本新锐建筑师”专辑,当约请好朋友日本新生代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教授商议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把选择的目光集中在了近年已在日本乃至国际建筑舞台倍受关注的藤本壮介、平田晃久、石上纯也、乾久美子、中村毫治、迫庆一郎和松原弘典这7位70后建筑师的作品及其设计思潮的推介和评议上来了,五十岚教授还为此撰写了《原理与现象》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居 自然 微观 《世界建筑》 建筑师 建筑评论 设计思潮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姆雷·马科韦茨与他的有机建筑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懋彦 《世界建筑》 1999年第11期32-35,共4页
I·马科韦茨是匈牙利有机建筑运动中的核心人物。本文介绍了他探求乡村与城市相协调的建筑创作历程,阐述了其建筑作品中拟人化、隐喻性较强的个性特征和取自多方面的创作源泉以及他对匈牙利有机建筑运动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马科韦茨 有机建筑 拟人化 隐喻 匈牙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日本建筑中的“共享”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懋彦 《城市建筑》 2016年第4期3-3,共1页
1964年的奥运会在东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承办;1970年的世博会在大阪举行,2010年世博会则在上海举办。作为表征国家实力和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在中、日两国举办的时间差恰巧约40年。一个是亚洲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一个... 1964年的奥运会在东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承办;1970年的世博会在大阪举行,2010年世博会则在上海举办。作为表征国家实力和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在中、日两国举办的时间差恰巧约40年。一个是亚洲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一个是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重大事件的举办时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准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建筑 2008年奥运会 2010年世博会 社会经济发展 共享 工业化国家 国家实力 标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辟蹊径 自领风骚
15
作者 许懋彦 张之洋 《世界建筑》 2014年第10期24-27,143,共4页
本文从早期现代主义对坂茂建筑思想形成的影响,不同时期建筑实践过程中对于结构、材料与建构的追求,以及其作品对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神韵的展现,来简述其作品思想的演变过程与内在精神特质,并揭示其对同归建筑的社会性和传统性的独特追求。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建筑结构 材料与建构 日本空间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航学院新区一期图书馆、主教学楼工程设计
16
作者 许懋彦 《华中建筑》 2009年第4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民航学院 主教学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营造——中国与日本
17
作者 许懋彦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5期3-3,共1页
日本的社区研究,一直紧跟城市的发展进程,直面城市解决问题,发挥了自身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高速发展期,社区研究通过社区规划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在城市问题治理时期,社区研究发展出了以'环境营造'和'社会... 日本的社区研究,一直紧跟城市的发展进程,直面城市解决问题,发挥了自身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高速发展期,社区研究通过社区规划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在城市问题治理时期,社区研究发展出了以'环境营造'和'社会营造'为主线的社区营造。21世纪以来,城市结构的深刻快速变化,逐渐提升着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城市收缩和地方复兴的时代背景,让社区研究逐渐推向'自治体'的发展方向。由此发展而来的'社区设计',成为时代主题,在地域分权和协动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社区建设 社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中央大学新校园迁建事件考述(1933—1937)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笑笑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4期27-36,共10页
聚焦于历史考述,综合各种档案、图纸和日记等信息对国立中央大学这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都最高学府在1933—1937年进行的新校园迁建事件进行完整史料爬梳和史实回溯,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铺陈其校园建设过程的筹划酝酿、择址谋略、各阶... 聚焦于历史考述,综合各种档案、图纸和日记等信息对国立中央大学这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都最高学府在1933—1937年进行的新校园迁建事件进行完整史料爬梳和史实回溯,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铺陈其校园建设过程的筹划酝酿、择址谋略、各阶段校园设计等迁建事件,突出其新校迁建历史所呈现出的国族定位,明确这一已化作云烟的校园所具备的多重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央大学 校园设计 国族定位 紫金山 马群镇 石子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近代私立大夏大学两易其稿的校园空间史细读(1929—1934年)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笑笑 许懋彦 《新建筑》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是我国近代创办的最重要私立大学之一,由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成的大夏梵王渡校园(现华东师范大学中北路校区)在设计过程中两易其稿,形成三版迥异方案。文章基于三稿方案史料,利用"原境分析"等方法考析个中缘由... 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是我国近代创办的最重要私立大学之一,由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成的大夏梵王渡校园(现华东师范大学中北路校区)在设计过程中两易其稿,形成三版迥异方案。文章基于三稿方案史料,利用"原境分析"等方法考析个中缘由,认为样式、经费、基地等建筑学基本问题及私立大学普遍困局的综合作用是三稿方案存在的原因,由这些问题导致的"现实扭转"又进一步为私立大夏大学校园带来了"被动的现代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设计 董大酉 近代私立大学 大夏大学 中国固有建筑形式 被动的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感——西扎五个建筑的片段阅读
20
作者 董笑笑 许懋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3期28-33,共6页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五个作品的实际探访以及图纸、文献的阅读尝试描述其作品中一条持续的线索——水平感。在具体描述了这种水平感的同时本文还通过分析试图证明:其作品中带给人片段化的水平感不仅来源于现代主义传...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五个作品的实际探访以及图纸、文献的阅读尝试描述其作品中一条持续的线索——水平感。在具体描述了这种水平感的同时本文还通过分析试图证明:其作品中带给人片段化的水平感不仅来源于现代主义传统,更来源于他所长期居住的波尔图以及具体基地环境带给人的视觉和身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感 西扎 现代主义 视觉和身体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