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戈枕含金剪切带构造应力与物质调查对应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德如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13-225,共13页
通过系统地野外地质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结合计算机模拟,探讨戈枕含金剪切带物质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调整,结果表明剪切构造应力对物质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
关键词 含金剪切带 构造应力 物质调整 对应关系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红门岭钼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付王伟 许德如 +4 位作者 傅杨荣 吴传军 杨昌松 周迎春 王智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红门岭钼钨矿床是近年来海南岛发现的首例钼钨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斑岩、三叠纪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晚白垩世斑状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内,矿体严格受到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其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星点状、薄饼状、... 红门岭钼钨矿床是近年来海南岛发现的首例钼钨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斑岩、三叠纪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晚白垩世斑状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内,矿体严格受到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其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星点状、薄饼状、团块状辉钼矿化,缺少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的细脉-网脉状辉钼矿化。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黄玉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红门岭钼钨矿床属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其形成与晚白垩世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而与尖峰岩体三叠纪花岗岩并无直接联系。选取2件石英脉型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精确定年,得到的模式年龄分别为(71.9±1.6)Ma和(72.1±0.9)Ma,显示红门岭钼钨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红门岭钼钨矿床、高通岭钼矿床成矿年龄与东南沿海部分钼矿床一致,而明显晚于中国东部主要钼成矿带,表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存在一期重要的钼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门岭钼钨矿床 地质意义 铼一锇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申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保由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元志 李满根 +4 位作者 胡宝群 许德如 杨昌松 高海东 任国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对海南省保由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作了浅要分析。通过对有价值元素(Ba,Pb,Zn,Cu)化探数据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异常下限值,圈定出元素组合异常区,并对各异常区进行了简要分析。结... 在对海南省保由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作了浅要分析。通过对有价值元素(Ba,Pb,Zn,Cu)化探数据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异常下限值,圈定出元素组合异常区,并对各异常区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有用的物探和遥感异常信息,综合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利用MARS软件,根据聚类分析法和证据权法,综合评判,圈定出3个优选靶区,并对3个靶区进行了简要评述,对下一步开展潜力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矿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化探组合异常 找矿靶区 保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东北部侏罗纪以来应力场演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江建 许德如 +4 位作者 蔡建新 陈沐龙 于亮亮 周进波 林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为了探讨海南岛东北部侏罗纪以来水平主压应力的方向及其演化,对海南岛东北部二叠纪与侏罗纪花岗岩中大量节理的产状进行了野外实测与室内计算分析.节理特征表明,研究区二叠纪与侏罗纪花岗岩均有三组共轭剪节理.这三组共轭剪节理的错动... 为了探讨海南岛东北部侏罗纪以来水平主压应力的方向及其演化,对海南岛东北部二叠纪与侏罗纪花岗岩中大量节理的产状进行了野外实测与室内计算分析.节理特征表明,研究区二叠纪与侏罗纪花岗岩均有三组共轭剪节理.这三组共轭剪节理的错动关系及室内计算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北东—南南西(35.8°~215.8°),依次演化为南南东—北北西(143.1°~323.1°)、南东东—北西西(94.4°~ 274.4°).区域构造活动期、岩浆作用期、成矿期的对比研究结合节理所在花岗岩的时代、所处的空间位置表明,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事件对本区产生的挤压作用,较好的解释了研究区侏罗纪以来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及其演化.南东东—北西西(94.4°~274.4°)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及其在本区最为发育,可能是喜山期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大规模左行走滑从而产生南东东—北西西向的水平主压应力.之后的板块运动亦可能对研究区的应力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节理 花岗岩 中、新生代 应力场 海南岛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基性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传军 张为民 +3 位作者 许德如 王智琳 侯茂洲 于亮亮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床.对产出于该矿床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岩环境和成岩方式及其与铁多金属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基性岩脉主要由绿泥石(70%~83%)、石英(5%)、方解石(2%~3%...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床.对产出于该矿床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岩环境和成岩方式及其与铁多金属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基性岩脉主要由绿泥石(70%~83%)、石英(5%)、方解石(2%~3%)以及少量的磁铁矿、绢云母组成,岩石发生过强烈的蚀变作用,保留有辉石、斜长石的残留矿物假象;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在Zr/Y-Zr、Ti-Zr-Y图解上落于由岛弧向板内构造环境过渡区域.结合海南岛其它地方及中国东南部地区同时代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前人对该基性岩脉的定年研究(97 Ma),认为白垩世晚期海南岛已成为华南板块的一部分,与整个中国东南部一样经历了强烈的区域拉张作用,使得发生过流体交代作用的地幔岩石发生减压熔融,沿构造薄弱带灌入,同时携带了大量气水热液,对石碌铁多金属矿床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石碌铁矿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与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对比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灏 许德如 +3 位作者 颜照坤 张成勇 丁波 肖柯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为了研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使其勘探工作能进一步拓展,通过总结北方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四川盆地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二者在盆地类型、规模及展布特征、铀源、盆地演化史和矿床成因类型... 为了研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使其勘探工作能进一步拓展,通过总结北方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四川盆地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二者在盆地类型、规模及展布特征、铀源、盆地演化史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构造活动性、控矿沉积体系和古气候演化三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四川盆地具备良好的铀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是实现我国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突破的重要基地,也为后期围绕差异性控矿因素详细开展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成矿条件 控矿因素 铀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ccess97编制科技论文登记及统计数据库
7
作者 龚纪文 许德如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2-88,共7页
介绍利用Access97编制科技论文登记数据库的具体过程及使用方法。通过该数据库 ,可以及时将发表的科技论文入库。当论文全部入库后 ,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及统计 ,从而得出有效的数据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ACCESS97 统计 数据库 科技论文 查询 设计 作者 语种 年份 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富集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勇 许德如 +4 位作者 吴传军 陈福雄 王力 王智琳 邹超亮 《矿产勘查》 2012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海南石碌铁矿曾誉为"亚洲最大富铁矿",其形成和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和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 海南石碌铁矿曾誉为"亚洲最大富铁矿",其形成和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和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和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以及脆性变形和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北西—南东向复式向斜及其与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两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富铁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褶皱控矿 石碌铁矿床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多金属矿床围岩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展 王智琳 +3 位作者 许德如 王力 彭尔柯 伍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海南石碌铁多金属矿床是以铁矿为主,共生或伴生有钴、铜等多金属和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的超大型矿床。碳酸盐岩作为新元古代石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赋矿围岩之一。开展了石碌群第六层上、中、下段的碳酸盐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海南石碌铁多金属矿床是以铁矿为主,共生或伴生有钴、铜等多金属和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的超大型矿床。碳酸盐岩作为新元古代石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赋矿围岩之一。开展了石碌群第六层上、中、下段的碳酸盐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主量元素以CaO、MgO为主,除SiO2含量变化较大外,其它成分基本小于1%。碳酸盐岩∑REE含量为1.34×10-6~29.06×10-6(平均为10.89×10-6),明显低于PAAS,稀土配分型式主要呈左倾或向上凸起,蛛网图中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可将样品分为两组:一组具正Eu异常、无Ce异常,Y/Ho值较低(平均为29.49);另一组Eu无异常,具Ce负异常,Y/Ho值较高,为38.28~63.88(平均为44.65)。该特征表明微量元素继承于海水和海底高温热液两个源区,暗示了海底高温热液可能是铁、钴铜多金属的重要来源。根据Ce异常变化规律所揭示的第六层从下段到中、上段氧化性逐渐增强的特征,认为石碌群第六层沉积环境为受限的弧后海盆,石碌群经历了从浅海相到海湾-泻湖相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主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石碌铁多金属矿床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及其对钴成矿作用的启示
10
作者 冯浩东 邹少浩 +2 位作者 许德如 陈喜连 王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5,共15页
驼路沟钴金矿床是我国少见的大型热液型矿床。为了深入认识该矿床(含)钴成矿过程,选取驼路沟矿床中的富钴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特征和S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黄铁矿结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过程及成矿物质来源... 驼路沟钴金矿床是我国少见的大型热液型矿床。为了深入认识该矿床(含)钴成矿过程,选取驼路沟矿床中的富钴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特征和S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黄铁矿结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过程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而揭示详细的成矿过程,以及黄铁矿对钴成矿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驼路沟含钴黄铁矿可分成三部分:晶型较好、偶见孔隙的黄铁矿核部;具有震荡环带,与硫镍钴矿、辉砷镍矿共生的黄铁矿幔部;晶型较好的黄铁矿边部。其中,黄铁矿核部富集Co、Ni等元素,幔部富集Co、Ni、As等元素,边部具有较高的As、Se含量和稍高的Au含量。三者对比显示,核部Co含量最高,幔部As含量最高,边部含有较高的Au,三者ω(Co)/ω(Ni)值绝大部分都大于1,指示其热液成因;从核部到幔部再到边部,Co、Ni含量逐渐降低,Se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其流体温度逐渐降低;黄铁矿中δ^(34)S值整体为-1.43‰~0.48‰,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黄铁矿的结构、微量元素特征、S同位素组成表明,驼路沟的成矿流体为富含Co、Ni、As等元素的低温热液流体。本研究对于揭示喷流热液型钴矿床成矿过程及指导类似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微量元素 S同位素 驼路沟钴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主要矿体稀土元素特征比较
11
作者 杨旭罡 胡宝群 +2 位作者 高海东 许德如 李满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S1期9-14,共6页
通过比较海南石碌铁矿床主要矿体(北一、南六、枫树下和正美)的富铁矿石稀土元素差异,以期为成矿研究及找矿预测提供参考。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四个矿体富铁矿石稀土元素差异性明显;正美受侵入岩影响导致∑REE最高;南六受海底高温热液影... 通过比较海南石碌铁矿床主要矿体(北一、南六、枫树下和正美)的富铁矿石稀土元素差异,以期为成矿研究及找矿预测提供参考。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四个矿体富铁矿石稀土元素差异性明显;正美受侵入岩影响导致∑REE最高;南六受海底高温热液影响导致Eu正异常明显;四矿体矿石均表现不同程度的Ce负异常,推测受后期风化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富铁矿 石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床地质储量改算及其效果评价
12
作者 尹冰 许德如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湖南柿竹园钨钼铋矿床是世界上罕见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矿山生产现状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不仅有利于指导采矿生产 ,对进一步探讨成矿规律及进行找矿预测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地质储量 加权平均法 水平断面法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长沙-平江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岳强 许德如 +4 位作者 董国军 王智琳 蔡建新 颜志强 李荫中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01-208,共8页
以北东向深大断裂为界,湘东北地区被分割成了一系列由花岗岩、新元古代地层组成的断隆和由白垩系组成的断陷盆地,构成典型的盆岭构造。长沙平江断裂带(长平断裂带)即为这类北东向深大断裂之一,且在断裂中发育有铜、钴、金等多金属矿床(... 以北东向深大断裂为界,湘东北地区被分割成了一系列由花岗岩、新元古代地层组成的断隆和由白垩系组成的断陷盆地,构成典型的盆岭构造。长沙平江断裂带(长平断裂带)即为这类北东向深大断裂之一,且在断裂中发育有铜、钴、金等多金属矿床(点)。然而,对于长平断裂带的活动期次及其与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取了到湾—风水坳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详细的区域及矿区构造填图,认为长平断裂带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第一期发生左行错动,第二期发生大规模拆离断层性质的活动,第三期发生小规模的右行逆断层性质的活动。其中,第二期构造演化与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 长平断裂带 拆离断层 盆岭构造 湘东北 江南造山带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414钽铌矿床的元素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万泰安 陈天楚 +3 位作者 陈加杰 凌明星 夏菲 许德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14-537,共24页
宜春414钽铌矿床是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之一,对于该矿床成因仍有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以该矿床雅山岩体先后依次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开展全... 宜春414钽铌矿床是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之一,对于该矿床成因仍有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以该矿床雅山岩体先后依次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开展全岩主微量元素、云母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岩浆演化,岩石分异程度越来越高,全岩和云母中F、Li和P等元素含量逐步升高,并且相应岩石中Ta、Nb等成矿元素逐步富集。据此推测,宜春414矿床中的Ta和Nb的富集主要受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F、Li和P在分异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晚期流体作用对Ta和Nb的富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机理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钽铌矿 雅山岩体 宜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