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煤颗粒−结合水复合相的水煤浆导热系数预测模型
1
作者 蒋海锋 张华驰 +4 位作者 赵辉 许建良 梁钦锋 李伟锋 刘海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8-2546,共9页
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是目前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之一,提升水煤浆气化效率有助于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煤浆预热技术被认为是提高煤气化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复杂液固悬浮液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仍未被完全认识。导... 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是目前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之一,提升水煤浆气化效率有助于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煤浆预热技术被认为是提高煤气化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复杂液固悬浮液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仍未被完全认识。导热系数是介质流动换热的重要基础参数,表征着其在稳态导热过程的导热能力。利用瞬态热线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相同质量分数水煤浆的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导热系数越高。在室温下测定不同质量分数下水煤浆的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分为2个阶段:质量分数从51%增大到58%时为下降区,导热系数快速下降,由0.401 W/(m·K)降至0.358 W/(m·K);而质量分数继续增加,从58%到67%时为恒定区,导热系数基本保持在0.358 W/(m·K)。基于实验结果,综合考虑平行模型、麦克斯韦模型、广义自洽模型等复合材料模型,提出煤颗粒−结合水复合的水煤浆导热系数平行预测模型。水煤浆中的水分包含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会和煤颗粒形成煤颗粒−结合水复合相,将水煤浆视为复合相和自由水相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在下降区,随着煤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自由水相减少,复合相不变,水煤浆导热系数快速降低;在恒定区,随着煤颗粒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加,复合相中的结合水量减少,但复合相的导热系数基本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质量分数 导热系数 煤水复合模型 结合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道家“慈”论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9,共8页
老子的慈爱,相异与儒家的慈孝、仁慈,它以公平、情感的自然流露为特征,其理论的依据在天、地、人、道的规则在自然;其实质在他人优位的价值取向,在整体联系性的强调;慈爱反对战争,即使选择战争来解决问题,也必须坚持解决问题为止,不能逞... 老子的慈爱,相异与儒家的慈孝、仁慈,它以公平、情感的自然流露为特征,其理论的依据在天、地、人、道的规则在自然;其实质在他人优位的价值取向,在整体联系性的强调;慈爱反对战争,即使选择战争来解决问题,也必须坚持解决问题为止,不能逞强,即使对胜利的战争,也不能美化,因为战争是以伤害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这与胜败没有任何关联;在战争中必须装备恬淡慈爱之心,爱护生命,同时自爱生命,这些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生态、人际疏离三大危机,无疑具有的积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慈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道德缺乏公德机制论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公德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从100多年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警示世人公德严重缺乏至今,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如何推进公德。在实践的工程里,借鉴古代道德资源是一个必然的课题,其中儒家道德尤为重要,因为它一直是在中国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样... 公德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从100多年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警示世人公德严重缺乏至今,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如何推进公德。在实践的工程里,借鉴古代道德资源是一个必然的课题,其中儒家道德尤为重要,因为它一直是在中国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样态之一,而且儒家道德的主干德目"仁"也容易使人与公德进行自然的联系,但这是一个误区。儒家虽然重视人际关系之间的规范,但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而主要是血缘关系中的追求,体现的是自己本位的价值观,重视个人修养正是这一价值设定里开出的自然花朵,即使有"泛爱众"等公德的隐性因子,但也因儒家道德本身缺乏驱动因子而趋向夭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 私德 儒家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需要驱动力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3,共7页
来自现实的道德滑坡的危机感,使人不得不质疑道德实践效益低下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人们只重视"如何说"的空虚的方面,而忽视"如何做"的实践因子。由于没有"如何做"因子的驱动,道德也必然因缺乏把理论变为... 来自现实的道德滑坡的危机感,使人不得不质疑道德实践效益低下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人们只重视"如何说"的空虚的方面,而忽视"如何做"的实践因子。由于没有"如何做"因子的驱动,道德也必然因缺乏把理论变为人的实际能力而呈现空虚的倾向。借鉴日本道德实践的经验,克服儒学空虚不务实的倾向,多元地吸收古代文化的营养,把"如何做"作为道德实践的关节点,从而激活道德的内在驱动力机制,这是当下的最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如何说 如何做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直”、“隐”思想的再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1,共7页
"直"、"隐"是儒家思想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发着讨论。虽然有努力于翻新"直"、"隐"字义的内容界定来加深讨论的尝试,但割裂"直躬者"和"直在其中"的联系,... "直"、"隐"是儒家思想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发着讨论。虽然有努力于翻新"直"、"隐"字义的内容界定来加深讨论的尝试,但割裂"直躬者"和"直在其中"的联系,游离于世界汉学研究的平台和儒家思想实际施加影响地区现实的综合背景,以及与儒家思想的故乡中国的客观现实对比运思的坐标上来量定和评价具体思想的影响,而只是站在适应儒家思想而肯定儒家思想的视角来维护儒家思想的价值,这无论对加深儒家思想的研究,乃或推动古代思想资源现代运用的实践进程都无丝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血缘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论中华传统美德的本质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建良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6期74-88,共15页
美德就是美之德,离开美就不是美德。美丑是辩证统一的,都是审美的对象。美德的对象只能是道德行为,而不是道德品质。这是真善美统一的中国词语学视角的结论。美德和道德的生命虽都在生活,但道德的基础是美德。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 中华传统 美德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考背后的思考——评韩东屏《克隆转忆人——供人类思考的思考》
7
作者 许建良 孟凡周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克隆技术 人类 韩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长生不死 克隆人 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坦之“敬修至德”的道德实践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建良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In his views on moral thoughts, WANG Tan_zhi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fician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seniors and closing relatives”.In moral practice, he took “nurturing the common” and “training extreme moralit... In his views on moral thoughts, WANG Tan_zhi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fician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seniors and closing relatives”.In moral practice, he took “nurturing the common” and “training extreme morality” seriously, and held the view of “achieving the great morality according to one’s own features” and “being the same in the highest realm”. In form, WANG Tan_zhi criticized the thoughts of Zhuang_zi.But in the nature of his thought, he absorbed directly some thoughts of Zhuang-zi and emphasized “learning through one’s nature”.He combined the idea of “being the same in the highest realm” and “doing nothing deliberately” with that of loving relatives and respecting seniors.This dire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other ideologists in the period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坦之 “敬修至德” 道德实践思想 “至公 ”“顺” “玄同” “无心” 道德修养论 道德实践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文化研究的奇葩——评《中华德文化研究》
9
作者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0,共2页
2010年《武陵学刊》开设“中华德文化研究”栏目至今,已经整整7个年头,7年来依凭全国各地的研究专家,绘制了中华道德文化的绚丽画卷,《中华德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一书就是对此的荟萃辑录。通览此书,觉得有以... 2010年《武陵学刊》开设“中华德文化研究”栏目至今,已经整整7个年头,7年来依凭全国各地的研究专家,绘制了中华道德文化的绚丽画卷,《中华德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一书就是对此的荟萃辑录。通览此书,觉得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中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道德文化 学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上德若谷”的宽容思想
10
作者 许建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2,141,共9页
基于"容"与"谷"在字形上的相通,老子宽容的运思也多昭示在对"谷"的规定里,其特征就是"上德若谷"。它与道相通,处在盈满的状态,是实现长久的一个环节,由于处下而吸纳细流,又成为江海的一个条件... 基于"容"与"谷"在字形上的相通,老子宽容的运思也多昭示在对"谷"的规定里,其特征就是"上德若谷"。它与道相通,处在盈满的状态,是实现长久的一个环节,由于处下而吸纳细流,又成为江海的一个条件;之所以要宽容则在于宇宙的相对性,一切都在关系之中,没有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人们宽容行为来应对不同的处境,从而达到最大的合力,形成和谐的联动秩序。这些对我们今天面临的人际关系疏离危机的消解,无疑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容谷 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石油焦结构及气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鑫 张保申 +2 位作者 周志杰 许建良 王辅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常压下对石油焦进行高温(1173~1773 K)热处理。利用元素分析、XRD、BET和孔隙结构、SEM等测试手段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石油焦的元素组成、石墨化程度、孔隙结构及表观结构的影响,在Thermax500加压热天平上考察了不...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常压下对石油焦进行高温(1173~1773 K)热处理。利用元素分析、XRD、BET和孔隙结构、SEM等测试手段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石油焦的元素组成、石墨化程度、孔隙结构及表观结构的影响,在Thermax500加压热天平上考察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石油焦样品在常压下1273 K时的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升高,石油焦中碳/氢质量比增加,石墨化程度更加严重,微晶结构更趋于有序性,导致其气化反应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热处理 气化活性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和熔渣的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台培杰 袁海平 +2 位作者 梁钦锋 许建良 龚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5-770,共6页
利用灰熔点测定仪和高温旋转黏度计,研究了鲍店煤和混配煤的两种煤灰和经气化炉高温熔融后熔渣的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在高温条件下,煤灰和熔渣的黏度变化规律相似;根据煤灰和熔渣的组成及其在Al2O3-SiO2-CaO-FeO四元相图中的位置和在... 利用灰熔点测定仪和高温旋转黏度计,研究了鲍店煤和混配煤的两种煤灰和经气化炉高温熔融后熔渣的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在高温条件下,煤灰和熔渣的黏度变化规律相似;根据煤灰和熔渣的组成及其在Al2O3-SiO2-CaO-FeO四元相图中的位置和在临界黏度附近矿物质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煤灰和熔渣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熔渣 熔融特性 黏温特性 FactS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色法油浆火焰温度场和碳烟浓度场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正华 孟凯 +2 位作者 郭庆华 许建良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5,共7页
基于双色法原理,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的催化油浆和柴油的混合油浆为燃料,构建了不同油浆在氧碳比(物质的量之比,下同)分别为0.8、0.9、1.0、1.1、1.2时的非预混合火焰温度场和碳烟浓度场,同时基于喷嘴火焰截面为圆形的假设,求... 基于双色法原理,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的催化油浆和柴油的混合油浆为燃料,构建了不同油浆在氧碳比(物质的量之比,下同)分别为0.8、0.9、1.0、1.1、1.2时的非预混合火焰温度场和碳烟浓度场,同时基于喷嘴火焰截面为圆形的假设,求取火焰体积浓度场。结果表明火焰分为焰心富氧燃烧区域、内焰贫氧燃烧区域和外焰接触空气的燃烧区域;焰心和外焰的温度较高,内焰温度较低;碳烟在内焰和外焰中较多,且在内焰中最多;在焰心至内焰过渡区域,温度下降,碳烟浓度上升;在内焰至外焰过渡区域,氧气浓度升高,温度上升,碳烟浓度降低;油浆中催化油浆含量越多,混合油浆在相同的氧碳比时产生碳烟量越多;混合油浆燃烧氧碳比升高时,火焰温度升高,碳烟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法 非预混合火焰 火焰温度 碳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对高灰熔融温度煤灰熔融特性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萌 陈雪莉 +2 位作者 李风海 许建良 刘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8-208,共11页
我国高灰熔融温度煤储量巨大,灰中硅铝含量高,而部分污泥中碱性氧化物含量高,将其与高灰熔融温度煤共气化为高灰熔融温度煤灰熔融特性的调控提供了可能。研究了城市污泥(CS)和制药污泥(ZY)对高灰熔融温度焦作煤(JZ)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我国高灰熔融温度煤储量巨大,灰中硅铝含量高,而部分污泥中碱性氧化物含量高,将其与高灰熔融温度煤共气化为高灰熔融温度煤灰熔融特性的调控提供了可能。研究了城市污泥(CS)和制药污泥(ZY)对高灰熔融温度焦作煤(JZ)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JZ灰中添加CS灰和ZY灰均可降低其灰熔融温度,添加ZY灰对JZ灰熔融温度降低效果更明显;CS灰和ZY灰的添加比例分别为15%和10%时,2种混合灰的流动温度降至1380℃以下,满足气流床气化液态排渣要求。CS灰CaO含量高,ZY灰Fe_(2)O_(3)含量高,随污泥灰添加,CS灰中CaO与Al_(2)O_(3)和SiO_(2)反应生成的钙长石增多,其与石英发生共熔导致液相含量增加降低了灰熔融温度;弱还原气氛下JZ-ZY灰中Fe 3+被还原为Fe 2+,并使生成的铁尖晶石等铁系矿物质增多,低熔点铁尖晶石在低温下熔融及铁系矿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低温共熔降低了JZ灰熔融温度。污泥灰添加比例相同时,与JZ-CS灰相比,JZ-ZY灰中理论固相含量更低;晶相衍射峰强度和数量更低;1500℃时,ZY灰占比25%的混合灰达到全液相状态,而CS灰占比25%的混合灰中仍有部分莫来石。摩尔离子势α与2种混合灰的特征温度均呈线性正相关。JZ-ZY灰的α降幅更大,因此JZ-ZY灰熔融温度降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灰熔融温度煤 污泥 灰熔融特性 流动温度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油沥青气化炉内气化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德军 许建良 +2 位作者 刘海峰 王辅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对以脱油沥青(DOA)为原料的气流床气化炉内多相反应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氧油质量比、蒸汽加入量和气化压力对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氧油质量比(mO2/mDOA)增大,气化炉内温度逐渐升高;当mO2/mDOA=0.93时,有效气含率达到最大值... 对以脱油沥青(DOA)为原料的气流床气化炉内多相反应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氧油质量比、蒸汽加入量和气化压力对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氧油质量比(mO2/mDOA)增大,气化炉内温度逐渐升高;当mO2/mDOA=0.93时,有效气含率达到最大值0.837。随蒸汽量增大,气化炉出口气体温度降低,而有效气含率在蒸汽、油质量比(mH2O/mDOA)为0.48时达到最大值;操作压力对气化炉出口有效气含量和温度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 脱油沥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壁气流床气化炉熔渣形态分析
16
作者 侯国君 梁钦锋 +2 位作者 孙立 许建良 刘海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基于实验室水冷壁气流床气化炉,采用神府气化灰渣干法进料、柴油伴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化温度下自然冷却粗渣的形态、密度及孔隙率的变化规律.利用ImageJ软件测量了熔渣的平均长度和宽度;采用水浸渍法测定了熔渣的密度,计算出熔渣孔隙... 基于实验室水冷壁气流床气化炉,采用神府气化灰渣干法进料、柴油伴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化温度下自然冷却粗渣的形态、密度及孔隙率的变化规律.利用ImageJ软件测量了熔渣的平均长度和宽度;采用水浸渍法测定了熔渣的密度,计算出熔渣孔隙率.结果表明:气化温度较低时,粗渣以扁球状渣粒居多,气化温度较高时,粗渣以条状渣居多;随着气化温度升高,粗渣颗粒平均质量和平均长度均逐渐增加,平均宽度先增加后略有减小,长宽比值与气化温度符合指数关系;粗渣的孔隙率随气化温度升高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壁气化炉 自然冷却 熔渣形态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废锅内辐射屏水冷管热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张国钰 许建良 +2 位作者 龚岩 郭庆华 于广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96-2904,共9页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带辐射废锅的气流床气化工艺能够有效回收高温合成气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辐射废锅内部增设辐射屏水冷管,可在保持辐射废锅水冷壁整体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传热面积。为研究气化炉操作条件...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带辐射废锅的气流床气化工艺能够有效回收高温合成气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辐射废锅内部增设辐射屏水冷管,可在保持辐射废锅水冷壁整体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传热面积。为研究气化炉操作条件下辐射废锅内辐射屏水冷管的热变形,利用流体−结构耦合原理建立三维辐射屏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正常操作工况下,水冷管整体在距顶部5.30 m处温度达到最大值。在周向方向上,最靠近炉膛中心的1号水冷管表面温度成抛物线形分布,向火侧中间位置温度最高,向火侧和背侧最大温差达到60 K;在相邻水冷管的冷却作用下,2~5号水冷管表面温度成双峰状分布。水冷管的空间布置直接影响水冷管表面的温度分布。未加固定的辐射屏水冷管中最靠近炉膛中心的1号水冷管局部变形量最大为5.20 cm,π方向的最大偏移量为4.58 cm,超过相邻水冷管的间距,水冷管之间易发生碰撞。水冷管间增加固定后,水冷管发生整体变形,最大热变形量为3.28 cm,较未加固定的减小36.9%,π方向的相对偏移基本消失,水冷管之间的局部变形远小于管间距。增加固定可有效避免水冷管之间的碰撞。进口合成气温度和表面沉积的变化不同程度影响水冷管表面温度梯度和变形量,偏移方向均为水冷管的π/2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水冷管 热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同轴射流的LES-VOF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秀山 赵辉 +2 位作者 许建良 李伟锋 刘海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和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对同轴双通道气-液射流进行了3D数值模拟,用LES法求解气液相的流场,VOF法捕捉运动的气液界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韦伯数(We)的增大,液体破裂出现了轴对称... 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和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对同轴双通道气-液射流进行了3D数值模拟,用LES法求解气液相的流场,VOF法捕捉运动的气液界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韦伯数(We)的增大,液体破裂出现了轴对称模式和非轴对称模式,以破裂长度、未扰动长度及破裂形态为表征液体射流的特征量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流体体积(VOF) 同轴射流 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炬晖 章文斌 +3 位作者 赵辉 李伟锋 许建良 刘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液相介质、空气为气相介质,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破裂性质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破裂形变特征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特征方面,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形态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最... 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液相介质、空气为气相介质,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破裂性质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破裂形变特征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特征方面,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形态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最大液滴直径形变率(d_(f,m)/d_0)基本不变,保持在1.64左右外,最大液环直径形变率(d_(r,m)/d_0)、最大轴向生长率(l_m/d_0)、最大径向生长率(h_m/d_0)和长宽比(l_m/h_m)等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小于CMC时均变化迅速,但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CMC后变化趋于平缓,d_(r,m)/d_0稳定在4.16左右,l_m/d_0稳定在6.36左右,l_m/h_m稳定在1.5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破裂形态 二次雾化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文斌 赵辉 +2 位作者 许建良 李伟锋 刘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在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分散相、超纯水为分散介质的悬浮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液滴形态变化方面,喉部直径对时间的变化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液滴断裂... 在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分散相、超纯水为分散介质的悬浮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液滴形态变化方面,喉部直径对时间的变化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液滴断裂长度与卫星液滴直径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形成的悬浮液液滴直径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相同时,液滴生长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在相同时刻下,液滴生长速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始终小于对照组液滴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表面活性剂 液滴 形成形态 液滴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