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助脾散精复方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第五永长
许建秦
贾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观察助脾散精复方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尾静脉注射STZ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制作成功的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6μg.kg-1.d-1)和助脾散精...
目的观察助脾散精复方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尾静脉注射STZ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制作成功的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6μg.kg-1.d-1)和助脾散精复方颗粒组(2.18g.kg-1.d-1)各6只,并以同批6只未造模大鼠做为正常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结果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脾散精复方颗粒治疗后,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助脾散精复方颗粒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脾散精复方颗粒
胰岛素抵抗
海马及皮质
炎症因子
中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晓晓
丁辉
+2 位作者
呼兴华
王晓琳
许建秦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丁甘仁临证医集》与《丁甘仁医案续编》中治疗湿热类温病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的处方,将数据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建立数据库,...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丁甘仁临证医集》与《丁甘仁医案续编》中治疗湿热类温病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的处方,将数据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结果:搜集病案83个,处方100首,药物共计141味,挖掘出高频(频次≥14)药物26味,高频(频次≥20)药物组合32组,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首。结论: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以脾胃为关键,用药寒温并用,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兼顾调理气机,注意顾护脾胃,标本兼顾;茯苓、竹茹、半夏、枳实为其治疗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类温病
《丁甘仁临证医集》
《丁甘仁医案续编》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丁甘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金方》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被引量:
2
3
作者
呼延昕娜
呼兴华
+3 位作者
王晓琳
卢芬萍
许建秦
高原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
目的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4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天花粉(34次,42.5%)、甘草(22次,27.5%)、茯苓(22次,27.5%)、麦冬(22次,27.5%)、黄连(17次,21.3%)、地黄(15次,18.8%)、桂枝(12次,15.00%)等,对应药性以寒(30.5%)、温(22.2%)为主,药味以甘(52.8%)、苦(31.6%)为主;药物功效频次较高的前三类药物为补虚(24.1%)、清热(17.6%)、渗湿(7.6%);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3组支持度≥8的高频药对,前三位分别为天花粉→甘草、茯苓→人参、茯苓→甘草;8条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前四位相关药物分别为“甘草,麦冬→茯苓”“生姜→甘草、天花粉”“麦冬→茯苓、天花粉”“甘草→茯苓”。结论《千金方》治疗消渴病以养阴、清热、健脾为主要方法,甘苦并用,清补结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千金方
寒温并用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圣济总录》脾瘅用药及证治规律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呼兴华
宋子豪
+1 位作者
李玲
许建秦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对《圣济总录》治疗脾瘅组方证治规律与药物功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圣济总录》中所载治疗脾瘅11首方(38味),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圣济总录》论治脾瘅,以多饮、烦热、口甜为主要症状,组方药物...
目的对《圣济总录》治疗脾瘅组方证治规律与药物功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圣济总录》中所载治疗脾瘅11首方(38味),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圣济总录》论治脾瘅,以多饮、烦热、口甜为主要症状,组方药物对应四气依次寒(25)、平(11),对应五味依次甘(24)、苦(23)、辛(21)。组方药物功效归类:清热生津类药物20味、化气生津类药物15味、养阴生津类药物17味。38味组方药物中,清热类13味,化气类8味,养阴类11味。结论《圣济总来》诊治脾瘅,治法以清热生津、化气生津、养阴生津为主,用药以甘寒为主,辛、平为次,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前期辨证属脾为湿困兼湿热伤津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脾瘅
生津
方药分析
圣济总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蒲花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3
5
作者
肖洋
柯婷
+5 位作者
李婷
祁海燕
王高雷
杭程
黄倩
许建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蒲花汤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米氏内科内分泌二科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并外科清创换药;...
目的探讨蒲花汤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米氏内科内分泌二科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并外科清创换药;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换药基础上,应用蒲花汤外敷清创换药,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足部创面情况、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双下肢踝肱比(ABI)与双下肢趾肱比(TB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足部创面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两组足部创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T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组白细胞与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GE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两组血清AG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花汤外敷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足创面及中医“热壅血瘀”证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白细胞及空腹血糖水平,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血清AGEs水平,保护血管内皮,降低糖尿病足截肢和感染风险,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局部用药提供指导价值。但本研究因实际纳入患者情况有限,样本量偏少,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继续进行相关临床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
热壅血瘀证
蒲花汤
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助脾散精复方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第五永长
许建秦
贾妮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53-454,共2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09JM4001)
文摘
目的观察助脾散精复方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尾静脉注射STZ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制作成功的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6μg.kg-1.d-1)和助脾散精复方颗粒组(2.18g.kg-1.d-1)各6只,并以同批6只未造模大鼠做为正常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结果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脾散精复方颗粒治疗后,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助脾散精复方颗粒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
关键词
助脾散精复方颗粒
胰岛素抵抗
海马及皮质
炎症因子
中药
大鼠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晓晓
丁辉
呼兴华
王晓琳
许建秦
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201)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5-SCJH021)。
文摘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丁甘仁临证医集》与《丁甘仁医案续编》中治疗湿热类温病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的处方,将数据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结果:搜集病案83个,处方100首,药物共计141味,挖掘出高频(频次≥14)药物26味,高频(频次≥20)药物组合32组,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首。结论: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以脾胃为关键,用药寒温并用,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兼顾调理气机,注意顾护脾胃,标本兼顾;茯苓、竹茹、半夏、枳实为其治疗核心药物。
关键词
湿热类温病
《丁甘仁临证医集》
《丁甘仁医案续编》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丁甘仁
Keywords
damp-heat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
Ding Ganren Linzheng Yiji
Ding Ganren Yian Xubian
data mining
medication rules
Ding Ganren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金方》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被引量:
2
3
作者
呼延昕娜
呼兴华
王晓琳
卢芬萍
许建秦
高原
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科研计划项目(SSMYJY-2-2020-13)。
文摘
目的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4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天花粉(34次,42.5%)、甘草(22次,27.5%)、茯苓(22次,27.5%)、麦冬(22次,27.5%)、黄连(17次,21.3%)、地黄(15次,18.8%)、桂枝(12次,15.00%)等,对应药性以寒(30.5%)、温(22.2%)为主,药味以甘(52.8%)、苦(31.6%)为主;药物功效频次较高的前三类药物为补虚(24.1%)、清热(17.6%)、渗湿(7.6%);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3组支持度≥8的高频药对,前三位分别为天花粉→甘草、茯苓→人参、茯苓→甘草;8条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前四位相关药物分别为“甘草,麦冬→茯苓”“生姜→甘草、天花粉”“麦冬→茯苓、天花粉”“甘草→茯苓”。结论《千金方》治疗消渴病以养阴、清热、健脾为主要方法,甘苦并用,清补结合,值得借鉴。
关键词
消渴
千金方
寒温并用
数据挖掘
Keywords
Diabetes
Qian Jin Fang
Cold and warm
Data mining
分类号
R25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圣济总录》脾瘅用药及证治规律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呼兴华
宋子豪
李玲
许建秦
机构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22-24,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201)。
文摘
目的对《圣济总录》治疗脾瘅组方证治规律与药物功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圣济总录》中所载治疗脾瘅11首方(38味),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圣济总录》论治脾瘅,以多饮、烦热、口甜为主要症状,组方药物对应四气依次寒(25)、平(11),对应五味依次甘(24)、苦(23)、辛(21)。组方药物功效归类:清热生津类药物20味、化气生津类药物15味、养阴生津类药物17味。38味组方药物中,清热类13味,化气类8味,养阴类11味。结论《圣济总来》诊治脾瘅,治法以清热生津、化气生津、养阴生津为主,用药以甘寒为主,辛、平为次,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前期辨证属脾为湿困兼湿热伤津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脾瘅
生津
方药分析
圣济总录
Keywords
prediabetes
Pi Dan
generate fluid
the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Shengji Zonglu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蒲花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3
5
作者
肖洋
柯婷
李婷
祁海燕
王高雷
杭程
黄倩
许建秦
机构
陕西省中医医院米氏内科内分泌二科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一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83-87,共5页
基金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LCPT025)。
文摘
目的探讨蒲花汤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米氏内科内分泌二科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并外科清创换药;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换药基础上,应用蒲花汤外敷清创换药,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足部创面情况、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双下肢踝肱比(ABI)与双下肢趾肱比(TB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足部创面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两组足部创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T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组白细胞与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GE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两组血清AG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花汤外敷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足创面及中医“热壅血瘀”证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白细胞及空腹血糖水平,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血清AGEs水平,保护血管内皮,降低糖尿病足截肢和感染风险,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局部用药提供指导价值。但本研究因实际纳入患者情况有限,样本量偏少,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继续进行相关临床试验观察。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
热壅血瘀证
蒲花汤
外敷
Keywords
Diabetic foot
Gangrene
Syndrome of heat obstructing blood stasis
Puhua Decoction
Extern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助脾散精复方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海马及皮质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第五永长
许建秦
贾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丁甘仁治疗湿热类温病用药规律
吴晓晓
丁辉
呼兴华
王晓琳
许建秦
《西部中医药》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千金方》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呼延昕娜
呼兴华
王晓琳
卢芬萍
许建秦
高原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圣济总录》脾瘅用药及证治规律分析
呼兴华
宋子豪
李玲
许建秦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蒲花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肖洋
柯婷
李婷
祁海燕
王高雷
杭程
黄倩
许建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