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在免拆钢筋桁架楼承板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成健 刘敬疆 +4 位作者 张旭东 张振秋 许利峰 张芮基 葛仲熙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37-41,75,共6页
装配式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混凝土底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对比分析了装配式叠合楼板、钢质楼承板、纤维水泥板楼承板、细石混凝土免拆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生产工艺与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采用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 装配式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混凝土底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对比分析了装配式叠合楼板、钢质楼承板、纤维水泥板楼承板、细石混凝土免拆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生产工艺与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采用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制作的细石混凝土免拆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工艺特点及性能。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细石混凝土底板吊装速度快、脱模时间短、低温免蒸养、免拆模;底板密度较小、收缩变形量小、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跨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 免拆钢筋桁架楼承板 收缩率 早强高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变倍比全动型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利峰 张新 +1 位作者 蔡伟 曲贺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48-1753,共6页
为了提高变焦距系统的变倍比、扩大系统的视场,同时简化系统的结构,采用多组全动型机械变倍补偿形式,同时对系统的前组进行复杂化设计。选取10个焦距位置进行设计计算,设计了焦距7.0~1 400.0 mm,视场0.25°~47.44°的200倍连... 为了提高变焦距系统的变倍比、扩大系统的视场,同时简化系统的结构,采用多组全动型机械变倍补偿形式,同时对系统的前组进行复杂化设计。选取10个焦距位置进行设计计算,设计了焦距7.0~1 400.0 mm,视场0.25°~47.44°的200倍连续变焦距系统。整个系统由6组19片透镜组成,系统具有超大变倍比,大视场等特点。结果表明:多组元全动型变倍补偿形式对于实现大变倍比和简化系统结构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对设计结果以及凸轮拟合曲线分析,整个系统成像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高变倍比 全动型透镜组 组员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细胞修复”式改造推动城市更新-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利峰 《住宅产业》 2020年第7期9-12,56,共5页
城市更新是针对城市中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其目的是通过对城市中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或投资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旧有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对于城市这个"机体"... 城市更新是针对城市中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其目的是通过对城市中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或投资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旧有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对于城市这个"机体"而言,老旧小区犹如"细胞",而当下广泛发起的老旧小区改造犹如"细胞的自我修复",它不仅让老旧小区焕发活力,也推动城市更新的进程。本文剖析了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从业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城市更新 改造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以来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利峰 《住宅产业》 2020年第8期36-40,共5页
本文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目标、路径和主要经验做法,分析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趋势,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建议,以期为“十四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推进路径 经验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评价及全装修政策
5
作者 许利峰 李美华 《住宅产业》 2014年第6期60-62,共3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包含对节水器具、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照明设计等多项室内装修的相关指标,而新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关于室内装修的评分项,由此可见,只要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政策不转向,那么住宅的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包含对节水器具、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照明设计等多项室内装修的相关指标,而新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关于室内装修的评分项,由此可见,只要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政策不转向,那么住宅的全装修将可能成为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修 建筑评价 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照明设计 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 住宅发展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语·住宅产业
6
作者 许利峰 《住宅产业》 2020年第10期7-10,共4页
《住宅产业》杂志创刊以来,以促进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为己任,宣传我国住宅产业政策法规、交流行业最新动态,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住宅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信息资讯服务。经过多年的积淀,读者涵盖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 《住宅产业》杂志创刊以来,以促进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为己任,宣传我国住宅产业政策法规、交流行业最新动态,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住宅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信息资讯服务。经过多年的积淀,读者涵盖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工程承包、住宅部品生产、信息系统集成、金融保险等各个领域,杂志已成为住宅行业信息交流、品牌宣传、成果转化的权威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宣传 住宅产业现代化 我国住宅产业 房地产开发 信息系统集成 工程承包 成果转化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用汽车保有状态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卡 余经历 许利峰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期67-68,共2页
从近20年来中国人均GDP、民用机汽车保有量、及人口数量的数据着手,分析了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还远未达到饱和水平,并对我国民用汽车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民用汽车 人均GDP 汽车保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装修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必然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田灵江 许利峰 《住宅产业》 2021年第2期70-74,共5页
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化装修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研究了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特点和优势及存在的问... 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化装修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研究了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特点和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工业化装修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工业化装修 技术特点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春寄语
9
作者 田灵江 刘幼农 +16 位作者 袁清扬 郁达飞 谢天 李珂 刘冰 叶明 杨西伟 贺和平 黎乃超 张彦峰 周圣勇 陈德龙 任其勇 齐荣兴 王其能 郑振涛 许利峰 《住宅产业》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住宅产业的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住宅产业将由大规模建设、数量与... 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住宅产业的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住宅产业将由大规模建设、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发展阶段,转向消费与产品升级、品质与功能提升发展新阶段,住宅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住房苦乐不均、住房品质不高、住区配套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大城市住房问题比较突出,住房结构性供给不足,房价偏高、租赁市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造成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还需完善。住宅产业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以住宅品质为中心,坚持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方向,坚持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优化产业结构、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减排降耗,不断提高住宅舒适性和建设效率,满足多档次、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住房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住房条件 企业转型升级 租赁市场 苦乐不均 新型工业化 住宅产业现代化 智能制造 住宅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外分社技术系统运维安全探讨
10
作者 许利峰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第7期34-35,共2页
作为全球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新华通讯社,其在海外布局的各个分社为其履行报道世界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中央提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来,新华社驻外分社不断扩点,分社数量一度达到180多家的规模。在这种情势下,各大总分社... 作为全球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新华通讯社,其在海外布局的各个分社为其履行报道世界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中央提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来,新华社驻外分社不断扩点,分社数量一度达到180多家的规模。在这种情势下,各大总分社切实承担起了一线指挥部的职责。总分社职能加强的同时,对前方技术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驻外分社日常编辑、发稿、办公、报道、指挥等工作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业务依托的各个技术系统就必须安全可靠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社 运维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建艺苑
11
作者 许利峰 梁浩 武振 《住宅产业》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