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枣庄市十里泉、丁王庄一带地面塌陷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春寅 曹锋 +5 位作者 朱嗣昭 孙晋阳 周庆富 许公瞻 华涛 陈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7-29,共3页
十里泉和丁王庄是枣庄市两个最大的水源地。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厚5~10m,其结构上细下粗,下伏的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从而潜蚀作用增强。当地下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时,又使上覆土层的... 十里泉和丁王庄是枣庄市两个最大的水源地。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厚5~10m,其结构上细下粗,下伏的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从而潜蚀作用增强。当地下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时,又使上覆土层的浮托力减小,同时在岩溶洞穴中产生真空,对土层的吸力增大。上述各种作用均能影响土层结构,使其强度减弱,最终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对塌陷拟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采用大流量大降深抽水的方法,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基岩面以下,使土层始终位于包气带之中免遭地下水各种作用的破坏,同时还可增加地下水的可采资源量。(2)兴建建筑物时,应先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避开岩溶裂隙发育地段。若无法避开,则应对地基作加固处理。(3)对已经发生塌陷的地段,要及时进行工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塌陷 机制 防治对策 水源地 地下水位 岩溶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