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先荣 金前 +1 位作者 许雯 周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0期1729-1730,共2页
目的 观察连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抗生素基础治疗,盐酸莫西沙星针0.4g,静脉滴注,1次/d,及对症治疗十连花清瘟颗粒剂1... 目的 观察连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抗生素基础治疗,盐酸莫西沙星针0.4g,静脉滴注,1次/d,及对症治疗十连花清瘟颗粒剂1袋(6g)冲服,3次/d.对照组:抗生素基础治疗,盐酸莫西沙星针0.4g,静脉滴注,1次/d,及对症治疗.疗程为7d.观察体温下降起效时间和降至正常时间;第2、4、6天临床症状评分;第1、4、7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数值,住院时间,肺部CT炎症病灶的吸收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温下降起效时间分别为(22.8±3.6)h和(26.5±4.8)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50.3±6.8)h和(56.7±8.5)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在第2天分别为(9.5±2.7)分及(11.1±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4、6天分别为(5.8±1.8)分、(2.3±1.2)分和(7.5±2.4)分、(3.6±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血常规WBC计数和超敏CRP数值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4天检查分别为(8.6±2.6)×10^9/L、(10.8±3.4)×10^9/L和(30.4±8.8) mg/L、(46.8±10.4)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而在第1、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3±1.8)d及(12.8±2.0)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连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快速改善呼吸道症状,快速降低炎症指标WBC和CRP,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热毒袭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颗粒 热毒袭肺证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部感染100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许先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老年人 痰培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时相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颖 许先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7期55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APR)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APR的水平 ,将其分为有心肺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组 (A组 ,30例 )和无心肺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组 (B组 ,32例 ) ;监测其APR含量变化 ,并与3...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APR)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APR的水平 ,将其分为有心肺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组 (A组 ,30例 )和无心肺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组 (B组 ,32例 ) ;监测其APR含量变化 ,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CAP患者测定的CRP、AAG及HPT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 p<0.01) ,而A组患者的CRP、AAG、HPT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 ( p<0.0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时相蛋白 检测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寿璐 何海栋 +3 位作者 王婕琼 魏毅 柴秀娟 许先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活性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喘可治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Uniprot数据库获取标准化的靶点名称,应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活性成...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活性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喘可治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Uniprot数据库获取标准化的靶点名称,应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咳嗽变异性哮喘靶点,应用Venny 2.1.0获取“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ytoscape 3.7.2中CytoNC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 1.1.2对关键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38个活性成分,14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GO分析获得2,025个条目,其中1,772项BP,159项MF,94项CC。KEGG分析得到19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喘可治注射液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注射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通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168例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先荣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3期106-107,共2页
我院自1988年9月~1995年8月期间,共收治有完整资料既往又无其它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168例.全部病例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防治(试行)方案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分期,并经EHF特异性血清检查IgM和/或IgG阳性确诊.其中男112例,女56例... 我院自1988年9月~1995年8月期间,共收治有完整资料既往又无其它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168例.全部病例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防治(试行)方案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分期,并经EHF特异性血清检查IgM和/或IgG阳性确诊.其中男112例,女56例,年龄16~58岁,平均36.7岁;轻型63例,中型74例,重型22例,危重型9例.有140例(占83.3%)出现除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以外的并发症,多见于中型或以上的病例.其中出现二项以上并发症57例;即二项并发症36例,三项15例,四项4例,五项2例,计并发症共197例次.治愈166例,死亡2例,1例死于自发性肾破裂,另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现将197例次并发症报道如下,并对EHF并发症的特点及某些常见的并发症进行探讨、现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并发症 肺部感染 肺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