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膏废水处理利用的生态工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为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68-1072,共5页
生态工程系统(EES)处理无毒工业废水是实现低成本废水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中特定EM是由杆菌、螺旋菌与球菌等优势微生物组成,且杆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r=0.91),螺旋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 生态工程系统(EES)处理无毒工业废水是实现低成本废水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中特定EM是由杆菌、螺旋菌与球菌等优势微生物组成,且杆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r=0.91),螺旋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呈明显正相关性(r=0.88),球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也呈明显相关性,其对COD的去除率约为65%~66%;渗滤湿地生物生态(IWBE)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非常理想,平均去除率为94.7%;整个EES对牙膏废水COD去除率的均值是92.7%,对TP去除率平均为9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废水 生态工程系统 厌氧微生物系统反应器 渗滤湿地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驯化 去除率 COD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Fe^(2+)氧化法处理棉浆泊黑液 被引量:6
2
作者 彭书传 崔康平 +1 位作者 周元祥 许为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6-429,共4页
先用酸析法对棉浆泊黑液进行预处理 ,然后用 H2 O2 -Fe2 + 法进行催化氧化。文章研究了 H2 O2 投加量及投加方式、F e2 + 投加量、反应时间和 p 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 ,废水的 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 94.1%和88% 。
关键词 棉浆泊黑液 催化氧化 双氧水 二价铁离子 造纸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尾水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及植物筛选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浩 崔康平 +1 位作者 许为义 洪天求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土壤作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处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结果表明该潜流湿地对COD、NH3-N、TN和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8.7%、99.3%、67.2%和96.4%。移植土著植物,通过试验筛选出对N去除效果比较好的品种... 利用土壤作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处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结果表明该潜流湿地对COD、NH3-N、TN和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8.7%、99.3%、67.2%和96.4%。移植土著植物,通过试验筛选出对N去除效果比较好的品种为菖蒲、马兰和石菖蒲,对P去除效果比较好的三种植物为马兰、萱草和菖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厂尾水 土著植物 植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的生物基浮床原位强化净化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雅 崔康平 +3 位作者 许为义 洪天求 慈曾福 王斌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研究强化生态浮床对地表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了鸢尾、菖蒲、千屈菜、伞草、美人蕉五种常见浮床植物,筛选硝化菌、反硝化菌、氨化细菌结合竹炭制作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的室内模拟。结果表明五种植物构建的普... 为研究强化生态浮床对地表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了鸢尾、菖蒲、千屈菜、伞草、美人蕉五种常见浮床植物,筛选硝化菌、反硝化菌、氨化细菌结合竹炭制作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的室内模拟。结果表明五种植物构建的普通生态浮床对TN、NH3-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51.2%、28.4%和43.6%,其中美人蕉的综合净化效果最佳,菖蒲、鸢尾、伞草次之,千屈菜最差。添加适量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可明显提高对水质的净化效果,TN、NH3-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85.6%、62.6%和72.4%,其中生物基与美人蕉、鸢尾、菖蒲的组合系统,可使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水体要求,生物基-美人蕉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达到Ⅱ类水体要求。试验证明生物基浮床可强化地表水的原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处理 生物基 生态浮床 脱氮除磷 水生植物 原位强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垃圾厌氧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士杰 许为义 彭书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文章采用恒温控制方式,研究生物质垃圾在38℃、45℃和70℃恒温状态下厌氧反应的特性,揭示在不同温度参数下生物质垃圾厌氧分解产出液的CODCr、NH3-N以及产液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为探索生物质垃圾分解产出液资源化清洁处置工艺,以彻底替代... 文章采用恒温控制方式,研究生物质垃圾在38℃、45℃和70℃恒温状态下厌氧反应的特性,揭示在不同温度参数下生物质垃圾厌氧分解产出液的CODCr、NH3-N以及产液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为探索生物质垃圾分解产出液资源化清洁处置工艺,以彻底替代卫生填埋及其渗滤液被动处理工艺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垃圾 厌氧反应 恒温 COD NH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