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的路径与法律保障研究——以国企分类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大洪 许丹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31-38,共8页
在当前我国的国企改革中,党组织如何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为其参与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机制,是加强国企党的领导的研究重点之一。以国企分类改革的提出为契机,分类参与成为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的有效路径。沿此逻辑,党组织可以通过间接... 在当前我国的国企改革中,党组织如何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为其参与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机制,是加强国企党的领导的研究重点之一。以国企分类改革的提出为契机,分类参与成为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的有效路径。沿此逻辑,党组织可以通过间接引导型与直接干预型两种方式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国企公司治理之中。为实现党组织参与的"收放自如",避免走入以党代企的认识误区,应当通过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与整合,构建起系统性的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体系,使党组织参与有据,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 国企公司治理 分类改革 分类参与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要约规制型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3
2
作者 许丹琳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4,共6页
冷静期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以其类型化为基础,我国新《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第25条针对其中的要约型作出规定。自新《消法》实施以来,制度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通过对立法的分析反思可知,仍... 冷静期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以其类型化为基础,我国新《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第25条针对其中的要约型作出规定。自新《消法》实施以来,制度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通过对立法的分析反思可知,仍存在适用范围局限、对象模糊、部分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是故,在制度的未来改进中,可通过对第25条进行再解释,从适用范围及对象的应然界定与行使规则的细化等方面出发探讨制度完善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保护 制度类型化 要约规制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