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2和p53在丹皮酚诱导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计春燕 谭诗云 +1 位作者 汪毅 刘长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bcl-2和p53在丹皮酚(paeonol,Pae)诱导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ae对HT-2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用药前、后... 目的探讨bcl-2和p53在丹皮酚(paeonol,Pae)诱导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ae对HT-2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p53表达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Pae作用后HT-29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Pae在15.63mg/L、62.50mg/L、250.00mg/L3种浓度下作用48h均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TUNEL法显示各组凋亡指数(AI)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ae作用后HT-29细胞bcl-2及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Pae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HT-29细胞 基因 BEL-2 基因 P53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防治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计春燕 汪毅 +1 位作者 谭诗云 刘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防治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组(治疗组,30例)和法莫替丁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防治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组(治疗组,30例)和法莫替丁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监测给药后第2、4、6天胃液pH值。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死率(6.7%和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给药后第2、4、6天两组胃液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和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其胃液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无肝素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抑制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计春燕 谭诗云 刘长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e和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Pae... 目的:探讨中药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ae和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Pae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Pae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依赖关系。低浓度的Pae与化疗药物协同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结论:Pae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低浓度的Pae与化疗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化疗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大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长青 谭诗云 +2 位作者 计春燕 罗和生 于皆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丹皮酚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用MTF法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丹皮酚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选用TUNEL法及细胞免疫组化从形态学方面探寻丹皮酚对HT... 目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丹皮酚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用MTF法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丹皮酚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选用TUNEL法及细胞免疫组化从形态学方面探寻丹皮酚对HT-29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丹皮酚在0.024~1.504mol·L^-1剂量下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在此浓度(0.024~1.504mol·L^-1),分别作用24,48,72和96h,抑制率随之增加,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经1.504mol·L^-1的丹皮酚处理的HT-29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有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期前出现sub—G1峰,S期细胞增多,G1、G2期细胞减少,随着丹皮酚浓度的增加,HT-29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每个实验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丹皮酚作用HT-29细胞可使Fas/FasL表达增加。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七调大肠癌HT-29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大肠癌 细胞凋亡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4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徐玲 缪胜菊 +3 位作者 计春燕 屈银宗 郭玉飞 汪毅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074-1075,共2页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晨服1次,莫沙必利每次5 mg,tid,于餐前0.5 h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晨服1次。两组治疗4周后均行...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晨服1次,莫沙必利每次5 mg,tid,于餐前0.5 h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晨服1次。两组治疗4周后均行内镜复查。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12%,内镜下有效率88.2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0.97%,内镜下有效率61.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莫沙必利 食管炎 反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毅 缪胜菊 +4 位作者 计春燕 马杰 郑莉 郭玉飞 徐玲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93-894,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第1~13个月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1口服;第13个月同时给予干扰素α-1b 5 MU肌内注射,每周3次;第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第1~13个月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1口服;第13个月同时给予干扰素α-1b 5 MU肌内注射,每周3次;第14~18个月仅给予干扰素α-1b 5 MU肌内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 mg.d-1,共18个月。两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36例完成试验,对照组40例完成试验。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88.9%(32/36),91.7%(33/36),55.6%(20/36),44.4%(16/36);对照组分别为85.0%(34/40),92.5%(37/40),22.5%(9/40),17.5%(7/40);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分别为(97.8±32.4),(102.5±52.7),(121.6±48.1),(75.1±38.5)μg·L^-1,对照组分别为(112.3±39.8),(107.2±55.7),(120.9±56.4),(78.5±43.6)μg·L^-1。随访12个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83.3%(30/36),63.9%(23/36),47.2%(17/36),44.4%(16/36),对照组分别为57.5%(23/40),37.5%(15/40),22.5%(9/40),17.5%(7/40);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分别为(100.7±33.4),(105.2±53.1),(120.6±51.4)和(79.5±38.9)μg·L^-1;对照组分别为(147.2±48.8),(157.3±65.4),(171.5±56.4)和(138.4±49.2)μg·L^-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远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干扰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置管治疗顽固性腹水对血浆RAAS的影响
7
作者 汪毅 余贻汉 +4 位作者 屈银宗 郭玉飞 计春燕 吴勇进 徐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入术治疗顽固性腹水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21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经皮穿刺导丝引导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该导管隔日大量引流一次腹水,同时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检测腹水引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入术治疗顽固性腹水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21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经皮穿刺导丝引导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该导管隔日大量引流一次腹水,同时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检测腹水引流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及体重、腹围、尿量和肾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感腹胀、纳差、呼吸困难症状均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置管治疗能迅速减少腹围,显效33.3%,总有效率达71.4%;治疗后腹围及体重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肾功能有所恢复;并且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显著减低(P<0.05);引流不畅3例(占14.3%),穿刺点腹水渗漏2例(占9.5%),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入术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是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能迅速消除腹水,抑制RAAS系统活性,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顽固性腹水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莉 黄景荣 +4 位作者 龚承先 汪毅 屈银宗 计春燕 杨建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9-894,共6页
目的:观察紫草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0、1、5、10µmol/L)处理TE-1细胞,MTT法检测24、48、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紫草素处理各组TE-1细胞48 h后,采用Hoec... 目的:观察紫草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0、1、5、10µmol/L)处理TE-1细胞,MTT法检测24、48、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紫草素处理各组TE-1细胞48 h后,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及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P1/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紫草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TE-1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紫草素能显著促进TE-1细胞凋亡(P<0.01),使TE-1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P<0.05或P<0.01),同时降低TRAP1、p-Akt以及p-mTOR表达水平(P<0.05或P<0.01),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紫草素能显著抑制TE-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TRAP1/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食管癌 TE-1细胞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TRAP1/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