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计忠伟 包倪荣 赵建宁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功用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疾患的终末期治疗,尽管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膝关节疼痛。这种疼痛症状绝大多数与手术相关或因技术失误造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功用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疾患的终末期治疗,尽管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膝关节疼痛。这种疼痛症状绝大多数与手术相关或因技术失误造成,通常需要外科干预。只有对疼痛原因有了准确地判断,才能正确评估手术及其他因素,并做出恰当处理。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了解疼痛发生原因,降低疼痛发生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胫骨平台的骨微结构及骨水泥-骨界面生物力学 被引量:9
2
作者 计忠伟 包倪荣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骨水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常发生在骨水泥-骨界面,而此界面的力学强度主要取决于界面区域的骨形态和骨与骨水泥之间的交锁程度。文中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胫骨平台骨小梁微... 目的骨水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常发生在骨水泥-骨界面,而此界面的力学强度主要取决于界面区域的骨形态和骨与骨水泥之间的交锁程度。文中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胫骨平台骨小梁微结构、骨水泥-骨界面生物力学强度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取的OA及RA患者胫骨平台各20例,用Skyscan1176小动物活体断层扫描体统扫描标本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获得其显微结构参数,再将胫骨平台骨标本制成骨水泥-骨模型,用INSTRON强度测试仪测出骨水泥-骨界面剪切强度,对骨小梁微结构与界面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剪切力与OA胫骨平台骨小梁骨体积分数(bone surface/bone volume,BV/TV)(r=-0.313)、骨小梁厚度(r=-0.340)、骨小梁间隙(r=0.345)呈显著相关性(P<0.05),骨水泥-骨界面力学强度OA内侧胫骨平台低于OA外侧胫骨平台[(87.45±52.50)N vs(177.25±71.11)N,P<0.05]。2剪切力与RA胫骨平台骨小梁BV/TV(r=0.343)、骨小梁数目(r=0.391)呈显著相关性(P<005),界面强度RA外侧胫骨平台低于RA内侧胫骨平台[(62.23±46.22)N vs(79.20±56.37)N,P<0.05]。3骨水泥-骨界面的强度OA大于RA[(132.35±76.64)N vs(71.05±51.55)N,P<0.05]。结论 OA与RA患者胫骨平台软骨下的骨小梁显微结构存在差异,导致骨水泥-骨界面生物力学强度的不同,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力学环境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微结构 骨水泥-骨界面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对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计忠伟 包倪荣 +1 位作者 赵建宁 倪建法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9期838-845,共8页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应用COX-2抑制剂镇痛的随机...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应用COX-2抑制剂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3月15日,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6个RCT文献,合计2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镇痛在置换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MD=-0.60,95%CI(-0.83,-0.37),P<0.00001]、24 h的VAS[WMD=-0.74,95%CI(-1.29,-0.19),P=0.008]、48 h的VAS[WMD=-0.43,95%CI(-0.61,-0.26),P<0.00001]均降低。术后试验组在膝关节静息状态下第1天的改良数字疼痛评分(MNPRS)[WMD=-0.50,95%CI(-0.70,-0.30),P<0.00001]、第2天MNPRS[WMD=-0.55,95%CI(-0.65,-0.45),P<0.00001],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状态下第1天MNPRS[WMD=-0.82,95%CI(-1.26,-0.38),P<0.00001]、第2天MNPRS[WMD=-0.71,95%CI(-0.82,-0.60),P<0.00001]均较对照组降低。同时试验组能降低术后第1天[WMD=-1.35,95%CI(-1.92,-0.79),P<0.00001]、第2天[WMD=-1.60,95%CI(-2.68,-0.52),P=0.004]的吗啡需要量。2安全性:术前使用COX-2抑制剂镇痛术能降低置换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RR=0.35,95%CI(0.15,0.84),P=0.02],但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RR=0.83,95%CI(0.54,1.28),P=0.40]、嗜睡[RR=0.63,95%CI(0.05,7.67),P=0.72]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前采用COX-2抑制剂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降低吗啡的需要量,同时也可降低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COX-2抑制剂 镇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倪建法 周幸 +5 位作者 周光新 计忠伟 胡斌 陆萌 吴苏稼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髋臼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临床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文中探讨髋臼部位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髋臼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髋臼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临床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文中探讨髋臼部位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髋臼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45.2±6.3)岁。良性肿瘤8例,占22%,其中单纯性囊肿4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28例,占78%,其中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恶性肿瘤患者行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可控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96个月,1例良性肿瘤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7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髋关节活动正常;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6例出现肺部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无瘤生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2年,1例带瘤生存;截至末次随访日骨巨细胞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及脊索瘤患者未见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转移性肿瘤5例均死于术后3年内。术后3个月,患者肢体功能评价参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良性肿瘤患者7例>90分,恶性肿瘤患者9例70~79分,19例<70分。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能满足一般日常活动;手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可明确减少出血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肿瘤 手术治疗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