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卟啉及其系列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杰 许东晖 +3 位作者 梅文杰 蒲含林 黄锦汪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46-1449,共4页
合成了水溶性四 -[( 4-三甲铵基 )苯基 ]卟啉 TAPP及其金属卟啉化合物 MTAPP,其中 M=Zn( ) ,Cu( ) ,Fe( ) ,Co ( ) ,Ni ( ) ,Mn( ) .通过元素分析、紫外 -可见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以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法... 合成了水溶性四 -[( 4-三甲铵基 )苯基 ]卟啉 TAPP及其金属卟啉化合物 MTAPP,其中 M=Zn( ) ,Cu( ) ,Fe( ) ,Co ( ) ,Ni ( ) ,Mn( ) .通过元素分析、紫外 -可见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以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卟啉化合物 TAPP和金属卟啉化合物 Zn TAPP与小牛胸腺 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TAPP,Zn TAPP与 DNA相互作用使紫外 -可见光谱发生了 8~ 1 2 nm的红移 ,并出现了明显的减色效应 .荧光光谱强度明显增大 ,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以艾氏腹水癌 ( Ac)和肝癌( Hept)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 MTT染色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卟啉 DNA反应 抗癌活性 作用机制 金属化合物 抗癌药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价态钨硼稀土杂多蓝在MDCK细胞内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杰 梅文杰 +3 位作者 李安兴 谭彩萍 石硕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 Ln2 H3[BW 9W 2 Co(H2 O) O39]· n H2 O(Ln=La,Ce,Pr,Nd,Sm,Eu,Gd)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 IR,UV-Vis,XPS和 ESR等表征 .采用 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 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 (A/H1 N1 /Jingfang/1 /91 ,...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 Ln2 H3[BW 9W 2 Co(H2 O) O39]· n H2 O(Ln=La,Ce,Pr,Nd,Sm,Eu,Gd)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 IR,UV-Vis,XPS和 ESR等表征 .采用 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 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 (A/H1 N1 /Jingfang/1 /91 ,A/H3 N2 /Jingfang/3 0 /95 ,B/Hufang/1 /87)的活性 .经评定 ,化合物 Ce H3[BW1 1 Co(H2 O) O39]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活性 ,这些化合物在病毒吸收期间显示出很强的效力 .比较了杂多蓝与母体杂多酸在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表明 ,杂多蓝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其母体杂多酸 .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抗病毒机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杂多化合物可抑制病毒早期的复制过程 ,也可能干扰 RNA转录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价态 钨硼稀土杂多蓝 MDCK细胞 抗病毒活性 流感病毒 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R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宏 邓洪 +4 位作者 胡红雨 刘建忠 巢晖 刘杰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u (Ⅱ) complex with yeast tRNA systema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binds to yeast tRNA with an intercalative mode possibly, and interacts with yeast tRNA enantiosel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ctroscopic method is effective on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u (Ⅱ) complexes with RNA.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i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new RNA-targeting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光谱学研究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 RNA 相互作用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结构钼锗稀土杂多蓝的合成性质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杰 张黔玲 +3 位作者 王丽君 王恩波 黄锦汪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采用电解法合成了一系列 Keggin结构钼锗稀土二电子 Ln H3 [Ge Mo12 O4 0 ]· n H2 O和四电子 Ln H5[Ge Mo12 O4 0 ]·n H2 O杂多蓝 ( Ln=La,Ce,Pr,Nd,Sm,Eu,Gd) .通过 IR,UV-Vis,DTA,XPS和 ES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确认杂... 采用电解法合成了一系列 Keggin结构钼锗稀土二电子 Ln H3 [Ge Mo12 O4 0 ]· n H2 O和四电子 Ln H5[Ge Mo12 O4 0 ]·n H2 O杂多蓝 ( Ln=La,Ce,Pr,Nd,Sm,Eu,Gd) .通过 IR,UV-Vis,DTA,XPS和 ES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确认杂多蓝仍保持 Keggin结构 ,但结构有轻微的畸变 .研究了 Pr( 2 )对小鼠感染FM1的治疗效果 ,并与阳性对照药物病毒唑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 ,Pr( 2 )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活性 ,甚至超过阳性对照药物病毒唑的抗病毒效果 ,比较两种给药途径 ,结果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合成 抗病毒活性 钼锗杂多蓝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插入配体的位阻效应对键合DNA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甄启雄 叶保辉 +2 位作者 刘劲刚 计亮年 王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661-1666,共6页
合成了2,3-二甲基-1,4,8,9-四氮三联苯(dm tatp)和2,3-二苯基-1,4,8,9-四氮三联苯(dptat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与 2,2′-联吡啶和钌(Ⅱ)的混配物[Ru(bpy)2dm tatp]2+ ... 合成了2,3-二甲基-1,4,8,9-四氮三联苯(dm tatp)和2,3-二苯基-1,4,8,9-四氮三联苯(dptat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与 2,2′-联吡啶和钌(Ⅱ)的混配物[Ru(bpy)2dm tatp]2+ (1)和[Ru(bpy)2dptatp]2+ (2), 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粘度测定和圆二色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结合我们以前对配合物[Ru(bpy)2tatp]2+ (3) (tatp 为1,4,8,9-四氮三联苯)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研究, 得出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强度顺序为: [Ru(bpy)2tatp]2+ >[Ru(bpy)2dptatp]2+ > [Ru(bpy)2dm tatp]2+ , 这与插入配体的位阻效应的减少趋势相一致. 同时,还测定了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 DNA 插入作用 位阻效应 探针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桥联新型手性锌双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海洋 黄锦汪 +2 位作者 田瑄 胡希明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1-513,共3页
生命系统中的金属卟啉生物大分子在卟啉的Soret带均表现出诱导圆二色性(InducedFig.1Structureofaminoacidbridgedzincpor┐phyrindimerO,O┐C2┐AA┐C2┐(... 生命系统中的金属卟啉生物大分子在卟啉的Soret带均表现出诱导圆二色性(InducedFig.1Structureofaminoacidbridgedzincpor┐phyrindimerO,O┐C2┐AA┐C2┐(TPP)2Zn2R=Bn,A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双卟啉 合成 配合物 氨基酸桥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卟啉[Ru(bpy)_2(MPyTPP)Cl]^+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梅文杰 刘杰 +2 位作者 李安兴 黄绮雯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49-2051,共3页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ated porphyrin [Ru(bpy) 2(MPyTPP)Cl] + with CT-DNA was investigated with UV-Vis and fluorescent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Ru(bpy) 2(MPyTPP)Cl] + binds to CT-DNA with a high affinity.
关键词 钌卟啉 [Ru(bpy)2(MPyTPP)Cl]^+ 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 分子间亲和作用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卟啉化合物的构象平衡及π-π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任奇志 黄锦汪 +1 位作者 林翠梧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制备并表征了一系列以柔韧烷氧链相连的自由双卟啉及其锌配合物,以1HNMR考察了烷氧链长度及锌离子对双卟啉构象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卟啉存在开放式及闭合式构象平衡,随烷氧链的增长,构象平衡由开放式向闭合式移动,当链上... 制备并表征了一系列以柔韧烷氧链相连的自由双卟啉及其锌配合物,以1HNMR考察了烷氧链长度及锌离子对双卟啉构象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卟啉存在开放式及闭合式构象平衡,随烷氧链的增长,构象平衡由开放式向闭合式移动,当链上碳原子数为4时最有利于双卟啉形成闭合式构象.锌离子与卟啉环配位后未改变构象平衡趋势.应用IR谱研究了双卟啉环间π-π相互作用,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双卟啉环间单重态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构象平衡 双卟啉锌 化学位移 锌卟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核配合物的形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任祥忠 张培新 王芳 李翠华 刘建忠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5-1810,共6页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后与DNA的作用机制变化.结果表明,[Ru(bpy)2TPPHZ]2+和[Ru(bpy)2ODHIP]2+均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和[Ru(bpy)2(ODHIP)Ni]4+,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与DNA作用后,配合物仍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的荧光几乎完全消失,同时配合物与DNA保持插入模式作用,而配合物[Ru(bpy)2(ODHIP)Ni]4+与DNA的作用则由沟面结合改为插入结合,同时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 DNA NI^2+ 荧光 插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吩噻嗪-Corrole镓(III)配合物的合成、荧光及其光断裂DNA性质(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蕾 江焕峰 +5 位作者 尹伟 汪华华 王惠 张雷 计亮年 刘海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469,共5页
合成了吩噻嗪(PTZ)-corrole二元体1-3及其镓(III)配合物4-6.采用稳态吸收与稳态发射及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技术研究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光物理特性.结合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计算得到它们的辐射和无辐射速率常数.稳态吸收光谱表明:几种二... 合成了吩噻嗪(PTZ)-corrole二元体1-3及其镓(III)配合物4-6.采用稳态吸收与稳态发射及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技术研究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光物理特性.结合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计算得到它们的辐射和无辐射速率常数.稳态吸收光谱表明:几种二元体中,corrole镓(III)单元表现出更强的Soret带和Q带.化合物1-3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是0.156、0.134和0.139,辐射速率常数分别为4.02′107、3.47′107和2.89′107s-1.化合物4-6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是0.502、0.443和0.494,辐射速率常数分别为20.90′107、16.78′107和21.11′107s-1.可见,化合物4-6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辐射速率常数均高于化合物1-3.然而,化合物4-6的荧光寿命分别是2.40、2.64和2.34ns,低于自由corrole1-3.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光照的条件下,这些吩噻嗪-corrole镓(III)二元体化合物能够把超螺旋DNA(formI)切割成缺刻型DNA(form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OLE 吩噻嗪 镓(Ⅲ) 荧光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 被引量:58
11
作者 刘杰 龚孟濂 +2 位作者 鲁统部 毛宗万 计亮年 《大学化学》 CAS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结合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学生、媒体的相互作用,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无机化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 相互作用 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桥联手性锌双卟啉受体对胺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海洋 胡希明 +7 位作者 应晓 刘义 黄剑 黄锦汪 计亮年 田瑄 杨立 朱启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49-851,共3页
金属卟啉的分子识别研究是当今卟啉仿生化学的重要课题.手性金属卟啉作为光学活性分子的对映选择识别受体和手性核磁共振试剂[1]尤为引人注目.Crossley等[2]报道了以刚性Trogers碱为间隔基的手性锌双卟啉对组... 金属卟啉的分子识别研究是当今卟啉仿生化学的重要课题.手性金属卟啉作为光学活性分子的对映选择识别受体和手性核磁共振试剂[1]尤为引人注目.Crossley等[2]报道了以刚性Trogers碱为间隔基的手性锌双卟啉对组氨酸甲酯和赖氨酸苯酯的立体选择性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桥联 手性锌双卟啉 分子识别 官能团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氰根桥联的一维链状大环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鲁统部 向华 +4 位作者 李晓燕 苏成勇 毛宗万 计亮年 郁开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7-189,共3页
One-dimensional cyanide-bridged bimetallic coordination polymer [CuL(H 2O) 2] n [(CuL)·(μ-CN) 2Fe(CN) 4] 2n ·(H 2O) 2n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crystallizes i... One-dimensional cyanide-bridged bimetallic coordination polymer [CuL(H 2O) 2] n [(CuL)·(μ-CN) 2Fe(CN) 4] 2n ·(H 2O) 2n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of the space group C2/c with a=2.983 1(5) nm, b=1.527 4(3) nm, c= 1.725 3(4) nm, β=107.68(2)°, V=7.490(3) nm3, Z=8, D c=1.382 g/cm3, F(000)=3 260, R=0.059 3, wR 2=0.132 3, S=0.885. The one-dimensional zigzag chain extents through Cu—CN—Fe—CN—Cu linkages. The adjacent two polymer chains are linked by the O—H……NC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CuL(H 2O) 2] 2+ and [Fe(CN) 6] 3- ions to form hydrophilic channels in which water molecules a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配位聚合物 铁氰根 一维链状结构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钌(Ⅱ)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电化学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红 巢晖 +1 位作者 蒋雄 计亮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8-732,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技术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 Ru(Ⅱ)与 2,2’-联吡啶(bpy)、1,10-邻菲咯啉(phen)和桥联配体1,4-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苯(DIPB)配位而成的四种... 应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技术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 Ru(Ⅱ)与 2,2’-联吡啶(bpy)、1,10-邻菲咯啉(phen)和桥联配体1,4-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苯(DIPB)配位而成的四种配合物[Rul:Ru(bpy)2DIPB(ClO4)2、RU2:(bpy)2Ru(DIPB)Ru(bpy)2(ClO4)4、Ru3:Ru(phen)2DIPB(ClO4)2和 Ru4:(phen)2 RU(DIPB)Ru(phen)2(ClO4)4]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单、双核中心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分别呈现1对可逆的1电子和2电子的氧化还原波,单核对应的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较双核的大,辅助配体为bpy的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较phen的大应用循环交流伏安法和微分电容技术研究则发现,双核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表现为2个连续单电子过程的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Ⅱ)配合物 铂电极 中心离子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法 交流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镓Corrole光谱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开美 邵文莉 +4 位作者 汪华华 应晓 王惠 计亮年 刘海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9-206,共8页
合成了一系列周边取代的Corrole(1,2,3,4)及其镓配合物1-Ga(Py)、2-Ga(Py)、3-Ga(Py)、4-Ga(Py),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可见光谱,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溶剂对这一系列自由Corrole及镓Corrole... 合成了一系列周边取代的Corrole(1,2,3,4)及其镓配合物1-Ga(Py)、2-Ga(Py)、3-Ga(Py)、4-Ga(Py),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可见光谱,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溶剂对这一系列自由Corrole及镓Corrole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将获得的荧光衰减动力学曲线采用单指数拟合并进行解卷积处理获得荧光的寿命值.非(弱)极性溶剂对镓Corrole紫外光谱的影响服从Bayliss方程,且镓Corrole非辐射能量损失hc(ν1A-νF)与F(n)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OLE 荧光 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hen)_2TATP^(3+)与DNA在旋转金盘金环电极上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红 蒋雄 +2 位作者 王雷 叶保辉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995-998,共4页
在pH =7.2的Tris缓冲溶液中 ,利用旋转环盘电极法研究了金电极上Co(phen) 2 TATP3 + 与DNA的相互作用 ,并根据扩散控制和电化学控制下得到的各种参数 ,对它们作用的模式进行了讨论 .发现当一定量的DNA存在时 ,Co(phen) 2 TATP3 + 的扩... 在pH =7.2的Tris缓冲溶液中 ,利用旋转环盘电极法研究了金电极上Co(phen) 2 TATP3 + 与DNA的相互作用 ,并根据扩散控制和电化学控制下得到的各种参数 ,对它们作用的模式进行了讨论 .发现当一定量的DNA存在时 ,Co(phen) 2 TATP3 + 的扩散系数、还原反应的传递系数和半波电位下的速率常数、还原产物Co(phen) 2 TATP2 + 的收集系数和脱出率等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减小 .利用Co(bpy) 3 + 3 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Co(phen) 2 TATP3 + 与Co(bpy) 3 + 3 在加入DNA后在收集系数和传递系数变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钴(Ⅲ)配合物 DNA 金电极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羧酸咔咯铁(Ⅲ)配合物对DNA的氧化断裂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阳 陈欢 +4 位作者 闻金燕 王湘利 王惠 计亮年 刘海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62-2469,共8页
合成了5,10,15-三(4-羧基-苯基)咔咯铁配合物(FeⅢTCPC),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FeⅢTCPC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氧化剂参与下FeⅢTCPC对pBR22 DNA的氧化断裂能力.... 合成了5,10,15-三(4-羧基-苯基)咔咯铁配合物(FeⅢTCPC),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FeⅢTCPC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氧化剂参与下FeⅢTCPC对pBR22 DNA的氧化断裂能力.结果表明,FeⅢTCPC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外部结合模式,其结合常数K b=1.96×105L/mol.在过氧化氢(H2O2)或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条件下,FeⅢTCPC展现出良好的DNA氧化断裂能力,且TBHP的氧化断裂效率比H2O2好.用H2O2和TBHP为氧化剂时,FeⅢTCPC可能是通过活性FeⅤ-oxo机制对DNA氧化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咯 DNA 氧化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吡啶配体的设计及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刘建忠 任祥忠 张培新 魏波 徐宏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53-1755,共3页
Two structurally related polypyridyl ligands ODHIP(3,4-dihydroxyl-imidazophenanthroline), MDHIP(2,4-dihydrox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II) complexes [Ru(phen) 2ODHIP] 2+ and [Ru(phen) 2MDHIP] 2+ we... Two structurally related polypyridyl ligands ODHIP(3,4-dihydroxyl-imidazophenanthroline), MDHIP(2,4-dihydrox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II) complexes [Ru(phen) 2ODHIP] 2+ and [Ru(phen) 2MDHIP] 2+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ir DNA-binding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complexes are bound to DNA by different modes due to the different planarities of ligands. For the complex [Ru(phen) 2MDHIP] 2+, the 2- position ortho group of MDHIP could form an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with the nitrogen atom of the imidazole ring to extend the planarity and strengthen the binding affin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4- position ortho group hindered the complex from intercalating into the base pairs of DNA, and finally, making the complex bind to DNA by a partial intercalative mode. However, for the complex [Ru(phen) 2ODHIP] 2+, there was no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formed and the two ortho groups further increased the steric effect and decreased the binding affinity, thus making the complex bind to DNA by groove binding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设计 DNA 结构识别 作用机制 插入作用 沟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红 江琳才 计亮年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用电位扫描、旋转环盘电极和微分电容等方法研究了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6的介质中,观察到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波,它是可逆的二电子反应,其还原产物RFH2在电极上的吸附为弱吸附,溶出性能良好,在6<pH<... 用电位扫描、旋转环盘电极和微分电容等方法研究了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6的介质中,观察到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波,它是可逆的二电子反应,其还原产物RFH2在电极上的吸附为弱吸附,溶出性能良好,在6<pH<10的介质中,出现两个分离但仍有部分重叠的氧化还原波,相应于两步单电子反应,还原所生成的RFH和RFH2发生强吸附,很难溶出.在pH>10的介质中,仍然出现两个分离但有部分重叠的氧化还原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电化学还原 玻碳电极 吸附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和Λ-[Ru(bpy)_2(HPIP)]^(2+)两种异构体对小牛胸腺DNA不同键合速率的CD光谱证明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劲刚 叶保辉 +2 位作者 计亮年 田暄 傅瑶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525,共1页
Wilson[1]于1997年发表了关于DNA导电性的评论性文章,介绍了各种学派的观点.争论焦点在于DNA是否为导体.将两种配合物键合于DNA作为接头,通过研究电子转移可确定DNA是否为导线,其中配合物和DNA键合模... Wilson[1]于1997年发表了关于DNA导电性的评论性文章,介绍了各种学派的观点.争论焦点在于DNA是否为导体.将两种配合物键合于DNA作为接头,通过研究电子转移可确定DNA是否为导线,其中配合物和DNA键合模式是研究的关键.Barto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DNA 电子转换 导电性 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