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D4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4H型两家系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詹飞霞 蒋青青 +3 位作者 吕雯露 田沃土 栾兴华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621,共6页
目的 报道2例FGD4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4H型(CMT4H型)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CMT4H型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CMT4H型患儿,均为散发病... 目的 报道2例FGD4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4H型(CMT4H型)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CMT4H型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CMT4H型患儿,均为散发病例,青春期早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姿势、步态异常,行走困难和足部畸形;电生理检测均提示四肢多发感觉和运动神经损害,以脱髓鞘改变为主。家系1先证者腓肠神经组织活检显示有髓纤维密度减少、薄髓鞘纤维及个别髓鞘异常折叠或增厚。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家系1先证者存在FGD4基因c.1688C>A(p.Thr563Lys)和c.1951C>T(p.Gln651Ter)复合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存在FGD4基因c.694T>C(p.Phe232Leu)和c.1673G>A(p.Arg558Gln)复合杂合突变,均为新发突变,且符合家系共分离特点。结论 CMT4H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脱髓鞘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两家系报道进一步扩宽FGD4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科-马里-图斯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基因变异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二例
2
作者 武倩 詹飞霞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例1女性,8岁,主因独立行走不能6年余,于2011年8月10日至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儿于出生后约15月龄时(2004年10月)受凉后发热(约39℃)而出现肢体活动差,表现为四肢活动减少,独自站立不能,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尤以受凉、上呼吸道感染后... 例1女性,8岁,主因独立行走不能6年余,于2011年8月10日至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儿于出生后约15月龄时(2004年10月)受凉后发热(约39℃)而出现肢体活动差,表现为四肢活动减少,独自站立不能,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尤以受凉、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明显加重。2岁时仍无法独立行走,需他人扶行,并出现四肢关节挛缩,症状有日间波动性,晨轻暮重。曾于外院就诊,具体检查和诊断不详,未予治疗。家属诉患儿出生史及1岁以内语言、运动等生长发育史均正常;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非MeSH词) 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非MeSH词) 左旋多巴 基因 突变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临床罕见的、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白质变性病,临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特征性病理改变...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临床罕见的、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白质变性病,临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伴显著轴索球样变性;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基因是目前确定的唯一致病基因。本文拟就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研究、分子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弥漫性轴索损伤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巨噬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脑磁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詹飞霞 曹春燕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9-983,共5页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对人脑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逐渐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大脑高级活动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该文主要对癫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偏头痛等常见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MEG应用及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疾病 癫痫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偏头痛 脑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学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1-1556,共6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所致的步态异常或障碍。临床上,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和线粒体...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所致的步态异常或障碍。临床上,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根据临床表型的复杂与否,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至今HSP已发现或报道了78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常染色体显性HSP已发现20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13个致病基因已被克隆。该文就常染色体显性HSP的遗传学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截瘫 遗传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致病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其中以痉挛性截瘫4型(SPG4)最为常见。迄今,已发现78个HSP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基因SPAST编...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其中以痉挛性截瘫4型(SPG4)最为常见。迄今,已发现78个HSP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基因SPAST编码的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于调节微管长度、数量和活力,以及对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认为SPAST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是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SPAST基因编码的2种异构体(M1、M87)可能存在获得性的突变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该文就SPG4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 微管切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詹飞霞 陈晓晗 +3 位作者 赵玉丞 马跃晋 庄建华 尹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的两大常见疾病,关于二者的相关性尚未十分明确。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引起脑小血管病的机制不同。睡眠呼吸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既可能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也可... 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的两大常见疾病,关于二者的相关性尚未十分明确。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引起脑小血管病的机制不同。睡眠呼吸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既可能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也可能是脑小血管病引起的重要临床表现。本文根据睡眠障碍是否与呼吸相关,分别对脑小血管病与睡眠呼吸障碍、脑小血管病与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关系的认识,促进对脑小血管病的综合管理和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睡眠障碍 认知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遗传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啸巍 詹飞霞 +4 位作者 张超 刘时华 钟平 曹立 栾兴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9-616,共8页
目的·研究周围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22,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遗传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2022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 目的·研究周围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22,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遗传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2022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62例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和Sanger测序技术等分子诊断技术综合分析筛选出26例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先证者及其33例家系成员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包括重复突变、缺失突变及点突变。进一步分析26例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遗传学和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包括人口学数据、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病理学特点等。结果·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共59例(男性37例,女性22例),其中46例为家系病例(来自13个家系),余13例为散发病例。所有患者发病年龄34.0(14.0,49.5)岁,首发症状为肢体无力或肢体麻木。51例为PMP22重复突变,临床表型为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 type-1A,CMT1A);6例PMP22缺失突变,临床表型为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HNPP);2例PMP22点突变(p.S72L和p.G100V),表型为Dejerine-Sottas综合征(Dejerine-Sottas syndrome,DSS)。16例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12例PMP22重复突变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SCV)较4例PMP22缺失突变患者明显降低(均P<0.05),2种突变类型均可出现传导阻滞现象。12例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腓肠神经活检,包括8例PMP22重复突变、3例PMP22缺失突变和1例PMP22点突变,可见不同程度有髓神经纤维变薄、“洋葱球样”变及神经纤维密度减低等病理改变。结论·PMP22基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CMT1A、HNPP及DSS等表型,具有临床异质性。对于电生理检测和腓肠神经活检呈脱髓鞘表现的患者,排除获得性病因后,应予以PMP22基因重复、缺失和点突变的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优化诊断以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1A型 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 Dejerine-Sottas综合征 PMP22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黑酸尿症合并周围神经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文哲 詹飞霞 +3 位作者 蒋青青 徐周伟 曹立 栾兴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AKU)又称为黑尿症或褐黄病,是一种罕见的酪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编码尿黑酸1,2-二氧化酶的HGD基因(homogentisate 1,2 dioxygenase,HGD)突变所致。患者因先天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导致体内苯... 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AKU)又称为黑尿症或褐黄病,是一种罕见的酪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编码尿黑酸1,2-二氧化酶的HGD基因(homogentisate 1,2 dioxygenase,HGD)突变所致。患者因先天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导致体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产生的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HGA)无法降解,经尿液排出,或慢性进行性沉积于机体多处结缔组织,形成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黑酸尿症 HGD基因 尿黑酸 褐黄病 性骨关节病 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总结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黎 詹飞霞 +3 位作者 黄啸君 田沃土 李资益 曹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6-212,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基因型的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c.649dupC)的原发性PKD患者临床资...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基因型的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c.649dupC)的原发性PK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登记表记录并整理,就其临床表型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男性与女性以及家族性与散发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的PKD患者男女比例为2.72∶1,平均发病年龄为(9.93±3.52)岁,平均就诊年龄为(23.98±8.92)岁;单纯型54例(58.06%)、复杂型39例(41.94%);87例(93.55%)发作前有预感;发作形式包括肌张力障碍44例(47.31%),舞蹈样动作5例(5.38%),或混合发作(47.31%)。散发性58例(62.37%)、家族性35例(37.63%),外显率为67.05%。62例(66.67%)服用抗癫药物患者中46例(74.19%)症状完全控制,14例(22.58%)发作频率下降但偶有发作,2例(3.23%)未见明显缓解。男性组面部累及比例低于女性组(P=0.017),家族性组面部累及比例低于散发性组(P=0.011)。结论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具有基因型-表型异质性,该基因型更容易表现为复杂型PKD,具有外显不全的遗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T2 PKD 热点突变 表型 基因型 c.649dupC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基因突变所致的偏瘫型偏头痛2例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思奇 黄啸君 +2 位作者 詹飞霞 田沃土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和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诊断标准,2例患者符合典型单纯偏瘫型偏头痛的诊断。ATP1A2基因检测显示,2例患者均存在ATP1A2基因突变。病例1为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该突变此前报道为致病性突变;病例2为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查阅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该位点单独致病的相关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病例1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评定为“可能致病”,病例2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评定为“意义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偏头痛 ATP1A2基因 单纯型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五例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12
作者 刘晓黎 张斌 +1 位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6-312,共7页
目的报道5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数据库总结疾病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与结果纳入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 目的报道5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数据库总结疾病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与结果纳入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患者,均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1例(例2)极长链脂肪酸水平升高,1例(例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仅1例(例5)可见右侧额顶叶多发缺血灶以及脑干和小脑缺血灶,3例(例2、例3、例5)可见椎间盘突出或脊椎退行性变。基因检测显示5例均存在致病性变异,例1为ABCD1基因外显子1 c.421G>A(p.Ala141Thr)半合子变异、例2为ABCD1基因外显子1 c.454C>G(p.Arg152Gly)半合子变异且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例3为ABCD1基因外显子1 c.521A>G(p.Tyr174Cys)半合子变异、例4和例5均为ABCD1基因外显子1 c.293C>T(p.Ser98Leu)半合子变异。进一步检索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数据库,共收录1255种ABCD1基因变异,可发生于各外显子、内含子和5’非翻译区,尤以外显子1(43.12%,370/858)和外显子6(10.02%,86/858)常见。结论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ABCD1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ABCD1基因外显子1和6为热点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