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Cu共渗不锈钢表面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倪红卫 詹玮婷 陈荣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7-29,共3页
以银铜合金为靶材,利用辉光等离子体在AISI304不锈钢表面同时渗入银和铜,制备性能优良的抗菌不锈钢。对渗层的形貌、化学组成、耐蚀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渗层在不锈钢表面分布均匀,Ag/Cu元素质量比为4.9∶3;不锈钢表... 以银铜合金为靶材,利用辉光等离子体在AISI304不锈钢表面同时渗入银和铜,制备性能优良的抗菌不锈钢。对渗层的形貌、化学组成、耐蚀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渗层在不锈钢表面分布均匀,Ag/Cu元素质量比为4.9∶3;不锈钢表面渗层腐蚀电位由-0.103V提高到0.07V,自腐蚀电流密度从1.66×10-7A/cm2降至5.813×10-9A/cm2,耐腐蚀性能有所提高;渗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等离子体 抗菌不锈钢 极化曲线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Cu/Zn共渗层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倪红卫 詹玮婷 陈荣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27,92,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抗菌性能、抗腐蚀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首次以Cu,Zn代替Ag,利用辉光等离子体法在AISI304不锈钢表面同时渗入Cu,Zn金属离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抗菌不锈钢。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渗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通过... 为了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抗菌性能、抗腐蚀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首次以Cu,Zn代替Ag,利用辉光等离子体法在AISI304不锈钢表面同时渗入Cu,Zn金属离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抗菌不锈钢。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渗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研究了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以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试了不锈钢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渗层厚度约4μm,主要成分为铜锌合金,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达100%;抗菌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AISI304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共渗 辉光等离子体 不锈钢 微观结构 耐蚀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的刀具不锈钢表面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5
3
作者 邰军凯 倪红卫 +1 位作者 陈荣生 詹玮婷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采用高能气体离子源注入机对刀具不锈钢2Cr13进行氮离子注入,以增强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对注入后的不锈钢试样进行了成分分析、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和耐蚀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注入较大剂量氮离子后,不锈钢表面生成了CrN、FeN等... 采用高能气体离子源注入机对刀具不锈钢2Cr13进行氮离子注入,以增强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对注入后的不锈钢试样进行了成分分析、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和耐蚀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注入较大剂量氮离子后,不锈钢表面生成了CrN、FeN等间隙相,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随着氮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升;当注入剂量为7.2×1017cm-2时,不锈钢表面维氏硬度从320HV提高到850HV,摩擦系数从0.52降低到0.33,并且仍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高能离子注入 刀具不锈钢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ZnO纳米阵列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4
作者 梁旭 韩露 +5 位作者 雷雅京 黎雯 黄瑞滨 陈荣生 倪红卫 詹玮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0-35,共6页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ZnO纳米棒阵列(GO/ZnO NRs)作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电极进行形貌、组织和结构的表征,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对...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ZnO纳米棒阵列(GO/ZnO NRs)作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电极进行形貌、组织和结构的表征,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对电极进行了电流-时间(I-t)曲线测试,分析了在不同氧化石墨烯(GO)沉积条件下GO/ZnO NRs的光电化学性能,在无酶条件下对电极进行光电化学葡萄糖传感测试。结果表明,GO的添加使得ZnO无序的纳米颗粒/棒形貌转变为定向生长的一维阵列,并随着GO的全程添加,ZnO(200)晶面的垂直堆积被抑制,(100)晶面和(101)晶面逐渐堆积,从而使ZnO纳米棒的形貌从原有的尖头生长成平头形。所得GO/ZnO NRs对葡萄糖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低的检测限和良好的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阵列 氧化石墨烯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不锈钢 光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