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羌塘古生界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1
作者 解超明 史哲 +4 位作者 段梦龙 陈红灿 徐铭蔚 白希泰 张家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22,共22页
羌塘处于青藏高原腹地,在大地构造上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羌塘中央隆起带)为界划分为羌南和羌北两个地块。羌塘中部的蛇绿混杂岩、高压变质岩以及弧岩浆岩等方面的大量前期研究表明,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至少从寒武纪打开、持续或阶... 羌塘处于青藏高原腹地,在大地构造上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羌塘中央隆起带)为界划分为羌南和羌北两个地块。羌塘中部的蛇绿混杂岩、高压变质岩以及弧岩浆岩等方面的大量前期研究表明,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至少从寒武纪打开、持续或阶段性演化到三叠纪,使得羌南和羌北在古生代期间分属于冈瓦纳与劳亚大陆体系。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羌塘中央隆起带古生界的物质组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情况。通过梳理研究发现,羌南和羌北的古生界沉积记录相对完整和连续,但研究程度仍明显偏低,南、北羌塘古生代盆地充填与演化研究明显不足,有关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及两侧大陆边缘的演化历史并不清楚,羌塘盆地结构与构造属性与羌塘油气远景评价等基础地质工作亟须开展。开展羌塘古生界研究,不仅能有效揭示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对重塑古特提斯洋-陆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同时,对认识羌塘盆地基底性质与结构、进行羌塘油气资源调查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古生代 地层划分与对比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扎扛地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流纹岩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及其对原特提斯洋俯冲的启示
2
作者 陈红灿 解超明 +2 位作者 张家俊 白希泰 段梦龙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1-458,共18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南部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于揭示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大陆边缘性质及原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拉萨地块申扎县北部扎扛地区发现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流纹岩进行研究,探讨该流纹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南部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于揭示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大陆边缘性质及原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拉萨地块申扎县北部扎扛地区发现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流纹岩进行研究,探讨该流纹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为进一步约束申扎地区扎扛不整合时限,并为认识冈瓦纳大陆北缘在早古生代的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北拉萨地块申扎县北部扎扛地区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85±5 Ma,样品显示出高硅、富碱、富铝、低磷、低镁等地球化学特征,SiO_(2)含量为75.10%~77.39%,Al_(2)O_(3)含量为10.74%~12.90%,K_(2)O+Na_(2)O为6.65%~7.99%,P2O5含量介于0.03%~0.11%之间,MgO含量为0.27%~0.35%,A/CNK值为1.20~1.61,大于1.1,为强过铝质钾玄岩岩石系列。扎扛流纹岩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元素相对平坦的特征,有较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并伴随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44~0.48),扎扛流纹岩具有较高的Rb(368.43×10^(-6)~489.42×10^(-6))含量,Zr/Hf(31.97~37.35)、Nb/Ta(12.17~15.32)值较低,指示其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在SiO_(2)-Zr图解及ACF图解中,样品落入S型花岗岩区域,显示出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ε_(Hf)(t)值变化范围较小,介于-2.0~-5.5之间,平均为-3.7,均为负值,指示其可能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581~1752 Ma,表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可能为其岩浆源区。【结论】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及样品特征,扎扛地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流纹岩可能形成于原特提斯洋洋壳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的构造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扎扛地区 流纹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安多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 被引量:42
3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3 位作者 苏黎 吴彦旺 王明 于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7-1744,共8页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范围为0.63~1.04,平均为0.85,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获得片麻岩中锆石LA-ICP-MSU-Pb原位同位素年龄488.0Ma±4.2Ma。定年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原岩侵位于泛非期,证实聂荣微陆块受到晚泛非热运动的影响,为解决聂荣微陆块基底性质和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地区 片麻岩 泛非期 锆石LA-ICP-MS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聂荣微陆块的构造亲缘性——来自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13
4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2 位作者 王明 吴彦旺 胡兆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78-1792,共15页
聂荣微陆块位于安多与那曲之间,呈眼球状透镜体近东西向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中。聂荣微陆块主体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古生代地层及中生代花岗岩岩基组成。为了更好地认识聂荣微陆块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并对其构造演化进行约束... 聂荣微陆块位于安多与那曲之间,呈眼球状透镜体近东西向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中。聂荣微陆块主体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古生代地层及中生代花岗岩岩基组成。为了更好地认识聂荣微陆块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并对其构造演化进行约束,分析了基底岩石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3件片麻岩样品的野外产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片麻岩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样品锆石微量元素示踪、成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征;锆石U-Pb年龄在820~843Ma之间,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时代。片麻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估算结果显示,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94~856℃。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小,介于-0.8~0.5之间,平均值为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8~1.96Ga。结合区域资料,安多片麻岩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裂解拉张的环境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微陆块上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事件是罗迪尼亚大陆全球裂解事件的产物,并可能与扬子板块边缘的裂解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聂荣微陆块 安多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古特提斯洋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23
5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4 位作者 李光明 张林奎 王斌 董宇超 郝宇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13,共13页
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关注的前沿和热点,冈底斯中部松多地区因榴辉岩带的发现,使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为了更好认识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的... 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关注的前沿和热点,冈底斯中部松多地区因榴辉岩带的发现,使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为了更好认识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初步讨论了唐加-松多地区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时代。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中部唐加-松多地区保存了相对完整的与古特提斯洋演化以及洋陆转换密切相关的混杂岩,是恢复和反演古特提斯洋演化的理想靶区。松多古特提斯洋洋壳及其消亡的地质记录主要包括晚古生代唐加-松多蛇绿岩、中二叠世洋岛残片、高压变质带、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以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磨拉石建造。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松多古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这些地质记录对恢复和反演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洋岛 岩浆弧 高压变质带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安多高压麻粒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3 位作者 苏犁 董永胜 吴彦旺 谢尧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2-92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高压麻粒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其围岩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核-边显微结构,核部残留锆石具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541±8Ma... 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高压麻粒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其围岩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核-边显微结构,核部残留锆石具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541±8Ma~834±11Ma;第二类锆石具典型的变质锆石成因的结构特征,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79.0±1.7Ma。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6.7±1.1Ma。年代学资料显示麻粒岩与其围岩均具有泛非期的年龄信息,麻粒岩的原岩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并于早-中侏罗世发生了峰期高压变质作用改造,该变质事件可能代表着聂荣微陆块与羌南板块的碰撞拼合。伴随着早-中侏罗世的岩浆作用,麻粒岩及其围岩迅速抬升,抬升的时间跨度在13Myr左右,于166.7Ma左右抬升至地壳浅层部位或近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锆石U-PB定年 40Ar-39Ar测年 聂荣微陆块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地区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解超明 段梦龙 +3 位作者 于云鹏 王斌 宋宇航 张红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65-3082,共18页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变质辉长岩对于讨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报道了松多变质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并探讨了...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变质辉长岩对于讨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报道了松多变质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启示。结果表明,松多变质辉长岩原岩形成于195±6Ma^202±2Ma之间;Si O2含量为45. 56%~53. 69%,MgO含量较高为6. 04%~11. 75%,Mg#为66~77;高Cr(209×10-6~746×10-6)和Ni(80×10-6~234×10-6)含量。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介于E-MORB和OIB之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La/Yb)N=2. 06~4. 81、(La/Sm)N=1. 50~2. 48、(Gd/Yb)N=1. 21~1. 67和(Ce/Y)N<2。锆石εHf(t)值为-1. 9~3. 9,具相对古老Hf模式年龄(988~1361Ma)。综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认为松多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原岩的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改造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松多古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事件所引发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松多地区 变质辉长岩 岩石成因 早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菊花山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3 位作者 董永胜 吴彦旺 王明 胡培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57-1862,共6页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地区发现冈玛日-菊花山大型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延伸长度超过200km,总体走向近东西,构成新生代戈木错盆地的北部主干边界。推覆构造在冈玛日一带出露最好,表现为一系列单冲型逆冲断层构成的叠瓦状构造,逆冲断面...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地区发现冈玛日-菊花山大型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延伸长度超过200km,总体走向近东西,构成新生代戈木错盆地的北部主干边界。推覆构造在冈玛日一带出露最好,表现为一系列单冲型逆冲断层构成的叠瓦状构造,逆冲断面倾向北,倾角12~20°,逆冲方向190~200°。冈玛日-菊花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对探讨高原隆升在羌塘地区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探讨新生代戈木错盆地的演化和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了新的构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中部 新生代盆地 冈玛日 逆冲推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4 位作者 翟庆国 刘一鸣 王明 胡培远 范建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藏北羌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演化历史以及羌塘盆地基底性质结构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藏北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学格架,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早古... 藏北羌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演化历史以及羌塘盆地基底性质结构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藏北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学格架,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以及羌塘盆地基底属性的约束。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日湾茶卡、都古尔、戈木日、本松错等地区,岩性以变质辉长岩、变质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变质流纹岩以及花岗片麻岩等为主。基于区域地质调查和年代学研究结果,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发生了多期岩浆作用,分别为~500 Ma、~482 Ma、~474 Ma、~455 Ma、~438 Ma。这些岩浆岩可能是泛非造山运动结束后,冈瓦纳大陆北缘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产物,并构成了羌南-保山板块早古生代的结晶基底,但有关伸展减薄的机制问题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这些地质记录对恢复和反演青藏高原冈瓦纳大陆北缘的陆缘性质具有重要约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早古生代 岩浆岩 羌塘基底 冈瓦纳 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瓦纳大陆北缘早期的洋壳信息──来自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依据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4 位作者 董永胜 蒋光武 解超明 吴彦旺 王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05-1612,共8页
普遍认为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发生在泥盆纪,形成了古特提斯洋并持续演化到晚三叠世。最近在羌塘中部的桃形湖—果干加年山一带发现了完整的蛇绿岩组合,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堆晶辉长岩中获得467~431M... 普遍认为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发生在泥盆纪,形成了古特提斯洋并持续演化到晚三叠世。最近在羌塘中部的桃形湖—果干加年山一带发现了完整的蛇绿岩组合,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堆晶辉长岩中获得467~431Ma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这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首次发现早古生代蛇绿岩,应记录了冈瓦纳北缘早期的洋壳演化信息,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裂解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冈瓦纳大陆 洋壳 早古生代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32
11
作者 吴彦旺 李才 +2 位作者 董永胜 解超明 胡培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近期的重要发现。通过对桃形湖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各单元出露齐全,由下到上分别为变质橄榄岩、超基性堆晶杂岩、堆... 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近期的重要发现。通过对桃形湖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各单元出露齐全,由下到上分别为变质橄榄岩、超基性堆晶杂岩、堆晶辉长岩、基性岩墙群和枕状玄武岩,在堆晶岩中有不同规模的斜长花岗岩(层)脉体。桃形湖堆晶辉长岩的时代为中奥陶世,并具有大洋中脊型的地球化学特点。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发现说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中存在完整的蛇绿岩组合,同时也是古特提斯洋早期裂解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桃形湖 早古生代 古特提斯 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桃形湖蛇绿岩中钠长花岗岩——古特提斯洋壳消减的证据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培远 李才 +3 位作者 解超明 吴彦旺 王明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404-4414,共11页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黑脊山钠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及锆石Hf同位素成分。野外观察表明钠长花岗岩与桃形湖蛇绿岩为侵入接触关系。样品中的锆石晶型比较完整,具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岩浆核,结合其T...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黑脊山钠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及锆石Hf同位素成分。野外观察表明钠长花岗岩与桃形湖蛇绿岩为侵入接触关系。样品中的锆石晶型比较完整,具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岩浆核,结合其Th/U比值(0.41~1.06),表明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351.2±1.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钠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和很高的Na2O/K2O比值,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为右倾的曲线,伴随较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出Nb、Ta、Ti负异常和Rb、Th、U、K、Pb、Zr、Hf正异常,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投点均落入岛弧花岗岩区。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为+11.56^+14.46,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432~581Ma,显示出明显的幔源特征,说明其源岩可能为俯冲消减的玄武质洋壳。黑脊山钠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羌塘中部的古特提洋在早石炭世已经进入岛弧消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古特提斯洋 岛弧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才 解超明 王明 邓明荣 张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21-2834,共14页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和红脊山蓝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以及原岩恢复工作。研究表明,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围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少量大理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51.19×10^-6~59.43×10^-6)和轻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0.59~0.70],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特征一致,暗示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红脊山地区基性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2.97%~4.14%)和P2O5(0.29%~0.48%)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10~11.6]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但是这些基性蓝片岩与大量的陆源碎屑岩伴生产出,且具有明显的硅铝质上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与南羌塘地区二叠纪大陆板内基性岩墙的产出特征以及地壳混染特征一致,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已识别出的E-MORB型洋壳和洋岛/海山物质深俯冲的证据,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晚三叠世高压变质带以洋壳物质深俯冲为主,同时亦保留了部分陆壳物质俯冲的证据,暗示大洋向北俯冲消减结束之后,又牵引至少一部分南羌塘北缘陆壳物质经历了随后的俯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陆壳俯冲 羌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冈玛错地区展金组的沉积环境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1
14
作者 范建军 李才 +2 位作者 王明 解超明 吴彦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0-1831,共12页
展金组由梁定益等于日土县多玛区吉普村北展金河命名,本文研究的展金组位于藏北羌塘中央隆起带,前人称之为"浅变质岩系",其时代、形成环境、构造属性等存在较大争议。笔者以展金组出露最为典型的地区——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冈... 展金组由梁定益等于日土县多玛区吉普村北展金河命名,本文研究的展金组位于藏北羌塘中央隆起带,前人称之为"浅变质岩系",其时代、形成环境、构造属性等存在较大争议。笔者以展金组出露最为典型的地区——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冈玛错地区为研究区,对展金组进行详细的剖面测制、碎屑锆石的U-Pb定年。结果表明,展金组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冈瓦纳大陆不规律的冰川作用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古特提斯洋大洋盆地的产物,在冈玛错地区可识别出三期较大的冰川运动;展金组的物源为自泛非运动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冈瓦纳大陆,其所处羌南-保山板块为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该项研究为探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沉积环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瓦纳大陆 羌塘南部 展金组 沉积环境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聂荣微陆块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新元古代基底岩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明 李才 +3 位作者 解超明 吴彦旺 苏犁 胡培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01-4108,共8页
聂荣微陆块呈透镜体状夹持在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其上出露有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及二长花岗片麻岩等不同类型的古老片麻岩,本文报道产出于聂荣微陆块上花岗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样品锆石的岩浆震荡环带十分发育,多数... 聂荣微陆块呈透镜体状夹持在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其上出露有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及二长花岗片麻岩等不同类型的古老片麻岩,本文报道产出于聂荣微陆块上花岗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样品锆石的岩浆震荡环带十分发育,多数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的特征。所有测点中有16个测点的Th/U值较高,介于0.58~1.24之间,平均值为0.79,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基本一致,加权平均值为819.6±5.2Ma,笔者等认为该年龄代表了花岗片麻岩的原岩结晶时代为新元古代。我们在羌塘南部地区的碎屑岩中获得了同样的年龄峰值(809Ma)。此外,我们认为年龄中具有507Ma左右的信息反映了泛非事件之后另外一次强烈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在该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地区 聂荣微陆块 花岗片麻岩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岩石学和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彦旺 李才 +2 位作者 解超明 王明 胡培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73-1780,共8页
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近期的新发现。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果干加年山地区二叠纪蛇绿岩出露规模较大,主要由堆晶辉长岩、基性岩墙群、玄武岩等组成。蛇绿岩辉长岩墙获得SIMS锆石年龄272.9Ma±1.8... 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近期的新发现。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果干加年山地区二叠纪蛇绿岩出露规模较大,主要由堆晶辉长岩、基性岩墙群、玄武岩等组成。蛇绿岩辉长岩墙获得SIMS锆石年龄272.9Ma±1.8Ma,时代为早二叠世。果干加年山二叠纪蛇绿岩记录了二叠纪早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构造事件,为探讨和建立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时空模型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中部 果干加年山 二叠纪蛇绿岩 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洋板块地质重建及科学意义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光明 张林奎 +3 位作者 吴建阳 解超明 朱利东 韩芳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复杂碰撞造山带中发现、识别和重建能够揭示从洋中脊形成到海沟俯冲消亡洋陆转换过程的洋板块地层(OPS)单元及岩石组合序列,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冈底斯地块南部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地区发现和识别出大量洋岛、海山... 在复杂碰撞造山带中发现、识别和重建能够揭示从洋中脊形成到海沟俯冲消亡洋陆转换过程的洋板块地层(OPS)单元及岩石组合序列,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冈底斯地块南部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地区发现和识别出大量洋岛、海山、洋内弧、楔顶盆地、大洋盆地等洋板块地层。通过对该洋板块地层岩石组合序列、产出状态与变形变质特征与形成时代、构造环境等的初步研究,得出如下新的认识:(1)新发现的洋板块地层单元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在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俯冲消减而形成增生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青藏高原南部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同时存在并连续演化;(3)南冈底斯带在中生代具有新特提斯增生楔和增生弧的地质背景,并且该增生楔是冈底斯南缘加厚新生下地壳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对斑岩铜矿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 洋板块地质 重建 特提斯演化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早石炭世弧后拉张:来自A型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培远 李才 +3 位作者 吴彦旺 解超明 王明 李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9-1231,共13页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冈玛错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核,并且锆石Th/U比值大于0.5(0.58~1.05),显示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冈玛错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核,并且锆石Th/U比值大于0.5(0.58~1.05),显示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352.4±1.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钾长花岗岩富硅(Si O_2=74.17%~77.88%),低铝(Al2O3=10.50%~11.98%),贫镁(Mg O=0.23%~0.36%),富碱(Na_2O+K_2O=5.74%~7.24%),Na_2O>K_2O,K_2O/Na_2O=0.53~0.71,A/CNK=0.87~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P和Ti等元素,10000Ga/Al=3.12~4.14,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变化于+4.40^+12.14和549~985Ma,显示出正的、不均一的同位素组成,可能形成于壳-幔混合作用,其中幔源端元应当是伸展环境下上涌的地幔岩浆,而壳源端元则可能是扬子板块新元古代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壳对羌北-昌都板块北向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中部 古特提斯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存在志留纪洋盆——来自桃形湖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培远 李才 +4 位作者 吴彦旺 解超明 王明 张红雨 李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1-1661,共11页
报道了羌塘西部桃形湖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及锆石Hf同位素成分。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Th/U值(0.16~0.44),表明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和Cameca U-Pb定年结果... 报道了羌塘西部桃形湖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及锆石Hf同位素成分。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Th/U值(0.16~0.44),表明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和Cameca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41Ma±2Ma和442Ma±3Ma,相当于早志留世,略年轻于伴生的堆晶辉长岩。锆石的εHf(t)值为+8.13^+11.23,平均值为+9.50,具有明显的幔源成因特征。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是洋壳运移过程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斜长花岗岩的年龄数据表明,羌塘中部地区存在志留纪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中部 特提斯 蛇绿岩 斜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北部新元古代中期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3 位作者 李才 解超明 杨韩涛 王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8-722,共25页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中分布的中高级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未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严重制约了对拉萨地块早期构造演化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拉萨地块北部永珠地区念青...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中分布的中高级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未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严重制约了对拉萨地块早期构造演化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拉萨地块北部永珠地区念青唐古拉岩群中的正变质岩系及深熔作用成因的长英质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永珠地区念青唐古拉岩群中正变质岩系的原岩为一套E-MORB型蛇绿岩、剪切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和岛弧岩浆岩组合,深熔脉体则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特征,暗示高压条件下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的成因;LA-ICP-MS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洋壳的形成时代为758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期相一致,可能是在这一期全球性裂解事件中新生的新元古代洋盆记录;在洋壳的运移和进一步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730Ma的剪切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和742Ma的岛弧岩浆岩;变质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大洋可能最终在666Ma的碰撞造山作用中闭合,并在造山带垮塌初期或高压变质岩系折返过程中,由于减压熔融,形成一期660Ma深熔脉体。本文的研究证明了拉萨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存在,首次获得了精确的新元古代变质及深熔作用年龄,填补了拉萨地块早期构造演化的空白,为进一步探讨拉萨地块起源,恢复其在超大陆的汇聚及裂解事件中古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念青唐古拉岩群 新元古代 E-MORB 岛弧岩浆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