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新型砧木对金梅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大卫 刘小莉 +5 位作者 韩飞 吕海燕 解潇冬 张琦 田华 钟彩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60-2169,共10页
【目的】利用猕猴桃属丰富的物种资源,研究砧木对接穗品种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猕猴桃产业应用的新型砧木品种。【方法】首先以大籽等6个长势强旺的猕猴桃物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统一嫁接四倍体黄肉猕猴桃品种金梅,精准评测接穗金梅的产量... 【目的】利用猕猴桃属丰富的物种资源,研究砧木对接穗品种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猕猴桃产业应用的新型砧木品种。【方法】首先以大籽等6个长势强旺的猕猴桃物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统一嫁接四倍体黄肉猕猴桃品种金梅,精准评测接穗金梅的产量、品质和砧穗间的亲和性。其次,从供试材料中选择3个物种共计10个不同基因型,进一步精准评估不同基因型对接穗品种品质的影响。【结果】团叶、梅叶、对萼和大籽猕猴桃砧木嫁接的金梅平均单果质量均超过100 g,显著高于中华本砧,且大籽等砧木提升了干物质含量等关键内在品质。此外,发现同物种不同基因型同样导致金梅的品质发生较大变异。【结论】大籽621和对萼625等新型砧木能够提升接穗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且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值得注意的是,大籽猕猴桃等候选砧木不同基因型个体对接穗品种的影响同样显著,选育适配接穗品种的砧木需要充分考虑从同类型中选择最佳的基因型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物种 砧木 产量 品质 亲和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亚令 耿雅萍 +2 位作者 解潇冬 王芳 张鹏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4-1162,共9页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药用黄芪(Astragali Radix)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本试验利用10对SSR引物对来自17个产地共380个样本的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药用黄芪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I=2.112,H=0.781),...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药用黄芪(Astragali Radix)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本试验利用10对SSR引物对来自17个产地共380个样本的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药用黄芪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I=2.112,H=0.781),其中蒙古黄芪遗传多样性水平(I=2.241,H=0.804)要高于膜荚黄芪(I=1.982,H=0.757),且两种黄芪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UPGMA聚类分析及STRUCTURE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可将其分为3组,即膜荚黄芪为单独一组,蒙古黄芪分为两组,其中来自山西产区的大部分居群分为一组,来自内蒙产区及部分山西产区的居群分为另一组。本研究结果对药用黄芪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育种及开发优质黄芪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易裂果实中果胶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亚令 解潇冬 +2 位作者 耿雅萍 杨俊强 张鹏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3,共12页
[目的]果胶酶是裂果中的一种关键酶,在植物中主要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2种,本研究旨在探究其理化性质,为进一步了解果胶酶生理调控机制以及裂果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拟南芥为对照,对番茄、苹果、... [目的]果胶酶是裂果中的一种关键酶,在植物中主要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2种,本研究旨在探究其理化性质,为进一步了解果胶酶生理调控机制以及裂果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拟南芥为对照,对番茄、苹果、白梨、葡萄、枣、甜樱桃、甜橙、桃8种不同易裂果物种中的2种果胶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在8种植物中,果胶酯酶大小为536~571 a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大小为393~460 aa,它们大部分都定位在细胞膜并且有一段长度为22 aa的跨膜结构,等电点多碱性,都有多个糖基化位点,且果胶酯酶有4个高度保守基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有2个高度保守的基序,在各自家族中,蛋白质结构上相似,进化关系保守。[结论]这些分析为裂果病变机理的研究及预防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酯酶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解潇冬 刘晓莹 +3 位作者 汪文杰 白洁 李大卫 刘亚令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以富含花青素的绿肉红心猕猴桃红阳为试材,设计6种LED光质,测定不同时期愈伤组织的直径、芽的长度、花青素含量及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究不同光质对猕猴桃生长速率以及花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对愈伤组织生长的促进作用... 以富含花青素的绿肉红心猕猴桃红阳为试材,设计6种LED光质,测定不同时期愈伤组织的直径、芽的长度、花青素含量及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究不同光质对猕猴桃生长速率以及花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对愈伤组织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蓝光与红光∶蓝光为3∶1能显著降低愈伤组织和芽的生长速率;而红光下花青素含量降低,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CHS、DFR、ANS、UFGT、CRY在红光下的表达受到抑制;蓝光能有效提升愈伤组织花青素的积累和CHS、F3H、DFR、CHI、UFGT、CRY、F3′H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红色果肉形成的关键基因MYB110仅在红光∶蓝光为1∶3下高表达。研究结果对猕猴桃及其他果树无性繁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为花青素在不同光质下的调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不同光质 生长速率 花青素 基因表达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和干旱胁迫及光质对猕猴桃叶片维生素C含量与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汪文杰 刘晓莹 +6 位作者 成畅 解潇冬 李璐璐 白洁 刘普 钟彩虹 李大卫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探究盐和干旱胁迫及不同光质对猕猴桃维生素C(Vc)合成的影响,为解析猕猴桃维生素C响应以上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毛花猕猴桃为试材,测定其在盐、干旱和光照3种胁迫下叶片Vc含量及Vc代谢关键基因的变化。其中,... 【目的】探究盐和干旱胁迫及不同光质对猕猴桃维生素C(Vc)合成的影响,为解析猕猴桃维生素C响应以上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毛花猕猴桃为试材,测定其在盐、干旱和光照3种胁迫下叶片Vc含量及Vc代谢关键基因的变化。其中,盐胁迫包括了低盐、中盐、高盐和无盐对照4种溶液条件,干旱胁迫采用了PEG6000溶液模拟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清水对照条件,光质环境模拟了蓝光、红光、白光和红蓝1∶1混合光4种不同光质条件。【结果】受到低浓度的盐环境(3 g·L^(-1)NaCl溶液)、干旱胁迫和红蓝混合光的影响,毛花猕猴桃叶片维生素C含量迅速积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维生素C合成途径相关基因AceGME、AceGMP和AceGGP受到胁迫,其表达模式的改变是促进了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潜在原因。【结论】发现利于提高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几种胁迫条件,发掘了不同胁迫所影响的Vc合成关键基因,为后续阐明猕猴桃维生素C响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胁迫环境 维生素C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维生素C的合成规律及关键基因鉴定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莹 解潇冬 +4 位作者 成畅 汪文杰 吕海燕 李大卫 钟彩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668,共12页
本研究以3个不同杂交猕猴桃(Actinidia)群体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维生素C(V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法分析猕猴桃Vc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发掘的关键基因GGP开展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分析,并在... 本研究以3个不同杂交猕猴桃(Actinidia)群体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维生素C(V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法分析猕猴桃Vc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发掘的关键基因GGP开展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分析,并在杂交群体中验证GGP基因对于后代果实Vc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当高Vc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时,杂交子代Vc含量在早期(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当中低Vc含量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其后代果实Vc含量一直较低且发育规律与母本相似。Vc合成相关基因中,仅有GGP基因在高Vc杂交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Vc杂交群体。在GGP的3个同源基因中,GGP1和GGP3的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亲、疏水性高度相似;但GGP2与前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3个杂交群体后代果实中采用关联分析验证GGP1和GGP3的功能发现,GGP3基因对杂交后代果实的Vc合成可能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杂交群体Vc含量的合成规律存在差异,GGP3基因可能对不同杂交群体后代果实的Vc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维生素C 合成规律 基因鉴定 GG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bA-trnH序列对药用黄芪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被引量:6
7
作者 耿雅萍 马艳珠 +3 位作者 王芳 解潇冬 张鹏飞 刘亚令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664-668,共5页
试验以道地产区的药用黄芪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利用psbA-trnH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其结果序列经人工拼接校对获得黄芪完整的psbA-trnH序列,分析统计序列长度及G+C含量;利用MEGA 7软件计算药用黄芪种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以... 试验以道地产区的药用黄芪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利用psbA-trnH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其结果序列经人工拼接校对获得黄芪完整的psbA-trnH序列,分析统计序列长度及G+C含量;利用MEGA 7软件计算药用黄芪种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以及分析各序列的变异程度;并从GenBank上下载黄芪混伪品蜀葵、紫花苜蓿、锦鸡儿的psbA-trnH序列作为对照,基于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药用黄芪G+C含量为26.10%~27.88%,psbA-trnH序列总长度为345~378 bp;药用黄芪有337个保守位点,保守率为95.74%,有13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3.69%;药用黄芪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23,各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09;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药用黄芪聚为一大支,其他混伪品聚为另一大支。试验说明可以利用psbA-trnH序列鉴别药用黄芪及其混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黄芪 psbA-trnH序列 混伪品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