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胸胃)气管支气管瘘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解建 王连生 +5 位作者 孟凡利 刘培云 蒋仲敏 宋晓明 臧琦 王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4,共1页
食管(胸胃)气管支气管瘘诊治体会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解建王连生孟凡利刘培云蒋仲敏宋晓明臧琦王伟1980年1月至1997年6月,我院收治食管(胸胃)气管支气管瘘患者20例,就其诊治等谈些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 食管(胸胃)气管支气管瘘诊治体会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解建王连生孟凡利刘培云蒋仲敏宋晓明臧琦王伟1980年1月至1997年6月,我院收治食管(胸胃)气管支气管瘘患者20例,就其诊治等谈些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2例;年龄20~8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后 食管 气管 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解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61-62,共2页
机械通气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常见的应激反应为焦虑、恐惧和躁动等,患者应激反应的程度及能否控制直接关系到其预后.因此,有效的镇静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非常重要.
关键词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药代动力学 镇静药物 给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附82例报告)
3
作者 解建 李志强 +2 位作者 刘纪改 王丽丽 邱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急救 气管切开 手术时机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多原发性肿瘤及上消化道重复性肿瘤诊治体会(附29例分析)
4
作者 解建 王连生 +3 位作者 孟凡利 刘培云 蒋仲敏 孙荣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7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上消化道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附121例分析)
5
作者 解建 王瑞鹏 +1 位作者 李传礼 张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1-32,共2页
我院自1972~1991年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79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1例,占15.3%。121例中死亡32例,其中30例死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和乳糜胸。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6
作者 解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真菌 类酵母样菌 霉菌 真菌感染 诊断 真菌感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与昏迷患者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涛 张明 +4 位作者 钱俊英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杨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判定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ICU病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行GCS评分和GCS-匹斯堡(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采用Spearman相...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判定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ICU病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行GCS评分和GCS-匹斯堡(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IS与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IS与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820、0.873;预后良好者BIS显著高于预后不良者(P<0.01)。结论 BIS监测在评估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昏迷程度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涛 张明 +3 位作者 钱俊英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策略 呼吸机支持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ARDS 急危重症 呼吸支持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姜志明 鲁召欣 +6 位作者 张明 孙楠楠 张众慧 杨君 徐拥庆 李涛 解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3期16-17,21,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其血浆D-乳酸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ARDS、MOD...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其血浆D-乳酸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ARDS、MODS发生率的情况。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14天D-乳酸水平、L/M值的变化。结果:治疗7 d及14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D-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6.02±1.01)μg/L vs(8.86±0.75)μg/L、(3.77±0.82)μg/L vs(7.20±0.91)μg/L](P<0.01);治疗14 d后,较对照组尿L/M值水平明显降低(0.048 0 vs 0.071 3)(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RDS及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17.2%vs 50.0%、0 vs 25.0%)(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10.3%vs 32.1%)(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并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RDS、MODS的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涛 解建 +3 位作者 朱贵月 姜志明 邱洁 徐拥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24-25,共2页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ICU共行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113例,其中阳性50例.现对其病原学、置管时间、患者原发病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关键词 ICU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 原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定向钻孔预注浆掩护巷道穿断层破碎带技术应用
11
作者 李连刚 涂磊 +1 位作者 解建 牛玛窦 《建井技术》 2024年第5期45-50,共6页
为了解F2断层发育情况,解决岩巷穿断层期间由于顶、底板及巷道围岩破碎导致的水害、断层破碎带支护问题,在分析矿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地面L型多分支定向钻孔对巷道穿F2断层周围破碎岩体进行预注浆加固,综合运用理论计算、工程... 为了解F2断层发育情况,解决岩巷穿断层期间由于顶、底板及巷道围岩破碎导致的水害、断层破碎带支护问题,在分析矿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地面L型多分支定向钻孔对巷道穿F2断层周围破碎岩体进行预注浆加固,综合运用理论计算、工程效果监测分析等方法,对巷道掘进期间的围岩塑性圈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实测分析了F2断层地面区域治理工程注浆前后地层单位吸水量变化及注浆效果。结果表明,地面定向钻孔高压预注浆有效提升了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层条件下巷道的安全、高效掘进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断层 断层破碎带 巷道围岩 定向钻孔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状态识别的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顺明 杨晗 +1 位作者 吴陶然 解建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57,共5页
针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缺乏对驾驶员实际需求与个性化考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状态识别的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引入驾驶状态识别系数将驾驶状态分为激进型、标准型和保守型3类,并将其用于最小安全距离修正。结果表明,基于驾驶状态... 针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缺乏对驾驶员实际需求与个性化考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状态识别的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引入驾驶状态识别系数将驾驶状态分为激进型、标准型和保守型3类,并将其用于最小安全距离修正。结果表明,基于驾驶状态识别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更好地协调车辆起始制动距离,车辆制动后与前车的最小安全距离更符合驾驶员的心理预期,提高了驾驶员的认可度与信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紧急制动策略 冲击度 驾驶状态识别 最小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君 解建 +3 位作者 李涛 徐拥庆 姜志明 张子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33-34,共2页
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治疗后,无创通气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2%);无创通气组较对照组BNP下降更明显,NO升高更明显。提示无创机械通气... 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治疗后,无创通气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2%);无创通气组较对照组BNP下降更明显,NO升高更明显。提示无创机械通气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纠正了内皮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脑利钠肽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翠翠 解建 姜志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氯氮平 中毒抢救 腕部切割伤 千佛山医院 病理性杂音 意识不清 山东大学 昏迷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昏迷评估方法判定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 钱俊英 +3 位作者 李涛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昏迷的客观评估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判定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39例,复苏后24 h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 目的探讨昏迷的客观评估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判定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39例,复苏后24 h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观察其6个月时的预后,并分析不同评估方法判定预后的价值。结果 6个月后,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28例。三种评估方法的预后不良组分值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患者运动反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及自主呼吸消失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均为100%,其中脑干反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BIS监测判断预后不良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显著高于GCS-Pittsburgh评分(P<0.05)。结论三种昏迷评估方法均可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但客观评估方法 BIS监测对预后不良的判定价值优于主观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脑电描记术 心肺复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洁 解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59-60,共2页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LI)是指机械通气损伤正常肺组织或使已损伤的肺组织损伤加重,临床发生率为5%~15%,其中以气压伤最常见.
关键词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预防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病理机制 液体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肠内营养治疗危重病低蛋白血症患者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俊青 解建 张玉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67-68,共2页
将80例危重病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G 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强化的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常规EN,观察两组血清白蛋白变化和病情转归。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 将80例危重病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G 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强化的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常规EN,观察两组血清白蛋白变化和病情转归。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强化EN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生长激素 低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的影响
18
作者 姜志明 解建 +3 位作者 李涛 杨君 徐拥庆 张子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55-56,共2页
将菌毒血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观察两组胃黏膜pH值变化。结果治疗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CRRT可明显改善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肠黏膜灌注,纠正... 将菌毒血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观察两组胃黏膜pH值变化。结果治疗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CRRT可明显改善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肠黏膜灌注,纠正胃肠黏膜局部组织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毒血症休克 肾脏替代治疗 胃黏膜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杨君 解建 +3 位作者 李涛 徐拥庆 姜志明 张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69-70,共2页
观察28例连枷胸合并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变化,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pH明显改善(P<0.01)。认为正压机械通... 观察28例连枷胸合并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变化,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pH明显改善(P<0.01)。认为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能达到胸廓内固定和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双重作用,及时有效的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可防止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创伤性 正压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20
作者 徐拥庆 解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58-59,共2页
机械通气时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很易造成撤机困难,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
关键词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并发症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