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瓜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斌 刘朝奇 +5 位作者 史继静 董满满 李梦培 刘茜 覃晓琳 吕佰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复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木瓜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同时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复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高脂饮食中添加木瓜对其进行干预,与正常饮食组对照。喂养5周后检测血清肝脏酶学(ALT、AST)、血... 目的:复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木瓜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同时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复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高脂饮食中添加木瓜对其进行干预,与正常饮食组对照。喂养5周后检测血清肝脏酶学(ALT、AST)、血脂(TG、CHO)水平;肝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提取肝脏总RNA检测TLR-2、TLR-4、IL-1β、TGF-β、PD-L1等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的肝功能和脂质水平上升,肝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肝索消失或不清晰,相应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与模型组相比,木瓜干预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脂质水平均显著下降,肝细胞气球样变较少,无明显肝细胞坏死,肝索存在,肝组织TLR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木瓜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预防效果,该效应的发挥可能是通过调节TLR受体及死亡配受体表达,炎性因子的分泌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非酒精性脂肪肝 预防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细胞系培养沙眼衣原体易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薛耀华 麦志达 +4 位作者 覃晓琳 曾维英 吴兴中 黄进梅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比较McCoy、Hela、Vero、HaCat四种细胞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易感性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将5 000和1 000 IFU的衣原体分别接种到McCoy、HeLa、Vero、HaCat细胞中,培养48和72 h,通过碘染色和单克隆荧光抗体染色法,观察衣原体包... 目的:比较McCoy、Hela、Vero、HaCat四种细胞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易感性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将5 000和1 000 IFU的衣原体分别接种到McCoy、HeLa、Vero、HaCat细胞中,培养48和72 h,通过碘染色和单克隆荧光抗体染色法,观察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比较四种细胞对衣原体的易感性和两种染色方法的敏感性。培养McCoy和HeLa细胞,进行10株衣原体临床株对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观察衣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在衣原体感染后48 h和72 h,比较McCoy、HeLa、Vero与HaCat细胞对沙眼衣原体的易感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接种浓度下,碘染色观察McCoy和HeLa细胞中衣原体包涵体数量比HaCat细胞多,Vero细胞中包涵体数量最少;荧光染色时,McCoy和HeLa细胞中衣原体包涵体数量较多,HaCat细胞包涵体数量最少。衣原体感染48 h,碘染和荧光染色计数McCoy、HeLa和HaCat细胞内包涵体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Vero细胞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McCoy和HeLa细胞中,5种抗生素对衣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基本相同。结论:沙眼衣原体对McCoy细胞和Hela细胞有较高的易感性,碘染色观察Vero细胞中衣原体包涵体敏感性低,衣原体在McCoy和Hela细胞中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沙眼衣原体 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薛耀华 白顺 +6 位作者 郑磊 覃晓琳 曾维英 黄进梅 吴兴中 欧江丽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0-13,17,共5页
目的:建立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衣原体感染Mc Coy细胞,实验组加入0.5 ng/m L IFN-γ诱导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无IFN-γ诱导,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Mc Coy细胞,培养72 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 目的:建立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衣原体感染Mc Coy细胞,实验组加入0.5 ng/m L IFN-γ诱导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无IFN-γ诱导,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Mc Coy细胞,培养72 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诱导后衣原体的细胞形态。实验组72 h解除IFN-γ诱导,继续培养48 h,观察衣原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在0.5 ng/m L IFN-γ作用72 h后,碘液染色发现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比对照组减少,包涵体变小;荧光抗体染色显示衣原体包涵体质地疏松,染色不均匀;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包涵体变小和网状体体积增大等特征的典型异形包涵体。去除IFN-γ作用后,包涵体内致密的EB颗粒数量增加。对照组培养72 h后碘液染色和荧光染色可见典型包涵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典型的网状体和原体,充满整个包涵体。结论:成功建立了IFN-γ体外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进行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沙眼衣原体 持续性感染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状penA X基因在淋球菌中对头孢曲松敏感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覃晓琳 赵云虎 +7 位作者 吴兴中 黄进梅 薛耀华 唐三梅 陈文韬 杨结仪 廖仪文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pen A X基因在淋球菌中对头孢曲松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pen A X,将重组质粒转化到淋球菌WHO P标准株,通过PCR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头孢曲松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转化了p ET-28a-pen A X... 目的:探讨pen A X基因在淋球菌中对头孢曲松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pen A X,将重组质粒转化到淋球菌WHO P标准株,通过PCR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头孢曲松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转化了p ET-28a-pen A X质粒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 ET-28a-pen A X重组质粒,并成功转化了淋球菌WHO P标准株。药敏结果显示转化了p ET-28a-pen A X质粒的淋球菌比对照株(p ET-28a-pen A和p ET-28a转化株)对头孢曲松的MIC值提高了3.75倍。结论:pen A X基因降低了淋球菌WHO P标准株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penA X基因 头孢曲松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MLVA-ompA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覃晓琳 郑和平 +5 位作者 薛耀华 黄进梅 吴兴中 曾维英 蓝银苑 欧江丽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omp A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方法:共对5株Ct参考株和31株性病门诊男性Ct阳性株进行MLVAomp A分型。合成针对串联重复次数差异性显著的3个可变数目串联重...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omp A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方法:共对5株Ct参考株和31株性病门诊男性Ct阳性株进行MLVAomp A分型。合成针对串联重复次数差异性显著的3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CT 1291,CT1299,CT 1335)的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进行PCR扩增,与参考序列比对进行MLVA分型。Omp A分型采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扩增omp A基因,通过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判断型别。结果:omp A和MLVA分型方法的分辨率分别为0.83和0.86,MLVA-omp A分型分辨率可达0.96。31株临床Ct株中,29例(93.5%)omp A分型成功,共被分为8个基因型B(0.7%)、D(37.9%)、E(0.7%)、F(10.3%)、G(0.7%)、H(0.7%)、J(20.7%)、K(3.4%)。31株临床Ct株MLVA分型全部成功(100%),共检出10个MLVA亚型和18个MLVA-omp A亚型。结论:成功建立了Ct的MLVA-omp A分型方法,该方法可对临床Ct阳性株进行分型分析,与omp A分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分辨率,可作为Ct传统分型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PCR MLVA OM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对头孢克肟等6种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质粒分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兴中 郑和平 +10 位作者 李燕娃 黄澍杰 陈少楠 郭炽星 黄进梅 覃晓琳 薛耀华 曾维英 蓝银苑 李奕歆 唐三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52-355,358,共5页
目的:检测2011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四市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进行... 目的:检测2011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四市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进行耐药质粒TEM-1和tetM基因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多重PCR方法鉴定β-内酰胺酶质粒并进行TEM-1和TRNG tetM基因分型。结果:来自四市429株淋球菌中检出青霉素耐药364株(84.8%),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389株(90.7%)和418株(97.4%),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低敏率达到34.0%(146/429),头孢克肟低敏只有1株(0.2%)。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56株(36.4%),TRNG株201株(46.9%)。耐药质粒TEM-1基因分型以亚洲型为主(94.9%,148/156),只有8株携带非洲型质粒;tetM基因分型均为荷兰型。结论:四市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TEM-1基因质粒分型以亚洲型为主,tetM基因分型均为荷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球菌 淋病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TE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5市525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兴中 黄进梅 +11 位作者 刘小凤 黄澍杰 陈少楠 郭炽星 李燕娃 覃晓琳 薛耀华 曾维英 唐三梅 蓝银苑 李奕歆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96-400,共5页
目的:对201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 目的:对201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帅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O%),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X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X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X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100%);头孢曲松的中敏率之间相差较大(X2=19.60,P〈0.01),广州收集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中敏率高于总体中敏率(x2=6.96,P〈0.01);5地市PPNG流行率有明显差异(X2=15.67,P〈0.01),其中肇庆PPNG流行率高于总体水平(X2=6.31,P〈0.05);5地市TRNG流行率无统计学差异(X2=4.16,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差别,广州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头孢曲松中敏率较高,肇庆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中PPNG流行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球菌 淋病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4家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沙眼衣原体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8
作者 覃晓琳 陈洋 +11 位作者 薛耀华 徐青青 欧江丽 许巧珍 吴兴中 陈文韬 尹笑纳 周涵 张自岩 刘丹 黄进梅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 评估广东省不同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沙眼衣原体检测能力。方法 统一制备并发放沙眼衣原体检测样本,各实验室按照日常检测方法对沙眼衣原体进行检测,通过省性病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检测方法、试剂品牌和结果等,结果与靶值一致得分... 目的 评估广东省不同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沙眼衣原体检测能力。方法 统一制备并发放沙眼衣原体检测样本,各实验室按照日常检测方法对沙眼衣原体进行检测,通过省性病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检测方法、试剂品牌和结果等,结果与靶值一致得分,不一致不得分。比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性病实验室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省共694家医疗机构实验室参加本次室间质评并回报结果,包括388家二级及以上级别医疗机构、82家妇幼机构、79家皮防慢病机构、145家一级或其他医疗机构。其中规范化性病实验室537家、普通性病实验室157家。总体符合率96.11%,合格率98.70%。皮防慢病机构结果符合率最高,为98.23%;规范化性病实验室得分(Z=4.25)和合格率(χ^(2)=22.87)均显著高于普通性病实验室(P<0.001)。核酸检测方法得分显著高于免疫层析快速法(Z=3.72,P<0.001)。结论 广东省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皮防慢病机构作为性病防治机构,具有更高的检测符合率;规范化性病实验室比普通性病实验室具有更高的检测能力。加强性病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可有效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临床应加强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方法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实验室 沙眼衣原体 检测 能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Tp0453及其截短蛋白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和平 覃晓琳 +4 位作者 黄进梅 薛耀华 白顺 吕萍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克隆和鉴定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原Tp0453及其截短蛋白(Tp0453-s),并用梅毒患者血清检测抗原反应性。方法:PCR扩增Tp0453和Tp0453-s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Tp0453和pET-28a(+)-Tp0453-s,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E.coli ... 目的:克隆和鉴定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原Tp0453及其截短蛋白(Tp0453-s),并用梅毒患者血清检测抗原反应性。方法:PCR扩增Tp0453和Tp0453-s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Tp0453和pET-28a(+)-Tp0453-s,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E.coli BL21(DE3),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用不同分期梅毒患者血清作为一抗,Western blot检测抗原反应性。结果:经鉴定,2个原核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个蛋白大小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检测显示2个蛋白均与梅毒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而与非梅毒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了Tp0453和Tp0453-s蛋白,2个蛋白均有良好的抗原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外膜蛋白 TP0453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期梅毒患者治疗前IgG、IgA和IgM抗体表达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斌 白顺 +3 位作者 薛耀华 覃晓琳 吕萍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梅毒各个时期治疗前IgG、IgA和IgM抗体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已确诊的34份不同时期(一期8例,二期15例,三期11例)梅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gG、IgA和IgM T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gG抗体Tp47、Tp45、Tp34和Tp15在治疗... 目的:分析梅毒各个时期治疗前IgG、IgA和IgM抗体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已确诊的34份不同时期(一期8例,二期15例,三期11例)梅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gG、IgA和IgM T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gG抗体Tp47、Tp45、Tp34和Tp15在治疗前各期梅毒患者血清中均100%表达,Tp33在三期梅毒中的阳性率(63.6%)明显低于一、二期梅毒(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IgA抗体各期表达无明显差异,其中一期梅毒中Tp41、Tp34、Tp33和Tp30抗体以及三期梅毒中Tp33均无阳性条带出现。IgM抗体Tp41和Tp37在各期梅毒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5、0.020),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阳性的Tp蛋白Tp47、Tp45和Tp15可作为早期梅毒诊断的指标;在各期表达有明显差异的Tp41、Tp37和Tp33可考虑作为临床分期观察指标;Tp45、Tp41、Tp17和Tp15可作为以后临床治疗效果的辅助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治疗前 抗体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VDRL、TRUST、IgM抗体检测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进梅 曾维英 +3 位作者 薛耀华 吕萍 覃晓琳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神经梅毒诊断的最佳检测方法,提高神经梅毒检出率。方法:采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免疫印迹法(WB)检测梅毒螺旋体IgM... 目的:通过对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神经梅毒诊断的最佳检测方法,提高神经梅毒检出率。方法:采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免疫印迹法(WB)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对280例梅毒患者脑脊液(CSF)标本进行检测。VDRL阳性者同时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280例怀疑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VDRL和IgM均阳性50例;VDRL阳性IgM阴性10例;VDRL阴性IgM阳性8例。VDRL与IgM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60例VDRL阳性脑脊液中TRUST试验阳性51例,两者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P<0.01)。结论:对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VDRL试验敏感性高于TRUST试验;对怀疑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VDRL和IgM联合检测,可提高神经梅毒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液 VDRL TRUST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Tp0453缩短抗原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和平 覃晓琳 +4 位作者 黄进梅 薛耀华 白顺 吕萍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Tp0453缩短抗原(Tp0453-s)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表达并纯化Tp47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western blot检测比较Tp0453-s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患者检测中的阳性率。结果:Tp4...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Tp0453缩短抗原(Tp0453-s)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表达并纯化Tp47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western blot检测比较Tp0453-s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患者检测中的阳性率。结果:Tp47和Tp0453-s 2种抗原均可与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患者血清发生反应,而与非梅毒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性。Tp0453-s和Tp47抗原与隐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反应阳性率分别为55.6%(10/18)和94.4%(1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P<0.01)。结论:Tp0453-s和Tp47两种抗原与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反应性良好,但在隐性梅毒检测方面Tp47比Tp0453-s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p0453-s Tp47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例抗核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结果分析
13
作者 杨斌 白顺 +4 位作者 薛耀华 覃晓琳 吕萍 曾维英 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阳性与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阳性与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其中ANA为均质型的患者阳性率显著多于其他类型(P<0.05),不同ANA滴度患者TRUS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RUST检测阳性可能与ANA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TR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四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
14
作者 石正琪 郑和平 +8 位作者 黄进梅 薛耀华 覃晓琳 吴兴中 曾维英 蓝银苑 欧江丽 李奕歆 唐三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 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 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 CFU、3 IFU、6.7 pg/μL、1 CFU、1 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 泌尿生殖道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