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有机硅油和铝粉制备Si-Al-O-N-C陶瓷粉末
1
作者 覃春林 温广武 雷廷权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199,203,共4页
用高含氢硅油HPSO与二乙烯三胺反应交联制备了稳定的Si—O—N—C溶胶,然后加入活性组分Al粉制备了Si—Al—O—N—C先驱体凝胶,并在N2气中裂解,制备了Si—Al—O—N—C陶瓷粉末.用FTIR、TG/DTA、XRD和TEM研究了先驱体的热分解转化过... 用高含氢硅油HPSO与二乙烯三胺反应交联制备了稳定的Si—O—N—C溶胶,然后加入活性组分Al粉制备了Si—Al—O—N—C先驱体凝胶,并在N2气中裂解,制备了Si—Al—O—N—C陶瓷粉末.用FTIR、TG/DTA、XRD和TEM研究了先驱体的热分解转化过程.研究表明:得到的Si—Al—O—N—C陶瓷粉末中含有非晶相和Si、AIN、SiC、Al3O3N微晶,粉体颗粒呈球形,其粒径在50~150砌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C 先驱体 活性组分 非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对复合板不锈钢表层晶间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雨 覃春林 王鑫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对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不锈钢复合板在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常用表层不锈钢304,321及316L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表层不锈钢中,321钢存在少量阶梯组织,接近凹坑组织,过多的热处理工序会引起... 对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不锈钢复合板在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常用表层不锈钢304,321及316L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表层不锈钢中,321钢存在少量阶梯组织,接近凹坑组织,过多的热处理工序会引起其晶间腐蚀,但程度上轻于316L钢;304钢为明显的晶间腐蚀类型,受热处理的影响较大,严格控制热加工工艺可使其晶间腐蚀的倾向相对最轻;316L钢热加工过程中的晶间腐蚀倾向最为严重,应尽量减少热处理。合金元素较多的钢种(321和316L)在敏化温度热处理后,晶间腐蚀特征改变不大;低碳不锈钢(304)经热处理后,晶间腐蚀所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不锈钢 晶间腐蚀 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盐封孔对SiC_p/Al复合材料表面Ni-P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雨 覃春林 王鑫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提高SiCp/Al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先化学镀镍,再沉积稀土封孔,讨论了稀土溶液主盐Ce(NO3)3浓度和沉积时间对镍-稀土多层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SiCp/Al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沉积稀土时,采用Ce(NO3)3含量1 g/L、成膜时间2 ... 为提高SiCp/Al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先化学镀镍,再沉积稀土封孔,讨论了稀土溶液主盐Ce(NO3)3浓度和沉积时间对镍-稀土多层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SiCp/Al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沉积稀土时,采用Ce(NO3)3含量1 g/L、成膜时间2 h的条件获得的多层膜耐蚀性最好,其腐蚀电位为-0.48mV,腐蚀电流密度为3.54×10-8A/cm2;稀土在膜层中以Ce的氧化物颗粒堆积状态存在,起到了封孔的作用;膜层中的镍磷合金呈多晶态,而稀土含量少,未能测出;稀土溶液浓度越高,沉积速度越快,而在相同浓度下,膜层厚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越厚则膜层结合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 AL复合材料 镀镍 封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