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覃宏华 丁武泉 +2 位作者 张智 周杨 李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74,96,共4页
水体中土壤细颗粒凝聚直接影响着泥沙颗粒沉降、搬运和淤积等过程,对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采用吸管法和正交实验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黄壤和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颗粒沉降分为快速沉降和慢... 水体中土壤细颗粒凝聚直接影响着泥沙颗粒沉降、搬运和淤积等过程,对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采用吸管法和正交实验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黄壤和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颗粒沉降分为快速沉降和慢速沉降两个阶段;在正交设计值范围内,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黄壤和紫色土平均沉降速度珚ω均减小;随着温度升高,黄壤的珚ω基本不变,紫色土的珚ω由先快速减小逐渐变稳定;pH值对两种土壤细颗粒絮凝沉降影响较大;BaCl2电解质体系土壤的颗粒平均沉速约是NaCl电解质土壤的2倍,而与AlCl3电解质土壤的沉降效果相差不大。获得的两种土壤细颗粒最佳絮凝条件为三峡库区水体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紫色土 絮凝 沉降 平均沉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颗粒凝聚临界粒径的动态光散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武泉 张智 +6 位作者 覃宏华 李强 朱启红 李航 朱华玲 刘新敏 田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9-153,共5页
以三峡库区3种紫色土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方法研究其凝聚过程有效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紫色土胶体颗粒在低浓度Mg2+条件下,凝聚体的有效粒径增长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其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在较高浓度Mg2+条件下... 以三峡库区3种紫色土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方法研究其凝聚过程有效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紫色土胶体颗粒在低浓度Mg2+条件下,凝聚体的有效粒径增长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其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在较高浓度Mg2+条件下,其有效粒径增长与时间呈对数关系,先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最后基本不变;(2)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3种胶体凝聚体临界粒径分别为1.1,1.2,1.4μm,表现为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3)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胶体凝聚临界浓度分别为1.0-2.0,2.0-3.0mmol/L,石灰性紫色土凝聚临界浓度为1.0-2.0mmol/L,但更接近于2.0mmol/L,同样表现为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与它们表面电位值大小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胶体 凝聚 临界粒径 临界浓度 动态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阳离子对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武泉 欧美娅 +6 位作者 覃宏华 张智 周杨 李强 朱启红 李航 朱华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以紫色土细颗粒泥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阳离子对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Na+浓度为0~10mmol/L时,随着浓度升高悬液澄清的时间缩短,浓度为7mmol/L时105min后悬液澄清,当Na+浓度为10mmol/L时,60~70min达到澄清,临... 以紫色土细颗粒泥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阳离子对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Na+浓度为0~10mmol/L时,随着浓度升高悬液澄清的时间缩短,浓度为7mmol/L时105min后悬液澄清,当Na+浓度为10mmol/L时,60~70min达到澄清,临界絮凝浓度在5~7mmol/L之间;(2)Ca2+浓度较高(0.8~1.0mmol/L)时,其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逐渐减小;(3)Al 3+浓度在0~0.3mmol/L时对土壤颗粒沉降速度影响非常显著,>0.3mmol/L时,沉降速度略有增加,但幅度明显小于初始阶段;(4)3种电解质体系中土壤颗粒发生凝聚过程拐点的排斥压强均在1.3~1.4at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CACL2 ALCL3 絮凝沉降 紫色土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