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覃喜香 彭铁立 +4 位作者 刘均英 欧阳美丽 甘伙烨 江晟 郭大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行EVL患者100例。2014年1~12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行EVL患者100例。2014年1~12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的患者纳入实验组(50例),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无缝隙护理模式。两组均于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在此期间患者依从性、对出院指导服务满意度、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依从性及对出院指导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提高EVL后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医护服务满意度,同时也降低患者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无缝隙护理 内镜 曲张静脉套扎术 再出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管理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覃喜香 彭铁立 +3 位作者 刘均英 欧阳美丽 赵琳丽 江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2880人次作为对照组(活动前),采用常规输液治疗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2880人次作为对照组(活动前),采用常规输液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高渗性药物输液的2977人次作为观察组(活动后),成立PDCA管理活动小组进行干预。比较分析开展PDCA管理活动前后的高渗性药物发生静脉炎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开展PDCA活动后,高渗性药物输液致静脉炎发生率由4.20%降为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80.00%提高到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活动能进一步规范高渗性药物输液的合理使用,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高渗性药物: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电话随访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覃喜香 林雅 《现代医院》 2010年第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电话随访,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价两组的效果。结果在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问卷...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电话随访,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价两组的效果。结果在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电话随访的患者在吸入激素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好于未接受电话随访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能帮助患者充分了解更多的哮喘防治知识,提高吸入ICS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电话随访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炮制苦杏仁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卫星 张彦东 +3 位作者 常惠礼 陈方 覃喜香 李晓燕 《现代医院》 2010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优选微波法炮制苦杏仁的工艺参数。方法以苦杏仁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微波炮制苦杏仁的工艺进行优选,并将优选后的微波炮制品与传统燀制品比较?峁∥⒉ㄅ谥瓶嘈尤?的最佳工艺是A2B3C1,即火力为中火,加热时间为4min,药物... 目的优选微波法炮制苦杏仁的工艺参数。方法以苦杏仁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微波炮制苦杏仁的工艺进行优选,并将优选后的微波炮制品与传统燀制品比较?峁∥⒉ㄅ谥瓶嘈尤?的最佳工艺是A2B3C1,即火力为中火,加热时间为4min,药物载重量为100g。优选后的微波炮制品与传统燀制品比较,均可使苦杏仁苷含量降低,但微波炮制品仅降低5%,而传统燀制品、燀炒品则分别降低了20%和45%。结论采用微波技术炮制苦杏仁工艺条件可控,苦杏仁苷含量流失较传统燀制法少,且操作简便,工艺可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微波炮制 苦杏仁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和加用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甘伙烨 覃喜香 +2 位作者 彭铁立 杨荣娇 潘汝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估序贯疗法和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H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0例Hp感染伴消化不良者随机入选序贯疗法组和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组,序贯疗法组前5 d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后5 d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序贯... 目的评估序贯疗法和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H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0例Hp感染伴消化不良者随机入选序贯疗法组和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组,序贯疗法组前5 d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后5 d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组在序贯疗法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治疗结束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表示根除成功。同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对Hp根除率进行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分析比较。结果按意向性分析,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为81.1%(146/180),加用益生菌组为93.9%(169/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1);按符合方案分析,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为83.0%(146/176),加用益生菌组为94.9%(169/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P<0.01)。结论加用益生菌治疗可改善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联合 益生菌 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拟杆菌PSA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甘伙烨 彭铁立 +2 位作者 覃喜香 杨荣娇 周小俐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7期26-28,46,共4页
目的探讨脆弱拟杆菌多糖A(PS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DSS+PSA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其余两组均采用2%DSS制作慢性UC小鼠模型。DSS组单纯建... 目的探讨脆弱拟杆菌多糖A(PS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DSS+PSA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其余两组均采用2%DSS制作慢性UC小鼠模型。DSS组单纯建立模型,DSS+PSA组在模型基础上分别每天给予0.5 ml PSA(浓度为100μg/ml)灌胃。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组织病理学表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核因子(NF)-κB表达水平等比较脆弱拟杆菌PSA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小鼠无死亡。DSS组、DSS+PSA组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SS组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SS+PSA组(P<0.05)。DSS组、DSS+PSA组小鼠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损伤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DSS组损伤尤为明显。结论脆弱拟杆菌PSA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精神状态及肠道损伤,抑制NF-κB的表达,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拟杆菌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