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种常用药物对光倒刺鲃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业坚 黄彩林 +2 位作者 袁宗伟 甘习军 覃俊奇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85,189,共5页
在水温23.5~28.5℃的条件下,用氯化钠、聚维酮碘、强氯精、高锰酸钾、硫酸铜、敌百虫、生石灰等7种药物对全长3.0~4.7 cm的光倒刺(鱼巴)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以96 h半致死浓度为标准,光倒刺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强氯... 在水温23.5~28.5℃的条件下,用氯化钠、聚维酮碘、强氯精、高锰酸钾、硫酸铜、敌百虫、生石灰等7种药物对全长3.0~4.7 cm的光倒刺(鱼巴)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以96 h半致死浓度为标准,光倒刺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强氯精>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聚维酮碘>生石灰>氯化钠,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05、0.27、1.1、10.3、61.4和3555.0 mg/L。强氯精、硫酸铜和高锰酸钾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低于常用量,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光倒刺[鱼巴]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螺共作中国圆田螺肠道和底泥微生物群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潘贤辉 覃俊奇 +7 位作者 庞海峰 梁正 林勇 李文红 黄姻 陈忠 杜雪松 周康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为构建稻螺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本研究分析同一生境下不同发育阶段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肠道微生物差异,并将其与底泥微生物进行比较研究。实验利用Ion S5^(TM)XL平台对16S rRNA扩增子进行测序,比较研究成年和幼年螺肠... 为构建稻螺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本研究分析同一生境下不同发育阶段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肠道微生物差异,并将其与底泥微生物进行比较研究。实验利用Ion S5^(TM)XL平台对16S rRNA扩增子进行测序,比较研究成年和幼年螺肠道菌群及其功能。结果显示: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螺肠道菌群,同时幼螺肠道菌群多样性也显著高于成螺。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51门243属,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8.95%)、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20.37%)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7.94%)占据主导地位。指示物种分析发现幼螺肠道中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互养菌属(Syntrophus)、酸杆菌属(Acidi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玫瑰单胞菌属(Roseomonas)5种菌群丰度显著高于成螺,而这些菌群均与蛋白质、氨基酸等能源物质代谢相关,暗示着幼螺时期所需的能源物质更多,消化代谢能力更强。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螺肠道中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功能菌群丰度极显著高于底泥,但是成年和幼年中国圆田螺肠道菌群功能未出现差异,表明在肠道与底泥不同生境下菌群所发挥功能具有一定的偏好性,而同一环境中田螺肠道菌群功能较为一致。综上,螺肠道和底泥的微生物丰度不同,但二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说明田螺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底泥密切相关;同时田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功能较为一致,但处于生长快速阶段的幼螺对能源物质的代谢能力强,为此在养殖过程中应给予幼螺充足营养,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蛋白等能源物质的比例,满足田螺快速生长的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肠道菌群 功能预测 稻螺共生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奥利亚罗非鱼幼鱼鳃、肾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杨雁 潘贤辉 +8 位作者 林勇 赵明旺 陈忠 杜雪松 黄姻 覃俊奇 张彩群 罗勇胜 周康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幼鱼的鳃、肾和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奥利亚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0‰、3‰、5‰、7‰、9‰和11‰等6个盐度梯度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通过组织学比较分析不同盐度... 为探究不同盐度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幼鱼的鳃、肾和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奥利亚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0‰、3‰、5‰、7‰、9‰和11‰等6个盐度梯度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通过组织学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幼鱼的鳃、肾和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0‰组幼鱼鳃丝结构完整,泌氯细胞较少,鳃小片细长。随着盐度的升高,各组鳃丝间隔差异不明显,但鳃丝细胞出现萎缩,泌氯细胞增多,鳃小片变短,其中11‰组最短,与0‰差异显著;鳃小片宽度随着盐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7‰组宽度最大,并与0‰组差异显著,而且11‰组鳃丝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分离和细胞脱落现象。0‰组幼鱼的肾小球发达,大多数较为饱满。随着盐度增加,肾小管和肾小球逐渐萎缩,肾小囊的囊腔变大。0‰组幼鱼肝细胞界限明显,细胞核清晰,肝细胞结构比较完整。从3‰组开始幼鱼的肝血窦丰富,肝细胞出现少量空泡现象,但细胞核和细胞界限仍较为明显。5‰~11‰组随着盐度增加幼鱼的肝细胞空泡化、核偏移逐渐严重,并且血管和肝血窦数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所提高。综上,长期盐度养殖奥利亚罗非鱼建议将盐度水平控制在5‰内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盐度 肝脏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梨形环棱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影响效果分析
4
作者 吴佳倩 周康奇 +10 位作者 张彩群 韦小凯 叶华 彭金霞 林勇 覃俊奇 陈忠 罗辉 韦嫔媛 何苹萍 潘贤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3,共12页
为探究雄、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从广西南繁水产良种基地采集了1007只梨形环棱螺,鉴定性别并测量其体质量、壳宽、壳高等11个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雄、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从广西南繁水产良种基地采集了1007只梨形环棱螺,鉴定性别并测量其体质量、壳宽、壳高等11个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各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5);雄性、雌性梨形环棱螺全湿质量均主要受到壳高影响,通径系数均为0.927;雄性梨形环棱螺的软体质量主要受壳高影响(0.904),而雌性主要受壳宽影响(0.899);雄性梨形环棱螺肌肉质量主要受体螺层高的影响(0.899),雌性主要受到壳宽、壳口宽、体螺层高、螺旋部高的共同影响;壳高对雄、雌梨形环棱螺全湿质量和雄螺软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489、0.281、0.561;壳宽对雌性梨形环棱螺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单独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190、0.080;体螺层高对雄性梨形环棱螺的肌肉质量单数决定系数最大,为0.601。研究表明,雄、雌梨形环棱螺的全湿质量、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均具有良好的选育潜力;在选育更高全湿质量、软体质量时,应选择壳高作为关键形状;当肌肉质量作为选育目标时,雄螺应以体螺层高为主要选择性状,雌螺则应综合考虑壳宽、壳口宽、体螺层高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对雄、雌梨形环棱螺的全湿质量、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建立了较优的方程式,为后续的梨形环棱螺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州禾花鲤鳞片下层组织的结构及全长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杜雪松 文露婷 +7 位作者 许艺兰 覃俊奇 黄姻 林勇 周康奇 潘贤辉 邓潜 陈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4,共15页
为研究全州禾花鲤(Cyprinus carpio var.Quanzhounensis)皮肤组织结构和转录组差异、丰富鲤鱼皮肤转录组信息,选用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全州禾花鲤鳞片下层组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构差异,发现禾花鲤与建鲤相比组织缺乏层... 为研究全州禾花鲤(Cyprinus carpio var.Quanzhounensis)皮肤组织结构和转录组差异、丰富鲤鱼皮肤转录组信息,选用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全州禾花鲤鳞片下层组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构差异,发现禾花鲤与建鲤相比组织缺乏层叠排列的鸟嘌呤结晶且黑色素颗粒增多;利用牛津纳米孔(ONT)测序技术分析了转录组特征,获得高质量数据18.49Gb,识别为全长序列17182183条,检测出可变剪接(AS)事件3075个、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PA)57624个,预测新基因编码区序列15615个、长链非编码RNA(lncRNA)771个。其中,可变剪接事件中外显子跳跃、内含子保留数量在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5个多聚腺苷酸化位点的转录本数量在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可变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参与性状形成相关的调控过程;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转录本841个,KEGG通路分析表明其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粘着斑等通路富集,GO分析发现其在细胞外隙、转录因子复合体、整合素复合物等词条显著富集,且最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和GO词条均与细胞外基质紧密关联,推测这些转录调控的变化可能导致皮肤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密度和构象变化。后续研究应更多关注鸟嘌呤结晶缺失造成的皮肤性状变化,有助于全州禾花鲤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州禾花鲤 皮肤 性状 全长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研究2个禾花鲤群体和野生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贤辉 周康奇 +9 位作者 陈忠 杜雪松 黄姻 覃俊奇 文露婷 潘志忠 邓潜 罗辉 叶华 林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40,共8页
利用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分析了全州禾花鲤(Quanzhou Procypris merus)、融水禾花鲤(Rongshui P.merus)和野生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基于D-loop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长度为927~930 bp,共统计变异位点53个;A、... 利用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分析了全州禾花鲤(Quanzhou Procypris merus)、融水禾花鲤(Rongshui P.merus)和野生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基于D-loop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长度为927~930 bp,共统计变异位点53个;A、T、G、C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3.4%、32.9%、14%和19.7%,A+T(66.3%)明显高于G+C(33.7%);总体的单倍型数(h)、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40个、0.95和0.0083;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2459。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序列长度为897~899 bp,共统计变异位点33个;A、T、G、C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6.7%、28.5%、17.8%和27%,且A+T(55.2%)高于G+C(44.8%);总体的h为25个,Hd为0.91,π为0.00316;Fst值为0.19143。在3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距离分别在0.003~0.009和0.003~0.01,远小于种群分类水平0.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77.54%(D-loop)和80.86%(COI)变异来自群体间变异,22.46%(D-loop)和19.14%(COI)来自群体内变异。单倍型进化树和网络图显示,全州禾花鲤和野鲤群体均存在单独聚为一支的单倍型,而融水群体未出现单独成支现象。研究表明,线粒体D-loop区作为反映3个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灵敏度要高于COI基因,并且3个群体均属于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综上,3个群体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禾花鲤(Procypris merus)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圆田螺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康奇 林勇 +11 位作者 庞海峰 韦孜娜 覃俊奇 黄姻 陈忠 杜雪松 文露婷 周明瑞 许艺兰 李文红 邓潜 潘贤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探究不同生长阶段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和消化能力,分别对中国圆田螺幼螺和成螺的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消化酶进行测定。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成螺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高于幼螺,幼螺水分和粗脂肪... 为探究不同生长阶段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和消化能力,分别对中国圆田螺幼螺和成螺的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消化酶进行测定。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成螺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高于幼螺,幼螺水分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成螺;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中国圆田螺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成螺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支链氨基酸(BC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FAA)均高于幼螺。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在胃、肠、肝胰脏中的α-淀粉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为幼螺高于成螺;在肠、肝胰脏中的β-淀粉酶活力均为幼螺高于成螺,而在胃组织中则成螺高于幼螺,且在成螺和幼螺组织中两种淀粉酶活力均表现为肝胰脏>胃>肠,纤维素酶活力表现为胃>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力在三个组织中均为成螺高于幼螺,且在成螺和幼螺组织中均表现为肠>肝胰脏>胃。结果表明,中国圆田螺成螺蛋白质营养价值比幼螺更高,在幼螺阶段可能对淀粉和纤维物质的消化能力较强,对蛋白的消化能力较弱;而在成螺生长阶段则截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性状对鲤鱼家系F_1代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廖愚 覃俊奇 +2 位作者 袁宗伟 吕业坚 黄建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鲤鱼家系F1代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对鲤鱼家系F1代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和体重(Y)进行测定,运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主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评估,建立多元回... [目的]探讨鲤鱼家系F1代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对鲤鱼家系F1代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和体重(Y)进行测定,运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主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评估,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定量分析鲤鱼家系F1代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鲤鱼家系F1代全长和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对体重的直接效应最大,其通径系数为0.756,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对体重的影响主要是间接效应,其通径系数为0.201。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R2为0.891,说明所保留形态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以体重为依变量(Y),以全长(X1)和体高(X3)为自变量,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820.966+30.580X1+36.505X3。[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杂交鲤鱼的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全长作为首选指标能有效增加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家系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丰鲢鱼苗池塘培育试验
9
作者 覃俊奇 卢飞麟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1,共1页
长丰鲢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精心选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在全国多个地区已推广。为了在我区推广优良水产品种和验证其生长性能及适应性,2011年在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武鸣基地进行了长丰鲢鱼苗池塘培育试验,试验塘面积3... 长丰鲢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精心选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在全国多个地区已推广。为了在我区推广优良水产品种和验证其生长性能及适应性,2011年在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武鸣基地进行了长丰鲢鱼苗池塘培育试验,试验塘面积3000米^2,投放海花100万尾,育成规格2~6.7厘米鱼种,成活率71.5%,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试验 鲢鱼苗 池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生长性能 水产品种 育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鲤与建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子桂 王培培 +3 位作者 覃俊奇 廖愚 袁宗伟 曹寿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共4页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2代群体选育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封闭水体的广西野生鲤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点数在4~7个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5.3个,片段长度在118~284 bp之间,有效等位基因在1.16...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2代群体选育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封闭水体的广西野生鲤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点数在4~7个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5.3个,片段长度在118~284 bp之间,有效等位基因在1.167 5~1.520 3,平均为1.360 2,广西野生鲤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562,大于建鲤的1.388;位点观测杂合度在0.397~0.762之间,平均为0.562 6,期望杂合度0.301~0.629之间,平均0.463 3,广西野生鲤群体的期望杂合度0.581,大于建鲤的0.473;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289 7~0.685 0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38 8,为中度多态性,广西野生鲤群体多态信息含量0.685,大于建鲤的0.424,两个群体平均基因分化系数为0.106 9,广西本地野生鲤与建鲤的遗传距离为0.1463,相似性系数为0.828 4,表明广西野生鲤与建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野生鲤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 遗传距离 基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州禾花鲤体质量和体长遗传参数估算及其选育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雪松 陈忠 +7 位作者 文露婷 潘贤辉 黄姻 周康奇 林勇 李哲 罗辉 覃俊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7,共9页
为提高全州禾花鲤(Cyprinus carpio var.Quanzhounensis)养殖群体的生长速度,采用家系选育方法对其开展了连续2世代的选育,测量了G_(0)、G_(1)和G_(2)代121个家系共3699尾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指标,利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体质量和体长性状... 为提高全州禾花鲤(Cyprinus carpio var.Quanzhounensis)养殖群体的生长速度,采用家系选育方法对其开展了连续2世代的选育,测量了G_(0)、G_(1)和G_(2)代121个家系共3699尾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指标,利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的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并通过基于目标性状育种值和最小二乘值估计的方法评估了G_(0)—G_(2)代的选择进展。结果显示,禾花鲤体质量变异系数为0.50~0.72,体长性状变异系数为0.18~0.22。体长和体质量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32(P<0.01)和0.122(P<0.01),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921(P<0.01)和0.995(P<0.01)。采用目标性状最小二乘值和目标性状育种值估计的体质量性状选择反应为12.82%和15.45%,体长性状选择反应为2.76%和6.60%。表明禾花鲤体质量均匀度较低,不利于养殖生产,但具有较高的选育改良潜力;该群体在完成2个世代的家系选育后获得了有效遗传进展,但总体进展不显著。在今后选育过程中可采用分子辅助选育(Molecular-assisted selection MAS)、大规模混合家系选育等选育策略,以提高选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花鲤 生长性状 选育进展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分析鲤鱼杂交系F2代家系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子桂 王培培 +4 位作者 廖愚 覃俊奇 袁宗伟 叶香尘 吕业坚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83-87,共5页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8个鲤鱼杂交系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微卫星引物在鲤鱼杂交系F2代8个家系共240个个体中均获得了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并在个体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8个鲤鱼杂交系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微卫星引物在鲤鱼杂交系F2代8个家系共240个个体中均获得了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并在个体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在3~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9个,片段长度在129~371 bp,有效等位基因在1.533~5.821,平均为3.452 5;观测杂合度在0.421~0.882,平均为0.647,期望杂合度在0.506~0.826,平均0.62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452~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75,为高度多态性;个体间遗传距离0.3586~0.8302,相似性系数在0.5012~0.7906。8个家系中,20号家系与59号家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57 3;20号家系与35号家系遗传距离最大,为0.830 2。实验结果表明:该鲤鱼杂交系F2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等位基因数量较多,杂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家系间没有受到近交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杂交系F2代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满园 覃俊奇 +2 位作者 雷燕 闭显达 杨冬玲 《农技服务》 2018年第7期40-41,共2页
罗非鱼衆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原产于非洲,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罗非鱼,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繁育研究及推广养殖,现已经成为罗非鱼养殖第一大国,已成为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及出口创汇的主导水产品之一.为罗非鱼养殖业健康发... 罗非鱼衆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原产于非洲,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罗非鱼,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繁育研究及推广养殖,现已经成为罗非鱼养殖第一大国,已成为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及出口创汇的主导水产品之一.为罗非鱼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从养殖环境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鱼种投放、饲养管理、水质调控、增氧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起捕等方面介绍了罗非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池塘 高效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棱螺池塘吊养深度初探
14
作者 赵明旺 杨雁 +7 位作者 罗勇胜 周康奇 潘贤辉 黄姻 杜雪松 林勇 陈忠 覃俊奇 《科学养鱼》 2023年第7期79-80,共2页
环棱螺也叫石螺、螺蛳,属于田螺科的一种软体动物,主要栖息在水田、河沟、湖泊或水库等区域,以有机碎屑、藻类等为食。环棱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作为美食而广受欢迎,而且作为柳州螺蛳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闻海波等,20... 环棱螺也叫石螺、螺蛳,属于田螺科的一种软体动物,主要栖息在水田、河沟、湖泊或水库等区域,以有机碎屑、藻类等为食。环棱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作为美食而广受欢迎,而且作为柳州螺蛳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闻海波等,2021)。随着环棱螺越来越受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目前,环棱螺的研究主要在群体遗传学(金武等,2022;顾钱洪,2013)、生物学特性(Huang S等,2020)以及对水质环境的修复(马本贺等,2022;王雪飞等,2021)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粉 营养丰富 环棱螺 有机碎屑 水质环境 群体遗传学 田螺科 市场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耐寒型罗非鱼耐寒性能与生长性能研究
15
作者 黄玉英 武霞 +3 位作者 覃俊奇 邓潜 冯冬梅 陈忠 《广西畜牧兽医》 2022年第5期236-240,共5页
利用2015年选育获得高产耐寒型尼罗罗非鱼专门化品系为选育材料,以耐寒性能、群体均匀度均为主选指标,完成了三个世代(F1~F3)代选育,选育出的纯系群体的耐寒性能和群体均匀度均获得明显提升。F3代尼罗罗非鱼纯化品系体重变异系数比选育... 利用2015年选育获得高产耐寒型尼罗罗非鱼专门化品系为选育材料,以耐寒性能、群体均匀度均为主选指标,完成了三个世代(F1~F3)代选育,选育出的纯系群体的耐寒性能和群体均匀度均获得明显提升。F3代尼罗罗非鱼纯化品系体重变异系数比选育前降低了22.61%,低温相对死亡率比选育前降低16.27%。对F2、F3代尼罗罗非鱼和同样选育出的奥利亚近交系开展群体1对1杂交筛选,在F3代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性能优秀的杂交配套组合2个,其子一代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0.1906和0.1871,分别比对照组(0.2431)降低了21.59%和23.05%,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21℃和6.93℃,低温死亡率分别为59.47%和58.41%,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2.59%和1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选育 杂交配套系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的中国圆田螺微卫星特征分析与标记筛选
16
作者 韦小凯 周康奇 +9 位作者 邹欣汐 林勇 叶华 罗辉 覃俊奇 陈忠 黄姻 杜雪松 张彩群 潘贤辉 《水生态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5-242,共8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开发中国圆田螺多态性SSR标记,为田螺的种质利用及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PacBio's SMRT测序获得中国圆田螺全长转录组数据,查找基因组微卫星(SSR)位点并分析其特征,共识别到8 058个SSR位点,1~6个核苷酸重复SSR... 通过高通量测序开发中国圆田螺多态性SSR标记,为田螺的种质利用及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PacBio's SMRT测序获得中国圆田螺全长转录组数据,查找基因组微卫星(SSR)位点并分析其特征,共识别到8 058个SSR位点,1~6个核苷酸重复SSR均存在,其中二核苷酸重复SSR数量最多(4 647,57.67%),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SSR(1 274,15.81%)。在二核苷酸重复基元中以AC/GT的重复数最多,占总SSR位点数的34.82%。随机选择合成192对引物筛选获得22对多态性SSR引物,并使用这些标记对广西圆田螺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2个SSR标记扩增产物稳定,22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636,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值分别为0.286和0.58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47~0.844。在22个SSR位点中,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0)有13个,中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0)有8个,说明中国圆田螺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PacBio's SMRT测序技术开发中国圆田螺SSR标记不仅效率高,而且适用于中国圆田螺的资源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圆田螺 转录组 微卫星 多态性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