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载荷作用下镁合金温度演化及高周疲劳性能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凯 闫志峰 +2 位作者 王文先 张红霞 裴飞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9,共5页
基于红外热像法对AZ31B镁合金板材室温下的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整个疲劳过程中试件表面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镁合金疲劳加载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为初始温度增加、温度降低、温度恒定、温度快速上升、温度最后下... 基于红外热像法对AZ31B镁合金板材室温下的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整个疲劳过程中试件表面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镁合金疲劳加载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为初始温度增加、温度降低、温度恒定、温度快速上升、温度最后下降5个部分。采用基于热传导、热弹性和非弹性效应的理论模型解释了疲劳加载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红外热像法预测的AZ31B镁合金疲劳极限113MPa与实验结果108MPa相对误差约为4.8%。基于镁合金表面温度的变化,提出了ΔTmax-N曲线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即通过测量阶段Ⅰ温升最大值预测镁合金的疲劳断裂,并计算其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红外热像法 温度演化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Fe_3O_4@SiO_2/Au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裴飞飞 尹剑波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13,共4页
制备了尺寸为30nm,具有磁响应的单分散Fe3O4@SiO2/Au核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光学性质。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再用反相微乳法制备Fe3O4@Si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氨基还原性,获得Fe3O4@SiO2/Au核壳复合纳... 制备了尺寸为30nm,具有磁响应的单分散Fe3O4@SiO2/Au核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光学性质。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再用反相微乳法制备Fe3O4@Si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氨基还原性,获得Fe3O4@SiO2/Au核壳复合纳米颗粒。分别用TEM、XRD、Zeta电位与粒度分析仪对产物形貌、结构、表面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 AU 核壳结构 单分散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周疲劳载荷下6061-T6铝合金的温度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晴 张红霞 +3 位作者 闫志峰 王文先 王凯 裴飞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2,共5页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在疲劳载荷下的温度变化,采用红外热像系统对高周疲劳载荷下6061-T6铝合金的温度演化进行分析,用热像图对疲劳裂纹尖端的塑性区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疲劳加载作用下,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6061-T6铝合金试样表面温度的变化...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在疲劳载荷下的温度变化,采用红外热像系统对高周疲劳载荷下6061-T6铝合金的温度演化进行分析,用热像图对疲劳裂纹尖端的塑性区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疲劳加载作用下,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6061-T6铝合金试样表面温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温升阶段、温度缓降阶段、温度二次缓慢上升阶段和温度快速上升阶段.结合热弹性理论、铝合金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分析并预测疲劳载荷下温度的演化和宏观裂纹扩展时裂纹尖端塑性区域大小.宏观裂纹开始扩展时,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域可达3.6 mm2,红外热像仪测得结果为3.46 mm2,测试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T6铝合金 高周疲劳 红外热像仪 温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毛竹远 裴飞飞 +2 位作者 陈芋 韩广萍 程万里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多孔通道结构增加了纳米纤维内部的储水空间,提供了额外的水分渗透路径,赋予了纳米纤维膜优异的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从54%提升至83%,水下油接触角从134°提升至164°,水通量从731 L/(m^(2)·h)提升至3344 L/(m^(2)·h)。纳米纤维膜对水包正己烷乳液的渗透通量高达1985 L/(m^(2)·h),滤液中的TOC含量低于50 mg/L,表明其油水分离效果较好。这种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设计理念为开发油水分离膜提供了一种绿色的制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 水刻蚀处理 多孔通道结构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67/氧化纳米纤维素衍生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黄佳琪 陈芋 +2 位作者 裴飞飞 程万里 韩广萍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35,共10页
为获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三维网络结构碳气凝胶,以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EMPO-oxidized nanocellulose,TOCNF)为基体,加入ZIF-67混合均匀后,通过定向冷冻干燥和一步碳化法制备ZIF-67/TOCNF衍生的氧化钴/碳(CoO/C)气凝胶。扫描电子... 为获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三维网络结构碳气凝胶,以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EMPO-oxidized nanocellulose,TOCNF)为基体,加入ZIF-67混合均匀后,通过定向冷冻干燥和一步碳化法制备ZIF-67/TOCNF衍生的氧化钴/碳(CoO/C)气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CoO/C气凝胶能够维持碳化前ZIF-67/TOCNF的原始结构,并且由ZIF-67衍生的CoO可均匀负载在碳骨架结构中,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XRD测试结果表明ZIF-67/TOCNF气凝胶显示了接近纯ZIF-67的典型ZIF-67晶体的衍射峰,而归属于TOCNF的衍射峰被抑制。Co是通过ZIF-67的热分解得到的,高温碳化能够得到更好结晶度的Co/C复合材料;拉曼光谱分析表明CoO/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较高;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CoO/C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与其内部的三维孔结构密切相关,相比于其他碳化温度(500、600、800℃),当碳化温度为700℃时,CoO/C-700气凝胶电极材料具有较优的电化学性能,其比电容可达92 F/g(0.5 A/g),同时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 碳气凝胶 咪唑酸盐金属有机骨架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卫星的煤炭矿区滑坡风险评估
6
作者 裴飞飞 《山西焦煤科技》 2024年第12期36-38,41,共4页
为保证煤炭矿区开挖的安全性,使用干涉宽扫描模式条件下的哨兵-1A雷达卫星数据,并利用river-Flow二维滑坡运动仿真系统对滑体厚度进行模拟分析,评估滑坡风险。实验结果表明,F2采样点在2024年5月1日的最大位移速率为22 mm/年,而F1的位移... 为保证煤炭矿区开挖的安全性,使用干涉宽扫描模式条件下的哨兵-1A雷达卫星数据,并利用river-Flow二维滑坡运动仿真系统对滑体厚度进行模拟分析,评估滑坡风险。实验结果表明,F2采样点在2024年5月1日的最大位移速率为22 mm/年,而F1的位移速率为20 mm/年。当监测时间为2024年6月1日时,F1及F2继续下沉,且变形速率加快,滑坡体的持续变形会降低边坡的稳定性。不同降雨下,煤炭矿区的中危害区面积均大于1000 m^(2),因此该煤炭矿区的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进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矿区 遥感卫星 滑坡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