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4
1
作者 裴维英 薛丽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探索基层综合性医院新护士培训与管理方法,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方法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院特点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制度和培训方案,对34名新护士采用全脱产集中理论授课、...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探索基层综合性医院新护士培训与管理方法,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方法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院特点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制度和培训方案,对34名新护士采用全脱产集中理论授课、半脱产技能培训、临床大科轮转,采取过程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结果岗前培训期间和当年度末综合基础理论考核得分(75.0±9.4)和(84.3±11.6);入职当年和第二年操作技能考核得分(95.0±1.3)和(93.7±1.7);入职第二年第一次和第二次三基理论考核得分(74.8±10.2)和(83.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层综合性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以《大纲》为蓝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能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工作能力培训在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裴维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5期116-117,120,共3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护士临床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方法将2017年接受临床能力考核的40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士2018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接受培训和考核。结果对于工作10... 目的探索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护士临床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方法将2017年接受临床能力考核的40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士2018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接受培训和考核。结果对于工作10年以内护士,对比培训之前护士最终考核得分以及在临床思维能力、专业知识点掌握、表达沟通能力、应变处理能力、人文关怀及素养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动手能力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10年和以上护士的人文关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他指标在培训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中培训护士的各项能力,可以全面提高临床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培训 临床工作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 应变处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的认知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薛丽娟 王金兰 +1 位作者 裴维英 王凤华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护士药物外渗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认知调查表,对临床3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职称及工... 目的了解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护士药物外渗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认知调查表,对临床3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护士掌握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相关知识途径差异显著(均P<0.01);80.33%护士在工作中遇到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情况;对不典型外渗判断肯定率均低于60.00%;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早期处理措施主要是立即拔针、停止输液(60.33%);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预防措施重要性的认知率均低于55.00%。结论护士防治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知识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护士对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相关知识的学习,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非化疗刺激性药物 外渗知识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伤口敷料加药瓶橡胶塞预防腹腔拔管后腹水外渗的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恽菊香 裴维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7期651-652,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腹水腹腔置引流管治疗后拔管时引流口的有效处理方法,以减少腹水外渗、引流口感染。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引流管拔除后引流口予3M透明敷料覆盖,在敷料外引流口的正上方置橡胶塞(光滑面正对腹部),外用蝶形胶布... 目的探讨恶性腹水腹腔置引流管治疗后拔管时引流口的有效处理方法,以减少腹水外渗、引流口感染。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引流管拔除后引流口予3M透明敷料覆盖,在敷料外引流口的正上方置橡胶塞(光滑面正对腹部),外用蝶形胶布固定,健侧卧位12h;实验组改用用一稍干的安尔碘棉球盖于引流口的皮肤上,予3M伤口敷料覆盖,自由体位,72h后观察拔管后换药次数、引流口愈合和有无感染迹象。结果两组引流管拔管后在腹水渗漏、引流口愈合和感染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3M伤口敷料加药瓶橡胶塞处理腹腔拔管后引流口的方法,减少了换药次数,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敷料 伤口敷料 腹水外渗 引流口 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