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氧化肽制备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43
1
作者 裴小平 唐道邦 +1 位作者 肖更生 蒋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2,共4页
抗氧化肽能有效清除体内过剩的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和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预防和治疗自由基诱发的疾病和抗衰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制备抗氧化肽的原料、方法、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抗氧化肽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提取液对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L-10、IL-17和IL-2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裴小平 杨斌 +4 位作者 陈文静 曲永彬 薛汝增 刘红芳 谷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白鲜皮对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L-10、IL-17和IL-22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给予2,4-二硝基氯苯诱导和激发造成小鼠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0.025%地塞米松洗剂和... 目的:研究白鲜皮对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L-10、IL-17和IL-22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给予2,4-二硝基氯苯诱导和激发造成小鼠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0.025%地塞米松洗剂和不同浓度(0、1%、3%、5%)白鲜皮提取液进行干预处理,测量激发前后耳中部厚度差、左右耳重量差及测定血清IL-10、IL-17和IL-22值变化,进行干预后评估。结果:不同浓度白鲜皮提取液均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耳厚度和重量差,同时升高小鼠血清IL-10含量,但仅中高浓度组可显著降低IL-17和IL-2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高浓度白鲜皮提取液组与0.025%地塞米松洗剂组在小鼠的耳厚度差和重量差及IL-10、IL-17和IL-22含量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低浓度白鲜皮提取液组在耳厚度差和重量差及IL-17和IL-22含量值明显高于0.025%地塞米松洗剂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0.025%地塞米松洗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白鲜皮提取液均可改善湿疹模型小鼠的皮肤损害,而高浓度的白鲜皮提取液与0.025%地塞米松洗剂效果相当;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IL-17和IL-22、上调IL-10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IL-10 IL-17 IL-22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裴小平 唐道邦 +2 位作者 肖更生 蒋爱民 杨万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3-116,共4页
以酶解产物对O-2·的清除率为指标,分析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协同作用,确定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复合酶解工艺,并对复合酶解过程进行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解制备抗氧化肽最佳工艺为两酶混合同时加入,pH6&#... 以酶解产物对O-2·的清除率为指标,分析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协同作用,确定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复合酶解工艺,并对复合酶解过程进行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解制备抗氧化肽最佳工艺为两酶混合同时加入,pH6·7,温度57℃,底物浓度6·9%,时间5h,酶用量为中性蛋白酶4943u/g、木瓜蛋白酶5988u/g,该条件下鸡肉蛋白抗氧化肽对O-2·的清除率为57·50%,显著高于各单酶水解效果。在此基础上由实验数据推导出描述复合酶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水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鸡肉蛋白开发抗氧化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法 鸡肉蛋白 抗氧化肽 模型研究 米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裴小平 郑倩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130-133,共4页
党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等功效,党参多糖是党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党参多糖的提取方法、生理功能、开发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党参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党参多糖 提取方法 生理功能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裴小平 肖更生 廖森泰 《广东蚕业》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抗病毒和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是目前蚕桑综合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DNJ的来源、分子结构、检测提取方法、生物活性评价和产业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DNJ研究的发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抗病毒和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是目前蚕桑综合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DNJ的来源、分子结构、检测提取方法、生物活性评价和产业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DNJ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DNJ) 生物活性评价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裴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4期38-42,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健康问题。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都表明,猴头菇多糖具有降血压、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对猴头菇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着重阐述,并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健康问题。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都表明,猴头菇多糖具有降血压、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对猴头菇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着重阐述,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猴头菇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开发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猴头菇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多糖 提取制备 生理功能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蛋白抗氧化肽喷雾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7
作者 裴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80-83,共4页
[目的]建立鸡肉蛋白抗氧化肽(APCP)在喷雾干燥条件下保持其活性的高效干燥工艺并明确其活性保持水平及理化特性。[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APCP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工艺优化过程中活性保持水平以清除O_2·^-能力为衡量指标,最... [目的]建立鸡肉蛋白抗氧化肽(APCP)在喷雾干燥条件下保持其活性的高效干燥工艺并明确其活性保持水平及理化特性。[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APCP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工艺优化过程中活性保持水平以清除O_2·^-能力为衡量指标,最优工艺条件下活性保持水平以干燥样品清除O_2·^-能力与冷冻干燥样品清除O_2·^-能力比值为衡量指标,其中清除O_2·^-能力测定采用A052抗超氧阴离子试剂盒法;以冷冻干燥样品为参照物,通过堆积密度、溶解性、吸湿性、感官色泽、清除O_2·^-能力等指标考察喷雾干燥样品理化特性。[结果]建立APCP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65℃,出口温度104℃,进料流速4.6 m L/min,在此条件下APCP清除O_2·^-能力得到了很好地保持,保持率(90.67±5.53)%,水分含量(6.35±0.43)%;喷雾干燥样品的堆积密度变大、溶解时间延长、吸湿率降低、色泽稍微变白、清除O_2·^-能力下降。[结论]在较高进口温度(165℃)、较低出口温度(104℃)及适当进料流速(4.6 m L/min)条件下APCP活性保持率可达(90.67±5.53)%,且所得APCP干燥效果良好,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蛋白 抗氧化肽 喷雾干燥 工艺 堆积密度 吸湿性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鸡肉蛋白抗氧化肽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道邦 裴小平 +1 位作者 徐玉娟 吴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90,共5页
以酶解产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木瓜蛋白酶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并考察其水解度(DH)和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62℃、pH6.7、酶用量5988U/g、酶解时... 以酶解产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木瓜蛋白酶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并考察其水解度(DH)和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62℃、pH6.7、酶用量5988U/g、酶解时间6.5h、底物浓度6.9%;清除率与DH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或负相关,即在酶解过程6.5h内清除率随着DH增大而增大、6.5h后随着DH的增加反而减小,6.5h时清除率为32.91%、DH为1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鸡肉蛋白 抗氧化肽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沈秉正 陈志明 +3 位作者 李华 裴小平 高翔 喻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真菌感染的患者46例,鉴定从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真菌感染的患者46例,鉴定从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分析病原真菌的分布、耐药性以及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主要来源于手术部位分泌物及血液,以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28.3%、21.7%、13.0%和10.9%。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病原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对氟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20%),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敏感(敏感率>90%)。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手术时间、年龄和基础代谢障碍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需注意具有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术后 真菌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性痒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宇 裴小平 +3 位作者 薛汝增 谷梅 陈永锋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方法:对18例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9.6个月,皮疹为网状分布的红色斑片、斑... 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方法:对18例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9.6个月,皮疹为网状分布的红色斑片、斑丘疹、丘疹或色素沉着。皮疹主要累及躯干部,特别是项背部。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其中13例患者为活动期(包括早期和充分发展期),5例为晚期。18例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氨苯砜等,外用维A酸乳膏、曲安奈德乳膏等,其中口服米诺环素疗效显著。7例患者曾被误诊。临床随访1个月到4年,其中7例复发。结论:色素性痒疹临床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口服米诺环素有效,但不能阻止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痒疹 临床 组织病理 米诺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雄激素性秃发的影响
11
作者 卢婉娇 王鲁梅 +1 位作者 裴小平 李俊杰 《现代医院》 2019年第4期570-574,577,共6页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雄激素型秃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雄激素型秃发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8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合以往研究的影响因素并统计临床...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雄激素型秃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雄激素型秃发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8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合以往研究的影响因素并统计临床一般统计学资料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雄激素型秃发的指标。然后得出通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预测该病患者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对该病患者相关性的预测能力并找到最佳分界值及效能。结果两组性别、高血脂、LDLC、Lpa及DH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RD5A2的基因型与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对雄激素性秃发可能有影响(P <0. 05),LDL-C、Lpa、DHT、SRD5A2的基因型与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相关性分别为0. 048、0. 057、238. 719、5. 395及1. 02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最终雄激素型秃发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1/[1+e^((34. 091+3. 027SRD5A2+2. 857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5. 475LDLc-1. 685Lpa-0. 024DHT))],新变量P的AUC为0. 992,此时诊断效能最好。敏感性为95. 00%,特异性为96. 20%。结论采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联合AGA相关因素的回归模型能够提高对雄激素型秃发患者的预测效能,可提高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动脉粥样硬化 雄激素型秃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度与25羟维生素D、总IgE及IL-4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裴小平 谷梅 +1 位作者 陈文静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IL-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160例AD患儿,以AD严重度评分(SCORAD)评估分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IL-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160例AD患儿,以AD严重度评分(SCORAD)评估分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Ig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4,分析血清25(OH)D水平、tIgE、IL-4水平与AD患者SCORA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根据SCORAD评分,AD患儿轻度55例(34.38%)、中度84例(52.50%)、重度21例(13.13%)。AD患儿血清25(OH)D与SCORAD评分、血清tIgE和IL-4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0.48和-0.33,P值均<0.001),SCORAD评分与血清tIgE和IL-4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0.71,P值均<0.001)。结论:AD患儿严重度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维生素D是AD的保护性因子。血清tIgE和IL-4水平均与AD的严重度呈负相关,维生素D可能通过影响血清tIgE和调控炎症因子IL-4参与皮肤的免疫调节,从而影响AD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25羟维生素D 总免疫球蛋白E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裴小平 王宇 +4 位作者 陈永锋 谷梅 潘慧清 林尔艺 薛汝增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报告2例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病例1,患者女,38岁,非洲裔,双手背、小腿紫红色丘疹5月,无明显痒痛感,体检:双手背、小腿散在1-5 mm大小紫红色丘疹。病例2,患者男,46岁,中国汉族,双下肢、右眼睑紫褐色丘疹、结节1年,... 报告2例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病例1,患者女,38岁,非洲裔,双手背、小腿紫红色丘疹5月,无明显痒痛感,体检:双手背、小腿散在1-5 mm大小紫红色丘疹。病例2,患者男,46岁,中国汉族,双下肢、右眼睑紫褐色丘疹、结节1年,体检:双下肢、右眼睑多处皮肤散在1-8 mm大小紫红色或暗褐色丘疹、结节。两患者抗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均示:符合卡波西肉瘤。根据临床及皮肤组织病理、HIV检查结果诊断: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裴小平 陈文静 +2 位作者 何雪瑜 王宇 谷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见于儿童。近几十年来,A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有研究认为是维生素D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D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认为与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失调相关,而维生素D与二者均相关。维生素D可能通过...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见于儿童。近几十年来,A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有研究认为是维生素D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D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认为与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失调相关,而维生素D与二者均相关。维生素D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及其炎症因子如IL-31、IL-6等的调节和促进抗菌肽的合成,减少细菌定植,影响AD的发病。然而,目前关于维生素D与AD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维生素D不足与A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有研究认为补充维生素D可作为AD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关于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时间尚无定论。目前急需设计更有前景的大样本随机双盲研究,为维生素D在AD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皮炎 特应性 甲状旁腺素 免疫失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11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小平 王宇 +6 位作者 李龙年 潘慧清 林尔艺 刘红芳 袁立燕 薛汝增 谷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分析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PLCA)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总结我院1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皮损特点、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为成人期发病。首发部位均在四肢,9例... 目的:分析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PLCA)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总结我院1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一般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皮损特点、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为成人期发病。首发部位均在四肢,9例日晒后加重,7例伴有苔藓样丘疹,3例伴有水疱,3例有家族史。结论:在临床中,表现为皮肤异色、苔藓样丘疹,首发于四肢,无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需考虑一般型PLCA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异色病样 淀粉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贫困地区乡镇电管站的发展
16
作者 裴小平 《农电管理》 1995年第2期38-38,共1页
浅谈贫困地区乡镇电管站的发展贫困地区大多处在老、少、边、穷、自然条件相对差的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处在这些地区的乡镇电管站发展更举步艰难。维管费入不敷出,农网设施老化、陈旧、损耗大,形成恶性循环,乡镇电管站的生存与发展... 浅谈贫困地区乡镇电管站的发展贫困地区大多处在老、少、边、穷、自然条件相对差的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处在这些地区的乡镇电管站发展更举步艰难。维管费入不敷出,农网设施老化、陈旧、损耗大,形成恶性循环,乡镇电管站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笔者认为,贫困地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电管站 贫困地区 农村电气化事业 农村电网 经济运行状态 吕梁地区 农村经济 吸收资金 使用效益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Akt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汝增 黄莉宁 +5 位作者 裴小平 陈文静 林尔艺 孙希凤 谷梅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检测PTEN、Akt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Akt的表达,比较两... 目的:检测PTEN、Akt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Akt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PTEN、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Akt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中,其中PTE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淡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深黄色颗粒;Akt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棕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浅黄色颗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皮肤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78±0.21)vs(1.46±0.34),t=9.39,P<0.05],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1.83±0.28)vs(0.92±0.16),t=15.56,P<0.05]。结论:PTEN的低表达、Akt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PTEN AKT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宇 谷梅 +3 位作者 裴小平 吉苏云 林尔艺 顾有守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汝增 谷梅 +5 位作者 裴小平 刘红芳 吴铁强 林尔艺 潘慧清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33-434,433,共2页
患者女,39岁。主诉:右足踝外侧结节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踝外侧出现一绿豆大小结节,缓慢增大至豌豆大小,除碰撞时有疼痛感外,无明显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既往体健,... 患者女,39岁。主诉:右足踝外侧结节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踝外侧出现一绿豆大小结节,缓慢增大至豌豆大小,除碰撞时有疼痛感外,无明显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既往体健,发病前否认局部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木村病1例
20
作者 王宇 裴小平 许德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患者,女,38岁,左面颊部皮下肿块3年余。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增多,血管、附件周围团灶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许肥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淋巴样滤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 患者,女,38岁,左面颊部皮下肿块3年余。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增多,血管、附件周围团灶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许肥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淋巴样滤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木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