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豌豆淀粉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裴亚琼 宋晓燕 +1 位作者 杨念 贾艳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8,共5页
为了优化豌豆淀粉的碱法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碱液质量分数对淀粉中蛋白残留量及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黏度速测仪、离子色谱对豌豆淀粉的表面结构、糊化特性及支链淀粉链长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优化豌豆淀粉的碱法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碱液质量分数对淀粉中蛋白残留量及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黏度速测仪、离子色谱对豌豆淀粉的表面结构、糊化特性及支链淀粉链长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豌豆淀粉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26,提取时间18.00 h,NaOH溶液质量分数0.4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豌豆淀粉的蛋白残留量为(0.081±0.005)%,淀粉得率为豌豆干基质量的30.5%。豌豆淀粉为表面光滑的椭圆形,与绿豆淀粉、豇豆淀粉和红豆淀粉比较,豌豆淀粉具有较低的峰值黏度和较高的糊化温度。豌豆淀粉的链长主要分布在聚合度9~25,属长链型淀粉,是制备粉丝、粉皮的良好原料。该研究为豌豆淀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淀粉 提取 响应面法 理化性质 链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特性分析及在鸡肉灌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晓燕 董振江 +2 位作者 李真 杨延超 裴亚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2-86,共5页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水相体系制备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对其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及在鸡肉灌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酸解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可以得到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冻融稳...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水相体系制备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对其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及在鸡肉灌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酸解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可以得到不同黏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在鸡肉灌肠中应用时,加入早籼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鸡肉灌肠与加入木薯变性淀粉的鸡肉灌肠相比较,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添加木薯变性淀粉的样品,内部结构比较蓬松,而添加早籼米OSA-H6的样品,其内部组织则相对紧实细腻。该研究表明,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淀粉(烯基琥珀酸淀粉酸)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质构特性,在肉制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理化性质 鸡肉灌肠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贮藏的肉糜制品中TBARS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婵 贺习耀 裴亚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13-218,共6页
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是肉制品中评价脂肪氧化程度的常用方法。该文对肉糜制品中添加多种外源物质时TBARS值变化情况进行综述,发现多酚类、黄酮类、多糖类和植物蛋白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肉... 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是肉制品中评价脂肪氧化程度的常用方法。该文对肉糜制品中添加多种外源物质时TBARS值变化情况进行综述,发现多酚类、黄酮类、多糖类和植物蛋白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肉糜制品在贮藏期的TBARS值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肉糜制品精深加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以期为肉制品加工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巴比妥酸值 肉糜 脂肪氧化 多酚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离子对花生粕分离蛋白纳米粒子及其稳定Pickering乳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亚珍 熊文飞 +3 位作者 裴亚琼 李艳 李斌 王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7,共7页
研究不同离子强度(NaCl或CaCl2)对来源于花生粕的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溶液电位、溶解度及该纳米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微观结构、黏度、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会使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溶液表面电位降低,且花生分... 研究不同离子强度(NaCl或CaCl2)对来源于花生粕的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溶液电位、溶解度及该纳米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微观结构、黏度、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会使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溶液表面电位降低,且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的溶解度会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外,盐离子会使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峰宽变窄、峰强变强、黏度增加,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Ca2+的加入对乳液的粒径影响大于Na+,表明花生分离蛋白纳米粒子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更好的耐NaCl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分离蛋白 Pickering乳液 NACL CA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浓度对WP/KGM协同稳定的类蛋黄酱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秋 许畅 裴亚琼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针对传统蛋黄酱的高胆固醇、高脂、高热量的问题,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代替蛋黄、以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无胆固醇、高ω-3不饱和脂肪酸的类蛋黄酱,并探究亚麻籽油浓度对类蛋黄酱外观、微... 针对传统蛋黄酱的高胆固醇、高脂、高热量的问题,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代替蛋黄、以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无胆固醇、高ω-3不饱和脂肪酸的类蛋黄酱,并探究亚麻籽油浓度对类蛋黄酱外观、微观粒径与结构、堆叠性、挤出成型等物理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浓度的增加,液滴粒径从30.8μm降低至17.1μm,且液滴的均一性增加;体系中液滴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微观结构观察显示液滴间无絮凝现象;油相浓度从40%增加到80%时,类蛋黄酱样品的流变特性从流体性质(40%时,G′<G″)变为类固体凝胶性质(50%~80%,G′>G″),粘度、弹性模量与粘性模量均随着油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抵抗一定外力作用下形变及变形后恢复原状能力逐渐增强,堆叠性、挤出成型亦随油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综上,可通过调控类蛋黄酱中亚麻籽油的浓度,制备较低粘度、流动性强的类蛋黄酱(油浓度40%~60%)应用于流动性和分散性要求高的酱汁类调味品中,或制备较高粘度、堆叠性强的的类蛋黄酱(油浓度70%~80)应用于有成型、涂沫要求的调味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蛋黄酱 亚麻籽油 魔芋葡甘聚糖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