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洪灾害防治水文气象站网布设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桂亚 袁雅鸣 +1 位作者 郭进修 沈浒英 《中国水利》 2007年第14期42-43,52,共3页
由于目前山洪灾害防治区现有的水文气象站网不能满足山洪灾害防治要求,必须增加布设水文气象站网,但站网太密会增加投资,太稀又难以满足灾害防治对水雨情等信息的需求。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的防治需求,研究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气象站网布... 由于目前山洪灾害防治区现有的水文气象站网不能满足山洪灾害防治要求,必须增加布设水文气象站网,但站网太密会增加投资,太稀又难以满足灾害防治对水雨情等信息的需求。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的防治需求,研究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气象站网布设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指标,可为合理布设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气象站网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防治 水文气象站网 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沈浒英 陈桂亚 +1 位作者 袁雅鸣 李四达 《中国水利》 2007年第14期44-46,共3页
山洪灾害预测预报信息是山洪灾害预警的基础和依据。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是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减少作业预报的时间,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设计是系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预测预报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流域降雨天气特征及致洪暴雨预报 被引量:8
3
作者 袁雅鸣 陈新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6页
采用统计学、天气学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5~10月雅砻江流域水文站、气象站日雨量资料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对期间217次降雨过程中雨带强度和位置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雅砻江流域的过程性雨带有5种类型,其中以南压型雨带的... 采用统计学、天气学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5~10月雅砻江流域水文站、气象站日雨量资料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对期间217次降雨过程中雨带强度和位置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雅砻江流域的过程性雨带有5种类型,其中以南压型雨带的发生率最高,降雨强度最大,对水情的影响程度最高。分析了影响雅砻江流域过程性降雨的天气系统以及其活动规律。从日常业务预报的角度,筛选出89个对应的致洪强降雨样本个例,分析提出致洪强降雨预报的天气学判据,即在强降雨发生前24 h,强降雨区附近有低值系统活动,且流层中低层天气要素呈现增温、增湿、气压降低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天气特征 致洪暴雨 预报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长江洪水的气候背景及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袁雅鸣 沈浒英 万汉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0,共3页
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这场洪水是由于6~8月,长江全流域出现少见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所造成的。主汛期降雨特点是:降雨过程频繁、暴雨连续不断;阶段性主雨带位置稳定,震荡幅度小,... 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这场洪水是由于6~8月,长江全流域出现少见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所造成的。主汛期降雨特点是:降雨过程频繁、暴雨连续不断;阶段性主雨带位置稳定,震荡幅度小,维持时间长;主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暴雨交替出现;暴雨集中,持续发生,滞留性强。暴雨的成因与主汛期和前期的雨情、环流背景、海温和各种有关物理条件等有关。从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场异常点及降水、暴雨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8年6~8月大洪水与强厄尔尼诺事件有关,高空环流异常稳定,西北太平洋高压偏强,影响长江流域的冷空气活动频繁,暖湿气流活跃,台风活动异常偏少,与1954年相应天气活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气象分析 洪水调查 长江 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明渠截流期短期降雨预报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袁雅鸣 李春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6-67,70,共3页
对三峡明渠截流期短期降雨预报实践分别从信息保障、预报手段等技术准备方面进行了总结,对截流期降雨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截流期短期降雨预报进行了检验,同时对短期降雨预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短期降雨预报通过改进... 对三峡明渠截流期短期降雨预报实践分别从信息保障、预报手段等技术准备方面进行了总结,对截流期降雨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截流期短期降雨预报进行了检验,同时对短期降雨预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短期降雨预报通过改进通信手段、预报作业方式,加强预报会商,可以提高预报效率和预报准确率,但要做到预报的定时、定点、定量,还须开发一套适合长江流域的本地化的短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并在业务预报工作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流期 降雨 短期预报 明渠截流 三峡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秋季降雨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雅鸣 陈新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分析长江上游秋季降雨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对于开展长江上游秋汛期降雨预报有重要指导意义。选用1951~2009年长江上游各区面雨量资料,重点对该期间秋季的长江上游降雨时空分布以及形成秋季降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长江上游秋季降雨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对于开展长江上游秋汛期降雨预报有重要指导意义。选用1951~2009年长江上游各区面雨量资料,重点对该期间秋季的长江上游降雨时空分布以及形成秋季降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长江上游面雨量,多年在800~1 000 mm之间变化;9月份,上游偏北偏西地区降雨量较大;10月份以后,上游偏南偏东地区降雨量较大。长江上游秋季的连续阴雨天气,往往与稳定的环流形势、高空槽、地面锋的影响有关,而强降雨的发生,除需具备这些条件外,还与低涡、切变线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雨 降雨特征 天气系统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1996年6~7月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天气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袁雅鸣 龚旭珍 李筱琳 《水利水电快报》 1997年第20期9-12,共4页
1995,1996年6~7月长江中下游连续两年发生特大洪水,给沿岸部分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频繁的暴雨过程,尤其是发生在梅雨期的持续性大暴雨是造成特大洪水的直接原因。对1995,1996年梅雨期的暴雨及天气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暴雨量 气象分析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20
8
作者 陈桂亚 袁雅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0-43,共4页
一个流域或区域某一时间段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域或区域将发生山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把这时的降雨量或降雨强度,称为该流域或区域的临界雨量(强)。临界雨量(强)是一项指标,对于山洪灾害防治有着重要意... 一个流域或区域某一时间段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和强度时,该流域或区域将发生山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把这时的降雨量或降雨强度,称为该流域或区域的临界雨量(强)。临界雨量(强)是一项指标,对于山洪灾害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采用水文部门现有雨量站网的雨量资料,并利用气象站网雨量资料作为补充,提出了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同时也给出了资料缺乏和无资料区域或流域临界雨量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实例分析,证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临界雨量 分析计算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雨量的山洪灾害预警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訾丽 杨文发 +1 位作者 袁雅鸣 邱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4,共5页
为研究适用的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技术,选定湖南临湘市为试验区,应用统计分析法拟定试验区各预警分区的临界雨量值,并采用当前国内外最新的定量降雨预报技术,引入WRF数值预报模式开展了定量降雨预报。在综合考虑试验区临界雨量、实测... 为研究适用的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技术,选定湖南临湘市为试验区,应用统计分析法拟定试验区各预警分区的临界雨量值,并采用当前国内外最新的定量降雨预报技术,引入WRF数值预报模式开展了定量降雨预报。在综合考虑试验区临界雨量、实测雨量和预报雨量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山洪灾害的三级预警技术应用方案(“内部告警”、“准备转移”及“立即转移”)。2014年汛期(5-9月)对该方案进行了实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时段并未出现符合山洪预警条件的现象,与实际灾害灾情报告一致。针对试验区的临界雨量拟定及山洪预警技术应用方案适用可行,可为类似山洪灾害防治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临界雨量 WRF模式 综合预警 临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建成初期水文气象预报水平分析
10
作者 金兴平 张勇慧 袁雅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5-16,共2页
三峡工程计划在2009年完成。为了作好将来的洪水调度,对建成初期的水文气象预报水平进行了评估。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的水文气象预报水平比先进国家落后10~15年,到2010年,我国的水平将达到或超过先进国家目前的水平,... 三峡工程计划在2009年完成。为了作好将来的洪水调度,对建成初期的水文气象预报水平进行了评估。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的水文气象预报水平比先进国家落后10~15年,到2010年,我国的水平将达到或超过先进国家目前的水平,有些项目将达到那时的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气象预报 水文分析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