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太素》语释辨疑4则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亭立 孙文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黄帝内经》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在中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源头的地位和价值。然其文字古奥,义理精微,很多词义或阙而未注,悬而待考,或各家注解莫衷一是,纷争不休,给阅读与理解《太素》带来相当的困难。选... 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黄帝内经》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在中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源头的地位和价值。然其文字古奥,义理精微,很多词义或阙而未注,悬而待考,或各家注解莫衷一是,纷争不休,给阅读与理解《太素》带来相当的困难。选取4例,试加辨析,以求医理文理两相合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前厥 申宦 挂以发 悬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古今同形词研究与辞书编纂
2
作者 孙文钟 张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435-2437,共3页
辞书编纂往往是在大量全面地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以进行的,而辞书的修订与进步也依赖学术研究的进步。《汉语大词典》是现今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但因专业及当时学术研究水平所限,难免疏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古今同形词研究可以订正或... 辞书编纂往往是在大量全面地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以进行的,而辞书的修订与进步也依赖学术研究的进步。《汉语大词典》是现今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但因专业及当时学术研究水平所限,难免疏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古今同形词研究可以订正或改进《汉语大词典》的部分疏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订正误释 补充义项 提前书证 改进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同形词语探要
3
作者 张亭立 孙文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黄帝内经》中存在很多的同形词语。这些词语呈现出来源方面取法自然、构成方面部分词素复现率高、意义方面内涵独特等特点,且较多词语为后世医书沿用,对它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黄帝内经》。
关键词 同形词 理性意义 语法意义 色彩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传统 以人为本——上海中医药大学人文伦理课程教学探索
4
作者 张亭立 孙文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3期77-77,119,共2页
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人文伦理课程的教学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说教、单一死板的灌输式教育,创新应用PBL教学,从国学典籍中汲取营养,"以人为本",以理性的眼光培养学生构建开放性的思维,塑造积极的... 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人文伦理课程的教学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说教、单一死板的灌输式教育,创新应用PBL教学,从国学典籍中汲取营养,"以人为本",以理性的眼光培养学生构建开放性的思维,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增强理解与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形成中医药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伦理教育 PBL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人格养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回医简》载药物“狂楑”、“方葵”与“[艹越]”考
5
作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6,共9页
本文从文理与医理两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载“身有疵伤”方中“狂楑”为蜀葵;“治筋痹方”中“方(房)葵”可改释为“防葵”;《疗马书·马蹇》中的药物“[艹越]”,即越、越椒,为后世文献所言“食茱萸”,所治疾病... 本文从文理与医理两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载“身有疵伤”方中“狂楑”为蜀葵;“治筋痹方”中“方(房)葵”可改释为“防葵”;《疗马书·马蹇》中的药物“[艹越]”,即越、越椒,为后世文献所言“食茱萸”,所治疾病当为“马水蹇”。本文指出《广雅》中属茱萸类的“(木尻)”可如字读,非王念孙所言“樛,蔓椒也”,并由此探讨“茱萸”得名理据,认为“朱”言果实成熟之色,“臾”为子聚成房貌,言子聚簇而生,似臾篑(圆形竹筐,用以盛土等)、釜庾(圆形瓦器,可作炊煮器、盛器、量器)盛器之圆形。“茱萸”得名与“侏儒之形”并不相关,且无音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狂楑 方葵 [艹越] 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