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优化配产新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刚 舒维 +6 位作者 白江 孙兵华 王伟龙 袁耀利 蔡珺君 邓菱璐 李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167,共7页
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经典气井优化配产方法的不适应问题,文中建立了基于节点分析法的径向复合地层系统流动方程,以及地层压力描述方程、流动压力描述方程与井筒流动方程联合求解的动态资料耦合优化配产方法。在产量... 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经典气井优化配产方法的不适应问题,文中建立了基于节点分析法的径向复合地层系统流动方程,以及地层压力描述方程、流动压力描述方程与井筒流动方程联合求解的动态资料耦合优化配产方法。在产量优化过程中,首先用图解法确定气井的产量区间,再采用耦合优化配产方法确定气井不同生产制度下油压、稳产期等动态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对气井配产进行优化。该方法已在四川盆地某特大型气藏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符合气藏地质和生产动态认识,验证了其实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低渗 强非均质性 优化配产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湖相有机质沉积环境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范柏江 师良 +4 位作者 杨杰 苏珊 马荣 袁耀利 曾陈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8-657,共10页
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测试过程中,受能量配置探索不足的影响,所测元素的数量往往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素参数来刻画古沉积环境。此外,陆相有机质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有机质和水体生产有机质,如何对其进行定量区分尚存困难。... 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测试过程中,受能量配置探索不足的影响,所测元素的数量往往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素参数来刻画古沉积环境。此外,陆相有机质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有机质和水体生产有机质,如何对其进行定量区分尚存困难。针对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能量配置进行了改进,由此将精确测试的元素数量扩充到28个。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碳、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测试。在分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长7段有机质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生产力等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建立了有机质来源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有机质的供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有机质形成于偏温暖潮湿的气候背景,水体为偏贫氧和缺氧的淡水环境,古生产力较高但初级生产力不高。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的页岩有机质,水体来源有机质的贡献略大于陆源输入有机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元素化学 沉积环境 页岩 延长组 吴起-安塞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企业自主攻关项目创新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娟娟 李晓琴 袁耀利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216-216,222,共2页
随着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自主攻关项目的深入开展,规范、不断完善强化自主攻关项目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采油厂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技术力量,努力实现企业技术人员的价值最大化,促使企业真正走上集约经营、内涵发展的良性轨... 随着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自主攻关项目的深入开展,规范、不断完善强化自主攻关项目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采油厂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技术力量,努力实现企业技术人员的价值最大化,促使企业真正走上集约经营、内涵发展的良性轨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人才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采油厂制定了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自主项目奖励制度,为自主攻关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机制,现已逐步组建了一支有能力、有水平、有素质的自主攻关项目研究人才队伍。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石油企业自主攻关项目技术管理新体系,形成"吴起技术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自主攻关项目 创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段地层古压力及其对油气聚集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浩宸 刘玉博 +11 位作者 赵小春 孙兵华 白江 张小奇 孟志峰 袁耀利 曹成 吴颖 孟祥宁 张蓬勃 赖生华 高胜利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段油气运移及聚集成藏的规律,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资料计算了延长组过剩压力值和长7段成藏期地层过剩压力,分析了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地层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6油藏为例,分析了长6油层组与长7油层...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段油气运移及聚集成藏的规律,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资料计算了延长组过剩压力值和长7段成藏期地层过剩压力,分析了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地层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6油藏为例,分析了长6油层组与长7油层组之间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吴起地区长7油层组拥有远超于长6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分布,两者之间的平均过剩压力差约为5 MPa,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偏高,约为20 MPa,最高可达34 MPa;长6油层组过剩压力偏低,约为15 MPa。过剩压力差为长7油气向长6油层组储层运移提供了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吴起油田 过剩压力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