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诱捕器形状及颜色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伍苏然
王凯
袁素蓉
郭亚纲
肖春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玉溪市林业局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危险性松树萎蔫病监测及防治技术"(项目编号:2005NG03)
-
文摘
通过柱形和棱形2款不同形状和红、黄、绿、褐、银5种不同颜色的诱捕器林间诱捕效果试验,比较了形状及颜色对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形状和颜色都能显著影响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甚至还直接影响诱雌或诱雄能力。柱形诱捕器诱捕效果(10.47±1.01头)显著优于棱形诱捕器(7.07±0.85头);但棱形诱捕器诱雌能力更强,雌性比高达0.70±0.03。褐色诱捕器诱得松墨天牛成虫(20.67±5.46)头,显著高于红色诱捕器诱虫量(7.67±2.91)头及黄色诱捕器诱虫量(8.33±1.76)头;仅银色诱捕器诱得成虫雌性比为0.41±0.04,其他颜色诱捕器诱得成虫雌性比均达0.60左右,存在显著差异(P=0.05)。
-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诱捕器
形状
颜色
诱捕
-
Keywords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trap shape color trapping
-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一种区分三种切梢小蠹性别的新方法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平彦
张真
袁素蓉
王继军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玉溪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局
山东省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0,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林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2012BAD19B07)
国际科技合作与研究项目"欧亚蛀干害虫信息素管理技术研究(2006DFA31790)
-
文摘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横坑切梢小蠹T.minor和短毛切梢小蠹T.brevipilosus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作者对上述3种切梢小蠹雌雄虫腹部末端可见背板(即雌虫第7节背板和雄虫第8节背板)的长和宽分别观察、测量和比较,研究快速准确区分两性成虫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两性之间,长度和宽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这3种小蠹雌虫腹部末端背板呈半圆形、宽大,长×宽分别为(590±17)μm×(827±31)μm,(619±25)μm×(780±16)μm和(594±29)μm×(815±21)μm;而雄虫腹部末端可见背板近似长方形、窄小,长×宽分别为(365±30)μm×(608±24)μm,(237±41)μm×(580±33)μm和(296±36)μm×(593±25)μm。该方法能在数秒内将雌雄虫分开,且不会伤害活虫,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标本的完整性。
-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横坑切梢小蠹
短毛切梢小蠹
性别区分
-
Keywords
Tomicus yunnanensis
T.minor
T.brevipilosus
sexing
-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野生铁核桃改造的锯干作砧嫁接技术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袁素蓉
石伟
鲁克成
-
机构
玉溪市林业局
华宁县盘溪镇林业站
弥勒县林业局
-
出处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8-40,47,共4页
-
文摘
为改善传统野生铁核桃的嫁接技术 ,在玉溪市开展了野生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 :在立春以后 ,以 40 15 0cm高度锯干作砧 ,用 1年生健壮穗条插皮接的方法嫁接 ,并预留抽水枝及锯口覆以消毒的干锯末嫁接最好 ,该技术使野生铁核桃嫁接成活率从 42 5 %提高到 87 9%。嫁接后的树木 2 3年形成大的树冠 ,第 3年开花结果 ,第 5年进入盛产期 ,第 6年株产平均可达 78kg。
-
关键词
野生铁核桃
改造
锯干作砧
嫁接技术
钻木
-
Keywords
wild plant of Juglans sigillata
cutting the stem to be rootstock
grafting technique
-
分类号
S664.1
[农业科学—果树学]
S723.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易门县干热河谷地区塔拉引种试验
被引量:22
- 4
-
-
作者
袁素蓉
期俊光
普凤仙
-
机构
玉溪市林业局热区办
易门县林业局经果站
-
出处
《云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玉溪市林业局于 1994年在易门县干热河谷地区的占马田基地进行了塔拉的引种试验。经过 6年的观测表明 ,引种的塔拉长势良好 ,能正常开花结实 ,5年生单株产荚果高达 8kg ,平均每公顷产 5 2 17kg。荚果的单宁含量平均为 5 5 2 % ,最高 5 9 0 8% ,高于原产地且质量更优 ,引种已获成功 ,可在相似地区引种推广。文中介绍了塔拉的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以及在易门干热河谷地区的开花、结实特性。
-
关键词
干热河谷地区
塔拉
引种试验
种子处理
整地
定植
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
-
Keywords
dry and hot valley, Caesalpinia spinosa,introduction experiment
-
分类号
S759.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S72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二斑栗实象生活史观察及粉拟青霉菌防治试验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孙绍芳
郭亚钢
唐永军
黄桂英
袁素蓉
冯文芝
-
机构
玉溪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玉溪市北山林场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4,共4页
-
文摘
二斑栗实象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县 1a发生 1代 ,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是防治地下幼虫的最佳时期。 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用粉拟青霉菌防治地下幼虫药效达 86 9% ,树冠成虫防治药效为 6 4 3%。地下幼虫和树冠成虫防治的最佳剂量均为 2 2 5kg/hm2 。喷施粉拟青霉菌最好选择雨后晴天无风的早晨和傍晚 。
-
关键词
二斑栗实象
生活史
粉拟青霉菌
防治
-
Keywords
Curculio bimaculatus
life history
Paecilomyces farinosus
control
-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